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苹果姐姐
我是苹果姐姐。◕‿◕,旅居美国10年。分享经济的真人图书:在Uber开辟过市场,以民宿为生活方式。毕业于普林斯顿,工作之余,住了365天民宿。这里有旅行攻略、职场经验和认真的生活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破100亿!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局部阵风11级!最低零下14℃!较强冷空气明 ... ·  昨天  
河南市场监管  ·  假日不放松 监管不打烊 ... ·  昨天  
吉林检察  ·  【视频】剪纸潮年·非遗里的新春盛景 ·  2 天前  
吉林检察  ·  【视频】剪纸潮年·非遗里的新春盛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苹果姐姐

写给30+的我,写给30岁的你

苹果姐姐  · 公众号  ·  · 2020-11-18 07:42

正文


这是苹果姐姐的第285篇原创
阅读需要8分钟


摄影师朋友Candi和Annie给我记下了30岁的一些瞬间


注:这篇文章去年写了初稿,8月份修改了一个版本,总是觉得没有准备好,再等要到明年了,所以分享出来。读了你会知道,这是一个需要很大勇气分享的话题,关于20多岁最大遗憾;30岁的选择 etc 期待你的读后感 😁 

《三十而已》的最后一集中,顾佳说之前一直为儿子活、老公活,30岁之后为自己活。而漫妮决定离开魔都,准备出国留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什么时间都不晚。
 
看到这里挺有感触的,她们都在30岁这个节点,勇敢选择成为自己。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相识多年的网友R来工作室喝下午茶。她从今年3月开始,在不同的民宿跑了好几个月。交谈中她提到,结婚后的头几年是为老公、女儿活,现在找到自己热爱又擅长的事情,30+ 为自己而活,像极了顾佳的台词。
 
很多人在30岁左右的时候,会遇到一场很大的self identity crisis(自我认知的危机)。现在想来,我在20岁的末班车就遇到了,并且对我迈入30岁的心态和选择有了很大的影响。



20岁的快速奔跑 vs. 30岁的从心出发


20几岁的我,从象牙塔里走出,带着一份稚气和执着,在飞奔的火车上前行,从纽约到硅谷,从深圳到洛杉矶。一边在快速运转的跨国公司工作,一边每年不亦乐乎地开展自我探索实验,并长期在环保组织做志愿者。

我成了一个矛盾体,学习工作中积累了让人羡慕的标签,又亲手一一撕掉。 我自己也说:「不折腾一下,怎么知道人生有多少种可能?

我是一个很拼的人,想做的事情,都会努力去尝试。长期超负荷运转,常常牺牲了睡眠和社交。 人的身体和心理就像是一张借记卡,长期积累利息,总有一天要偿还。

28岁那年,我的人生经历了很大的波动 —— 我病倒了,不得不从飞奔的列车上下来,租了画室每天画画,泡在瑜伽冥想馆里,从朋友圈消失,花了一年时间自我疗愈。

当时我在旧金山, 整个人在黑洞中,恐惧社交,每次有人微信拉群介绍新朋友,我整个人就shut down了。身体也亮出红灯,精神焦虑,无缘无故流泪。印象最深的是28岁生日那周,我想逃避,选择了在生日那天坐上了去东京的飞机,因为那里没有人认识我,还因为时差,从加州飞去东京,意味着抵达的时候,生日已经过完了。

我没有力量去面对一个本该开心的日子。

28岁那年,我还做了一个决定,回国写书,并拍了一个记录短片,把这一路的经历和学到的东西通过书本和影像分享出来。写书和画画,不断整理输出,让我慢慢恢复元气,找回了自己,也想清楚了生活中不能妥协的东西是什么,我想创造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2018年10月第一场新书分享会,闭关一年多后,带着作品与读者见面,激动地哭了

2019年初,结束了几个月紧绷的全国新书分享会。在30岁生日前夕,我认真评估了当时的情况,积蓄可以支持自己一年。恰好一位长辈和我说:「Fully celebrate what you have done before jumping to the next thing.」大意是:好好庆祝一下你在20多岁做过的事情,不要着急跳进另一个风口。

Untrain your preconditioned logic mind —— 忘记你理性思考的大脑,跟着心走。

我决定放下顾虑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度过30岁这一年,做我内心最想做的事情。我不想在开启30岁的时候,带入20岁结尾时的遗憾。

这一年,我成了世界公民,在洛杉矶学习冥想与音乐疗愈;在墨西哥的画家工作室里驻留创作;到伦敦学艺术,整天泡在美术馆里,一天当两天用。

2016/2020两次到墨西哥画家工作室驻留创作,my home away from home


我也做了很多演讲,被邀请去波黑、上海、杭州做TEDx演讲,也走进了腾讯,并参加了TED大会。 

2019.9 TEDx演讲


第一次去新疆喀纳斯看到草原和冰川,在喀纳斯湖上皮划艇;回了一趟曾经工作过的纽约。


出差到日本,和品牌合作了「成为自己」的创意视频;并开了线上课程,支持自己的旅行和生活费。


这一年,我过得很清贫。为了省钱,我几乎没有去餐厅吃过饭,睡了好多天的沙发,能节约的地方都会节省下来多上一节美术课。还在节假日帮朋友照看宠物,来交换住宿。

但是在精神世界,我觉得很富足 ——  看见了不一样的风景,遇见了不一样的面孔,体验微小的成就,尝试没做过的事情感觉每天时间不够用。

虽然有时候一个人拎着箱子、画纸颜料,上下伦敦地铁,不停搬家,双肩酸痛,但是内心收获的能量,让我不觉得累。 


I am proud to say : 30岁这一年,我忠于内心,几乎没有遗憾地度过。



.一个人也挺好是个伪命题吗?


真的没有遗憾吗?这些年,我基本是一个人在路上。

在《奇遇人生》中,谈到工作与恋爱,刘雯说自己是一只蜗牛,这些年都是靠箱子,一直都在工作。她的工作就是男朋友。 淘金姐妹们评论道,两个人在一起,需要时间去接触,互相了解。如果你一直在路上飞,确实不容易有稳定的男朋友。 

看到这里,我泪目了,这些年我也是一个蜗牛,把家背在了身上,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了工作和个人成长~ 



去年暑假在大连做分享,有一位观众问:“你有这么丰富的人生经历,那你最遗憾的是什么呢?” 我当时很想说“很遗憾的是,这些年没有分配时间出来去谈恋爱”,话到了嘴边,但当着这么多人,我说不出口。

在某种程度上,我是一个敢于为热爱专注和“任性”的人。2015年秋,在洛杉矶工作期间,我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 不长租房,以民宿为家。这是一个很大的Project,我的hero's journey.

在工作之余去体验生活,意味着必须放弃很多。我决定在项目开展期间不谈恋爱,把时间和精力腾出来,去了解99个人的99种人生。


民宿生活实验从365天延伸到了606天,而我也习惯了单身的状态,每天安排的都挺充实 —— 参加不同的体验、瑜伽、Zumba、画画、更新公众号。

一个人过得很充实,就像刘雯说的:“一个人也挺好的,我过得也很开心。”

 
因为一个人,所以不需要妥协,只要时间允许,可以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单身,有了时间去完善自己,学想学的课程,尝试好奇的事情。

28岁成为自由职业者后,我变得更忙了,不管是租下画室从早到晚画画,还是学习瑜伽冥想, 我习惯性把时间安排得很满。满到没有考虑另一半,没有把恋爱放在生活的必选项中。

有一次,闺蜜和我生活了几天。工作一整天后,我带她去跳Zumba,回来后快速煮好红薯、西蓝花和鸡蛋,和她分享刚淘到的单品巧克力,然后接着打开电脑码字到深夜。

她感叹道:“你这样的生活,不需要男朋友啊”。




惯性单身不等于单身主义


20多岁,我收获了独特的人生体验,也留下了没有机会恋爱的遗憾,但是这个遗憾是相对的,或许在我看来是遗憾,在别人看来,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已经超越了这个遗憾。

我觉得单身,并不代表单身主义,也不意味着不期待爱情。我希望寻找的不是“结婚对象”,而是人生伴侣life partner。20多岁多元的阅历,让我更清楚自己希望找怎样的伴侣~ 
 
一个人挺好,不等于排斥两个人的生活。我一直觉得两个个体在一起,是能bring out the better part of each other的,能够让双方更完整。我好几次体验过那个感觉,但是因为异地和时间点的问题,错过了那几段缘分。

这些年在参加朋友婚礼的过程中,我也多次亲眼目睹朋友找到了人生伴侣的喜悦,他们之间的默契与爱是有感染力的。

我思考过为什么自己习惯性单身—— 或许我太内向,没有勇气表达(甚至有几位朋友帮我写好了一段话,我在见面时也无法表达);或许我20多岁一直把工作放在了个人之上,和朋友见面总是谈工作;或许因为太小漂洋过海,要学会独立,变得坚强,让我像含羞草一样,有人靠近我,但我不确定的时候,会自我保护.....


30岁,我提醒自己要安排时间,把注意力放在多接触一些男性朋友上,give everyone a chance,打开自己的心。因为一个人可以过得挺充实,当一种状态成为惯性后,必须要用外力来改变,put attention in your intention
 
但是今年的疫情让这件事情的难度又增大了。而在疫情减缓后,我又是习惯性地宅在家里。一转眼,又到了年底,我想写这篇文章,也是想正式提醒自己,要走出舒适区

一个朋友和我说:"一个人独立的阅历,对于恋爱有加分,但不一定成熟,恋爱更多的不是训练这个人的独立,而是沟通、接纳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写给30+的我,写给30岁的你


30岁生日自画像


在30岁来临前的20天我忐忑不安,常常在睡前想「那一天,我想要怎样的体验?What experience do I want? 」或许是社会赋予这个年龄太重的意义,给30+未婚女性过多压力。 

而30岁真正到来那天,过的很平静。我在加州圣何塞,和Ally姐姐一起早起冥想,吃了一顿身心愉悦的早餐 —— 牛油果吐司、鸡蛋、姜黄拿铁、绿色果汁,并把它画了下来。


简单、快乐、健康,或许这是我在30+ 想要的状态。 

30岁,我不再奢求“更好的自己" 这样励志的flag,而更希望我可以有勇气活出自己

不被世俗定义,保留还没有被磨平的棱角,保持自己的节奏,坚守热爱的事情


因为在我28岁的时候,在人生四岔路口,面对"别人眼中我应该做的事情"和"内心想做的事情",我选择了后者。高中寄宿家庭Gallup奶奶告诉我:

“当你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时候,会更有力量,收获更有意义的人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