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英伦圈
我们邀您,品味在英国; 我们陪您,生活在英国; 我们随您,探索在英国。 在英伦,用爱围成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国那些事儿  ·  英国馋春节档电影的有福了!《射雕》这周五全英 ... ·  16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英伦圈

大冰老师只剩一个人了? 别玩冰学梗了好吗,好的...

英伦圈  · 公众号  · 英国  · 2024-10-24 06:4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作家大冰近期再度受到关注的情况,以及人们对他的评价和态度。包括他个人的经历、作品风格、书的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大冰的背景和近期活跃情况。

大冰是传奇作家,近期受到广泛关注。他拥有多种身份和头衔,善于解答听众问题并给出实用建议。

关键观点2: 大冰的作品风格和书写特点。

大冰的作品风格独特,善于创新,他的作品带有生活指导作用。他的书写特点包括纸张柔软、卖得好等,很受下沉市场的欢迎。

关键观点3: 大冰的影响力和粉丝心态。

大冰在年轻人心中具有神话地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符号。他的影响力广泛,无论口碑如何,他依然坚持出书并通过签售等活动积攒人气。

关键观点4: 大冰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方式。

随着图书市场的不景气,大冰面临着写作收入减少的挑战。他通过避险、删除负面信息等方式来应对,同时利用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媒体手段积累粉丝关系。


正文




最近,大冰又火了。

大家发现在他身上真的住着十几位专家。


一名美术生连麦问他。

他先说自己是90年代的美术生,以专业第一成绩进山东艺术学院。

接着分析怎么能不暴露基本功,为此他推荐了曾经影响一代艺考生的大佬——蔡玉水。


接着心理开导。

一名小伙经历了童年阴影,有点想不开了,大冰就回复他地上过得不好,你就先吃碗烩面,再去当海员。


后来被问为什么不带货。

他坦言:“如果你是我,你舍得把当年他们对你的喜欢塞进小黄车里吗?”

既诙谐幽默,又发人深省,更绝的是大冰懂装修。

一位大哥只有10万预算,大冰就告诉他,跟装修公司说的时候只能报8万预算,因为对方肯定会超标。

而且不要听他们说的,你要坚持:

乳胶漆墙面;
插座宁多勿少;
虹吸马桶带水箱;
不要用推拉门,一定会坏;
房间的灯光色温控制……

他还既讲结果,又讲原因,让听众一下子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由于大冰太懂装修落地,他也非常欢迎自以为厉害的设计师跟他对线,结果没一个人敢出来。


他的建议不一定全对,但适用非常强,能让大家少走一些歪路。所以很多人愿意上直播间跟他对话。


大家喜欢他想他人之所想的做法。

而在半年前,谁也没想到大冰会有这种全是干货的话风。

也就是半年前,舆论一边倒。

当时大家吐槽他的简历变成白面,连名字都没写上。


再往前,大家讽刺他在扉页上报菜名似的报出15个头衔。


反正打我记事起,大家都在黑这位传奇作家。



在文学界,大冰文学并不是指大冰写的作品,而是说“冰学”“新冰蛋子”这些概念。

后者都是说网友对大冰的调侃。

一开始是对人,网友吐槽他爱给自己加头衔。

“人太多了,我的剩余微信好友位不够了。”



“写参考文献一定要注意格式。”


后来是对事。

他们讽刺大冰的作品质量很差,差到可以去拿奖。


理由是大冰创造性使用了汉语,还进行了双重反思了,他谱写的后现代寓言带给这个魔幻世界以沉痛一击。


每年都来这个段子,看多了以为他打败村上春树怒夺诺奖。

那为什么他还没得,还是因为捆绑在他身上的人太多了啊。



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比余华厉害。

好歹大冰读过艺校,手握本科学历;余华就一个拔牙的,连张大学文凭都没有。


人比人气死人,书比书笑死人。

大冰的书写风格更是独树一帜。

他擅长顶格不空行的操作;

他一口气写下五六个并列的词组,让人读着真喘不上气;


他推崇每则故事后面加印听歌二维码,这下文字跃然纸上了;

他喜欢每本书封面印一个小孩,倡导世界可爱温馨。


时间来到了2020年,他推出各款2.0版本,这种白板封面颇有“互联网+”的麻将牌的创新精神。


大冰这么能写书,又这么能出书,关键在于书的质量有保证。

其一是纸张柔软。


其二,卖得好,这一点从“厕所优选”上也能猜出来。


当大家觉得电子阅读时代,我们终将离经典作品越来越远时,事实表明,下沉市场对大冰还是举手欢迎的。

这还不是调侃,而是一种灵魂记忆。

你看,如今人们正在活学活用冰学。


因为正能量爆棚的大冰金句有很大的生活指导作用。

“您不会插队的,是吗?是的。”


市面上,隽永深情的文字很多,但经世致用的长篇凤毛麟角,这么一对比,大冰身上那种独特的才思更加强烈了。

人们也更想成为新大冰。

简单点的起步就是,学会复制他的左脸。

进阶点的就是研究大冰身上的复杂性。

给每一个大冰安排一个房间,不能让偶像挤占那么小小的地方,也是在给自己更多的进步空间。



一个段子说,马尔克斯更是迷恋到无以复加。

他在《百年孤独》的首句,改写一下,就是追星心态的表达:

“许多年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 . 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去带他见识大冰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中外古今、男男女女,大家都很爱大冰,他在年轻人心中成了一个神话,一种积极向上符号。

精神小伙就是他的反义词。


只不过我们知道,这些话基本是在嘲讽。



大家爱嘲讽大冰,很大原因在于他喜欢打擦边球。

他独创的小鸡鸡文学,把这种糟糕的行为艺术表演到了极致。

换句话说,你要写小鸡鸡文学,就要像大冰一样,写它卡在石缝里,写男人的莽撞和命运的侥幸。


你要写好小鸡鸡文学,也要像大冰一样,写它支棱了起来,一边像颗大花生,一边弹出童子尿。


真实的记录或者想象力的创作,都没关系,写得好才是真的好。

所以,你还要写的话,依然要像大冰一样,写它的绰号丁丁,如何在雪地保温。


不要觉得俗,大俗就是大雅。

在那些粗话横飞的句子里,或许才有冰学的真性情。

你还要写的话,继续得像大冰一样,写塑料袋扎起了小鸡鸡,点燃这个春天的烂漫。


你也要像大冰一样,用明喻去写一个胸大胆大的女孩的优点,写她如何展现魅力赢得芳心。


这就是文学,谈不上能撩动欲望,倒是越写越猥琐。

没想到还可能是过去十几年帮大冰成为千万富翁的秘诀。



无论在年轻一代群体中口碑如何,大冰都还要出书。

作为一个喜欢宠粉的公众人物,他还要通过签售会等活动积攒人气。


那怎么办呢?

就是避险。

负面信息能删的都删了。


那些形象差劲的“大冰”消失了,可不只剩他本真一个人了吗?

更何况今时不同往日,写作已经没那么赚钱了。

各种报告都指出过纸质书不好卖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