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申万宏源债券
深度研究资本市场,挖掘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申万宏源债券

【专题】TLAC债券定价实践与当前投资价值分析:性价比提升,交易价值凸显——金融债定价机制系列报告之四

申万宏源债券  · 公众号  ·  · 2024-08-02 15:10

正文

【申万宏源债券】 金倩婧 王胜 王雪蓉

摘要

  • 本篇我们跟踪TLAC债券自2024年5月上市以来的收益率及流动性市场表现,对TLAC债券后续供给和机构投资行为进行展望。 2024年5月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分别各自发行400亿元TLAC债券,合计规模800亿元,两家银行均发行了3+1年和5+1年两个期限的品种,3+1年期目前合计550亿元,5+1年期合计250亿元。

  • TLAC债券收益率形成波动走廊(介于商金、二级资本债),且当前TLAC债券性价比有所提升。 上市以来的两个多月,TLAC债券估价收益率在多数时期位于近似期限(3年期或5年期)中债AAA-级二级资本债和AAA级银行普通债收益率之间,形成波动走廊,但部分时间会偏离。从趋势上看,TLAC债券的二级市场定价逐步趋于二级资本债,而相比于商金债的利差则有所上行,相对性价比或有所提升。

  • 定价特征一:与个券的对比能更加明显看到, TLAC债券与可对比的商金债品种利差较高,与同期限二级资本债的收益率仍然较为趋近,TLAC债券或更加具备性价比: 上市以来(截至7月30日),5+1年期TLAC债券与可对比的商金债“24建行债01B”的相对利差在6.0 BP-10.5 BP之间波动,中位数为8.8 BP-8.9 BP,7月30日水平为8.2 BP, 相比商金债的品种利差尚可; 与可对比的二级资本债“24交行二级资本债01A”对比来看,该二级资本债比5+1年期TLAC债券高出的利差在0.0 BP-11.8 BP之间,中位数为3.4 BP-3.6 BP,7月30日水平为2.6 BP, 5+1年TLAC债券与同期限二级资本债的收益率仍然较为趋近,TLAC债券或更加具备性价比。

  • 定价特征二:3+1年期TLAC债券的收益率波动特征也较为类似,不过二级资本债相比于TLAC债券的相对利差已经回升至中位数以上。 截至7月30日,3+1年期TLAC债券收益率与可对比的“24交行绿债”的相对利差在5.8 BP-16.0 BP之间波动,中位数为15.8 BP-15.9 BP,7月30日水平为15.9 BP, 相比商金债的品种利差较高; 与“22工商银行二级03”(在2024年5月距离赎回日约3年)对比来看,该二级资本债比3+1年期TLAC债券高出的利差在-1.7 BP-5.4 BP之间,中位数为0.4 BP,7月30日水平为1.2 BP-1.3 BP, 二级资本债相比于TLAC债券的相对利差已有一定回升,但仍然不高。

  • TLAC债券流动性较强,交易价值凸显,换手率显著较高且偏离成交少。 TLAC债券上市以后流动性明显好于其他细分金融债板块,5月20日至7月30日,TLAC债券区间换手率达到180%,而其他金融债版块(分隐含评级分券种)换手率均不超过42%,TLAC债券换手率明显较优,高于流动性已经较好的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同时,根据四支TLAC债券的成交明细数据显示,多数交易日,单笔成交的收益率不会偏离当日平均成交收益率 1 BP以上,说明二级市场的定价较为精准——买卖双方的收益率预期匹配程度较好。

  • 我们认为,TLAC债券与二级资本债利差较为相似,主要由于二级市场交易过程中参与的非银机构较多,机构行为较为趋同。 TLAC债券的中短久期更为迎合多数交易型非银机构的偏好,因此当前TLAC债券的交易属性强,换手率处于高位。一级市场配置热情有望保持高位,相比10+5年和5+5年的二级资本债,TLAC债券的赎回条款对负债端偏向短期的机构更加友好。

  • 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TLAC债券与二级资本债均有很好的安全性。TLAC债券的减记赎回条款优于二级资本债,因此合理定价下, 发行主体资质类似、期限类似的TLAC债券与二级资本债收益率应当有一定的差异。后续积极关注TLAC债券一级市场配置、二级市场交易机会。

  • 风险提示:债券市场发生调整风险;TLAC债券与商金债、二级资本债典型代表个券的期限存在略微差异,可能带来误差;银行业信用风险。

正文

1. 上市以来市场表现

我们在2024年2月7日发布的《一文看懂TLAC非资本债券现状与海外定价机制》中对海外TLAC(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定价机制做梳理, 核心结论为TLAC债券偿付顺序优于二级资本债(银行进入处置阶段的难度大于不可生存触发点),同时我国采取的TLAC债券模式属于约定次级TLAC,与欧洲较为类似,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多采用结构TLAC,欧洲银行的TLAC债券利差位于高级无担保非优先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利差之间。对比国内,我国的国有大行二级资本债相比商金债的品种利差较小,TLAC债券定价介于商金债和二级资本债之间窄幅波动。

本篇跟踪TLAC债券自2024年5月上市以来的市场表现。 展望后续,当前存续TLAC债券与二级资本债利差趋近且流动性好于二永债和商金债,相对性价比有所提升(第一部分分析),利好TLAC债券后续的扩容和更多机构的参与(第二部分分析)

1.1 收益率形成波动走廊(介于商金、二级资本债),且当前TLAC债券性价比有所提升

2024年5月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分别各自发行400亿元TLAC债券,合计规模800亿元,两家银行均发行了3+1年和5+1年两个期限的品种,3+1年期目前合计550亿元,5+1年期合计250亿元。

从TLAC债券上市后的估价收益率走势与商金债、二级资本债对比来看,与近似期限的个券样本(如表1、图3至图6)的对比效果好于对比收益率曲线(图1-图2)。 上市以来的两个多月,TLAC债券估价收益率在多数时期位于近似期限(3年期或5年期)中债AAA-级二级资本债和AAA级银行普通债收益率之间,形成波动走廊,但部分时间会偏离。 从趋势上看,TLAC债券的二级市场定价逐步趋于二级资本债,而相比于商金债的利差则有所上行,相对性价比或有所提升。

而与个券的对比能更加明显看到,上市以来(截至7月30日),5+1年期TLAC债券与可对比的商金债“24建行债01B”的相对利差在6.0 BP-10.5 BP之间波动,中位数为8.8 BP -8.9 BP,7月30日水平为8.2 BP, 相比商金债的品种利差尚可; 与可对比的二级资本债“24交行二级资本债01A”对比来看,该二级资本债比5+1年期TLAC债券高出的利差在0.0 BP – 11.8 BP之间,中位数为3.4 BP-3.6 BP,7月30日水平为2.6 BP, 5+1年TLAC债券与同期限二级资本债的收益率仍然较为趋近,TLAC债券或更加具备性价比。

3+1年期TLAC债券的收益率波动特征也较为类似,不过二级资本债相比于TLAC债券的相对利差已经回升至中位数以上。 截至7月30日,3+1年期TLAC债券收益率与可对比的“24交行绿债”的相对利差在5.8 BP-16.0 BP之间波动,中位数为15.8 BP– 15.9 BP,7月30日水平为15.9 BP, 相比商金债的品种利差较高; 与“22工商银行二级03”(在2024年5月距离赎回日约3年)对比来看,该二级资本债比3+1年期TLAC债券高出的利差在-1.7 BP – 5.4 BP之间,中位数为0.4 BP,7月30日水平为1.2 BP -1.3 BP, 二级资本债相比于TLAC债券的相对利差已经有一定回升,但仍然不高

1.2 流动性较强:交易价值凸显,换手率显著较高且偏离成交少

TLAC债券上市以后流动性明显好于其他细分金融债板块,5月20日至7月30日,TLAC债券区间换手率达到180%,而其他金融债版块(分隐含评级分券种)换手率均不超过42%,TLAC债券换手率明显较优,高于流动性已经较好的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同时,根据Dealing Matrix(DM固收投研终端)导出的四支TLAC债券在7月的成交明细数据,多数交易日,单笔成交的收益率不会大于当日平均成交收益率 1 BP以上,说明二级市场的定价较为精准——买卖双方的收益率预期匹配程度较好

2. 供给与机构行为展望:积极关注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机会

我们认为,TLAC债券与二级资本债利差较为相似,主要由于二级市场交易过程中参与的非银机构较多,机构行为较为趋同。TLAC债券的中短久期更为迎合多数交易型非银机构的偏好,因此当前TLAC债券的交易属性强,换手率处于高位。展望后续:

一级市场配置热情有望保持高位。 截至7月底,当前已发行的TLAC债券以3+1年期为主,占比为68.75%,其余为5+1年期,相比10+5年和5+5年的二级资本债,TLAC债券的赎回条款对负债端偏向短期的机构更加友好。从5月发行的TLAC债券来看,3+1年期、5+1年期的 (投标利率上限-票面利率)/(票面利率-投标利率下限) 均为1.4(表3),该指标超过1说明机构认购热情较高。

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TLAC债券与二永债均有很好的安全性。TLAC债券的减记赎回条款优于二级资本债,因此合理定价下,发行主体资质类似、期限类似的TLAC债券与二级资本债收益率应当有一定的差异。 此外,2025年-2029年系统重要性银行互相持有TLAC债券具有资本扣除豁免优势(表4),有利于国有大行自营盘持有。

长期来看,海外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了更多种期限的TLAC债券(见2024年2月7日发布的《一文看懂TLAC非资本债券现状与海外定价机制》),若后续TLAC债券流动性保持较好,我国国有大行TLAC债券的期限选择也有望更为丰富。 后续积极关注TLAC债券一级市场配置、二级市场交易机会



往期精彩回顾

#专题报告

【专题】长期利率中枢下行,海外类固收投资机构如何应对(保险篇)——海外资管系列报告之一

【专题】全面盘点科创债与科创票据2024年新发主体——中国特色债券市场报告系列之九

【专题】23年ABS复盘:供给收缩,关注需求端增量——ABS 2023年回顾及2024年展望

【专题】初识国债期货——债券衍生品系列报告之一

【专题】城投篇:境内外利差走势分化,城投美元债配置价值凸显——中资离岸债专题系列报告之二

【专题】产业债供给篇:致广大而尽精微——产业债研究框架系列报告之一

【专题】入门篇:中资美元债发展历程与23年复盘——中资离岸债专题系列报告之一

#点评

超长期特别国债或常态化发行,30Y国债是否还能“遥遥领先”?

银行间债券通过柜台对居民放开,会影响什么?

PSL:宽信用与宽货币孰占上风?——23年12月央行新增3500亿元PSL点评

除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外,重点关注科创债——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点评

消费强劲+存单上破MLF,债市怎么看?——2023年9月经济数据点评及债市观点

#季度报告
业绩整体好转,增持可转债与企业债——2023年一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