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剧带来的流量,是一时的热闹,还是长久的生意?
对此,零售店主们有冷静的头脑,他们认为,《繁花》这个IP将客流带到了黄河路,带到了南京路,但要把客留下,让“繁花”长开,就必须练好内功,将店铺的服务、商品品质和差异化策略都持续做好。
作为全国有名的商业步行街,游客到了上海,向来是要在“南京路上走一遭”的。《繁花》的火爆,更为南京路旅游“添了一把火”。
距离过年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南京路上,热闹红火的节日氛围已经到位,各大商场用充满新年气息的文化元素装扮一新。作为《繁花》的主要取景地,和平饭店的橱窗贴出了《繁花》海报,门口还设置了“外滩27号茶水间”背景板,引来游客争相打卡留念。而在泰康食品、第一食品商店门口,前来购买蝴蝶酥等剧中上海点心的人络绎不绝。
泰康食品公司副经理郑宇介绍,今年是公司成立110周年,借助《繁花》的热度,他们早早推出了“满500返110”促销活动,礼券也设计成了复古风格,很有“百年老字号”的“腔调”。他们还在抖音平台直播引流,仅排骨年糕的销量就涨了80%左右。
抓住当下这波流量的同时,泰康食品公司有着更大格局和长远打算。在郑宇看来,《繁花》不仅展示了上海的街角风物,更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老上海情怀”。“要留下流量,核心的一点还是要做好产品。”他说,“春节前,泰康食品将推出现烤蝴蝶酥,重启‘万年青’品牌,让老上海人找回小时候的味道,也让外地游客了解上海文化、迷上上海文化。”
和平饭店的橱窗里挂上了电视剧《繁花》的海报。
刘洋
摄
《繁花》中,黄河路上的店铺竞争激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品同质化。如何避免同质化,是南京路上几大食品公司考虑的问题。他们一方面“抱团取暖”,推出能够惠及彼此的创意、活动;另一方面,打造差异化、特色化产品,通过做大整个商圈获利。
对于新康达、邻里便利来说,他们留下流量,靠的是社群营销和优质服务。曾相英的手机通讯录里,留了很多游客的联系方式,每个名字后面都细心地备注了游客的省份和购买喜好;新康达则借助消费者会员平台,积极维护社群关系,努力将“过路客”变成“回头客”。
“顾客要什么会给我留言,我给他们提前准备好。”周玮说,店铺原址的很多熟客如今依然和他保持联系,周六周日还会开车过来购物,一些游客持续购买也已有数年之久。
《繁花》完结,热度不减。黄河路、南京路上的老板、老板娘正蓄力生长,让“繁花”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