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青岛医保城总部崂山中医院八楼会客厅里,笔者与青岛医保城药业集团董事长马守军,聊起了近年业内连锁老总们焦虑的问题:市场风云变幻,政策未见明朗,资本动作此起彼伏,未来何去何从?
他认为,当此之际,掌舵者应当具备开放和接受新事物的心态。
“青岛是胶东区域的经济龙头,一直备受业内同行青睐,吸引许多外来连锁跨区布局。但正因如此,更因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对青岛医保城而言,拥抱变化大胆创新,是夯实本土市场份额的不二法则。”
据马守军介绍,近年来青岛医保城在经营模式的探索方面大迈步伐,不仅办起了国医馆、社区养老院,还正在筹建进口品直营店。
地处青岛市市南区成武路的青岛医保城超百岁养老院(下简称“超百岁养老院”),既是青岛医保城药业集团旗下第一家养老机构,也是医保城对“社区门诊+药房+养老”模式的首次探索。
青岛医保城这种大胆的创新可以概括为“医养结合”模式,主要涵盖三大功能板块。
其一是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的超百岁养老院。该养老院设有56张床位,备有中央空调系统、24小时生活热水、冰箱、电视、独立卫生间、吸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先进的养老设施设备。其中有双人间、三人间及多人间,同时拥有专业护理人员提供24小时服务。此外,超百岁养老院还可以面向社区,输出居家养老服务、上门护理等。
其二是800平方米的社区门诊。社区门诊可以为养老院输出基础医疗服务。据介绍,社区门诊是医保城近年积极布局的新业态,目前他们大约有15家社区门诊。
其三是位于超百岁养老院周边的社区店——医保城健康药房。该药房经营面积近500平方米,涵盖了老年人群常见的慢病用药品种。
通过试点这种“医养结合”模式,青岛医保城把过去割裂的健康服务和业务板块整合到一起。目前,超百岁养老院开业已经超过两年,其“医养结合”模式也日趋成熟,医保城已经开始计划筹建第二家。
马守军认为,社会老龄化问题日显突出,社区养老和老年健康问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聚焦社区老年人群,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对零售药店而言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对于药店传统的老年客群,可以满足社区就近养老和医疗门诊服务这两方面的需求。
“很多老年人并不喜欢开在郊区、人迹鲜至的养老机构,他们更希望在熟悉的原社区就近养老,这样可以拉近与子女亲人的距离,方便亲人的照顾,避免晚年生活心灵空虚的问题。但另一方面,社区养老对专业的医疗门诊和健康服务要求很高,这也是我们坚持采取‘社区门诊+药房+养老’的原因,从医、药、养三方面进行专业资源的整合解决需求。”
对青岛医保城来说,以超百岁养老院为主体的“医养结合”模式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这种转变主要是基于巩固本土市场的需要。
笔者走访青岛市场时了解到,青岛医保城的门店总数超过500家,年销售规模达到9个亿,门店主要覆盖青岛、济南、潍坊等地,其中青岛市场是大本营,门店数超过450家,主要分布在青岛的主城区。
作为胶东区域经济龙头,近年来青岛的药品零售竞争异常激烈。但在马守军看来,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来源于连锁同行。
“事实上我们最大的挑战有两方面,其一是医保政策方面,虽然青岛经济发达,但在全国医保定点消费的城市序列中排名相对靠后,因为青岛的个人账户占比相对偏低,所以医保消费占比在药店里并不大;其二是社区门诊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患者在社区门诊报销比例达到60%-70%,而青岛目前拥有近千家社区门诊,对药店的客流影响较大。”
在这背景下,青岛医保城的发展策略并不是盲目扩张地盘,而是积极谋求创新转型,探索新的业态模式,以进一步挖掘本土健康消费,夯实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