:
点击上方
“
恩典365
”
进入点击关注!
这是一个在Facebook上3天就有过亿人点赞的一分钟视频。
视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下课铃响了,小朋友们欣喜若狂拿出饭盒,准备美美饱餐一顿时,一名小男孩脸上却写满了忧愁。
他很清楚,他的饭盒里空无一物。
尴尬难过的他举起手,假装要去上厕所。
他走出教室,慢慢穿过安静的走廊,来到饮水机旁,大口大口地喝水,喝完又在窗边站了一会。
想着同学们差不多吃完,小男孩回到教室,准备收起空饭盒。
可当他拿起便当盒那一刻,发觉异样的他打开饭盒,惊喜地发现里面装满了食物。
他疑惑地环顾四周,同学们都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也没有人特意过来跟他解释什么。
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掩人耳目,每天带着空饭盒,看在眼里的小朋友们看破不说破。
在小男孩走后,偷偷地往他饭盒里塞满了食物,给了他最有尊严的援助……
视频的结尾,愁眉苦脸的小男孩终于露出了笑脸。
表达善意,需要善良,更需要方法。
在书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二战时期,兵荒马乱,逃难的人,经常吃不上饭。
一位德国老太太,发现栅栏外有位穿着讲究、手提皮箱的男人在徘徊。
老太太知道,男子是饿了,又不好意思进来讨吃。
这里方圆几十里,人烟稀少,能找到吃饭的地,实属不易。
老太太并主动过去对男子说: “先生,您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里的这堆木头,扛到那边角落里去,我老了,扛不动了。”
男人连声答应“好,好!”
于是脱去外套,把木头从这头搬到另一头,并码放整齐。
男人很卖劲儿,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好心的老太太乘机邀请男子吃晚饭,男子愉悦地答应,开心吃完晚饭,继续上路。
老太太的那堆木头,无数次被人从院子的这头运往那头,而每动一次,老太太就邀请一位客人共进晚餐。
老太太靠这些木头,巧妙地表达了善意,将善意给与的恰当好处,暗地里温暖了每个需要帮助的人。
当善意披上“外衣”,不动声色,才为真善。
新浪网友
@沉思
在博客上说了一件自己的事。
他上小学时,一家四口只能挤在14.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生活不方便不说,最让他头痛的是——没办法洗澡。
夏天都好过,去河里洗洗就好,最怕冬天,没有钱去澡堂,家里也实在没有地,让他洗个不感冒的澡。
在他印象中,常常一个冬天不洗澡,他描述自己脏的程度:“脖子和耳根,被一层泥垢糊着,而每年开春,膝盖和肘,就像戴了个黑色的护腕一样……”
这种情况在他四年级换了班主任之后,发生了改观。
新来的班主任,隔三差五请他和另外一名同学,去家里帮忙做煤球。
做完煤球,就会弄得浑身都黑乎乎的,老师并让他们洗干净再回家。
想着每次都能去老师家洗个痛快澡,他很乐意帮助老师,老师也很乐意请求他的帮忙。
时隔多年,一次校友聚会上,功成名就的他,把这件事当作一件趣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同在聚会上的老师女儿散会后,给他发了一条短信:“你以为让你去干活的,其实,我爸让你去洗澡的……”
盯着屏幕上的这一行字,他感动的差点哭出来,老师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尊严,多年来,自己却全然不知。
明末清初理学家朱柏庐说: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