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
Aha视频(ID:ahavideos)
如果你听见邻居每天下班都在吼同一首歌,应该就是在准备年会节目。
有人在准备节目,有人在准备酒量。
我有个朋友,提前一个月,每天早上都拿啤酒润润胃,说到了年会那天,自己的状态正值巅峰。
酒量不好的就惨了,喝吧,会吐,不喝,怕领导介意。
不会喝酒的人如何体面且安全地度过年会,我寻找到了一些秘诀。
聚会的酒好躲,年会的酒为啥就不好躲。因为每到年底,都有人发出疑问:“不会喝酒的话,领导会看我不顺眼吗?”
怀着巨大的心理阴影,走进了年会的现场。
有啤酒厂的员工说,自己一进会场,看到墙边堆着赞助商赞助的两百多箱啤酒,立马明白今天是有去无回了。
摸完情况,该落座了。如果一个部门一个桌就没脾气了,可以选的话,一定不要和能喝的人坐在一桌。
朋友小牧第一次参加年会,就因为坐错桌丢了大脸。他是个不会喝酒的东北大汉,但看他一米八的大个,谁都不信他不会喝,硬是被拉到拼酒桌。
年会进行中,这桌开始有套路地轮着打圈,小牧第一圈勉强撑着,喝到第三圈人都看不清楚了,最后以睡到厕所告终。
年会分为上下半场,喝酒也讲究上下半场。想躲酒的话,上半场靠演戏,下半场靠技巧。
上半场一般都是领导讲话、做游戏啊、看节目啊。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多吃菜、多吃饭、垫好底。
年会的第一杯酒,气势非常重要。
这个就叫垮了
我有个不爱喝酒的闺蜜,说拿杯子之前,先表达一下自己身体不适,比如“来大姨妈了”,营造出“我身体不舒服,但为了我们之间的感情,为了这个团队,我愿意干了这杯酒”的感觉。
说完,拿出“死活就是这一杯”的勇气,昂着脖子把这杯酒灌下去,别管是辣嗓子的白酒,还是喝半杯就开始打嗝的啤酒,喝酒的速度匀速且快,快喝完时还要使劲空一下杯子。
眼神一定要定住,别乱飘。
不太能喝的,这一杯之后可以装醉了。趴着不能动,打你也不动。这时候再找一个关系好的同事帮着圆场,基本上就可以放心趴到后半场了。
不能喝的人,下半场就乖乖坐着好了。
千万别学林志玲。那英有一次上节目吐槽林志玲:端着一杯酒过来敬酒,嘴上说着久仰久仰,那英直接干了,林志玲端着酒杯不动,被催了才说“自己酒精过敏”。
最后林志玲是浑身通红草草离场。
年会的下半场不需要假客气,需要点真聪明。
传统行业和国企,以白酒为主,你可以在酒杯下垫张纸,趁人不备让酒杯产生轻微的晃动,达到漏酒的效果。原理就跟《天龙八部》中“段誉和乔峰斗酒”的那段描写一样:
察觉酒水从小指尖流出,暗叫:“妙之极矣!”
还有一些人采用的是“中式婚礼”的躲酒方式,用酒盅把白酒和白水混在一起。要注意比例,因为白开水没有白酒清澈,但下半场了,喝多了的人眼睛花,看不出来,这个可行性为五星。
普通公司年会喜欢用红酒,最便宜的那种,上半场没人动,下半场舌头麻了,就能承受得起劣质红酒了。
讲究一些的互联网公司,会提供精酿啤酒。
前一阵有个数据,现在95后找工作,一个公司“有没有下午茶”已经成为他们的参考标准,年会上的酒水又岂能马虎。
我有个95后的小朋友私下感慨,如果一看酒桌上摆的是精酿啤酒,哪怕是便宜的福佳白,也有信心熬过这个春节。
不能喝的人,要认准一个酒种,比如说,只会喝啤酒,其他的酒都不会喝。
实在躲不过,如果有能拍照或者摄影的能力,麻利儿主动申请。
年底请一个摄影或摄像,普通的要两三千,好点的要五千起。
在同事们喝得酒酣耳热之时,你可以扛着摄像机满场转悠,逃过一劫。
上面说的还是一些基础知识,但喝酒跟决斗一样,得见招拆招。鉴于我并不知道坐在你对面的人是谁,那只能从地域角度给建议,比如坐在山东人这桌,如何安全离开。
汪涵调侃南北方喝酒差异
在南方,喝酒是个“不强求”的事情,但绝不可轻视。
要知道,南方有喝早酒的习惯。纪录片《寻味顺德》中有位奇叔,每天早上必喝二两白酒。又比如当年苏东坡在杭州上任,从早晨就开始喝“卯(早晨五点至七点)酒”。直到现在,云南、贵州、湖北等许多省区,都存在着喝早酒的习惯。
南方人喝酒有自己的节奏,走“润物细无声”的路线,不像北方喝酒那么唬人。北方说“满上满上”,闽南说“七分茶,八分酒”,即喝酒时只倒八分,留有余地。
这种喝法很容易让人失去警惕,稍不注意你就把酒当白水,不自觉地喝下去了。
所以,在南方人扎堆的年会,不能喝酒直接说。陈奕迅在《婚礼的祝福》里面唱了,“我干杯,你随意”。
到了北方年会,喝酒就是另一番做派了:热闹、讲究。
跟东北人喝酒要小心甜言蜜语,他们嘴皮子太好使,喝起来一套套的,没一会儿功夫,一桌人变一家人:
“你好意思不跟你的兄弟姐妹走一杯嘛”;
“今年业绩涨了,咱哥俩得整一个”;
实在没有辙了,他们也可以创造理由,比如“今年你生孩子了,我比你大,孩子的大伯敬你一杯”。
好听的话谁能抵挡,在亲亲热热中你就被灌趴下了。
内蒙古人也能喝,我的内蒙同事从来没喝倒过,年会都是扛着别人坚持到最后。据她说,内蒙古人爱喝酒,也爱劝酒。“如果实在不会喝酒,那就多吃点肉吧,唱个歌也行。”
最惨的是你跟一堆山东大汉坐在一起,据说他们对一个人失望至极的一句话就是:“算了,你喝啤的吧。”
前两年某网站组织网友投过一次票,山东战胜东北,成为中国最能喝的省。山东人日均饮酒中所含酒精为83.1毫升,相当于3.8两45度白酒或4瓶500毫升的瓶装啤酒。
在山东,一般酒局都是三小时起,更别提年会这种大场合了。上来可能就是三杯白酒,接下来还有“四季发财”、“六六大顺”及“八仙过海”等等说法,酒量一般的还没有一诉衷肠呢,已经倒下了。
跟山东人喝酒必须怂,都是论斤,你说的是一斤,他说的是一公斤。
年会喝酒这事,由来已久。乾隆年间,一到年底,皇帝会举办“太和殿国宴”,招待各少数民族王公及外国使节,以庆贺新年的开始。
在国宴中,品级高的人做单桌,品级低的人拼桌。宴会上的羊是蒙古大羊,酒是十斤一瓶。
太和殿
不过清代的经济越来越困难,为了不花钱办国宴,嘉庆、道光以后又有所增减,筵宴中皇帝所用御桌由内务府恭备,其它宴桌由大臣们按规定恭进,如若不敷,再由光禄寺负责增备。
民间就没有那么讲究,吃好喝好就行。清代的《安平县杂记》写道:
十二月十六日,凡商业雇工,任其豪饮尽醉。
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年会,最早叫尾牙,在日本叫忘年会。
福建以及台湾省一带,商人年终会举办祭祀土地公的仪式,俗称“尾牙”,祭祀用过的佳肴就拿给家人和员工大吃一顿。尾牙宴的主菜通常是白斩鸡,在台语中“鸡”和“家”、“加”谐音,祝福新一年阖家团圆。
年会上的酒除了不好喝,还不易喝。
在福建,如果老板挪动盘子,将白斩鸡的鸡头对准了你,那你就该知道,吃完这顿饭,就可以收拾收拾滚蛋回家了。
但有个朋友,却从年中就开始盼着年会喝酒了,不是他酒量好,而是他想涨工资:
“毕竟我只有喝多了,才敢大声说话。”
文 | 睡睡
监制 | Pi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