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观察时事政治,揭开官场密码,帮你分析时事热点和新闻背后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程序员小灰  ·  DeepSeek做AI代写,彻底爆了! ·  3 天前  
史事挖掘机  ·  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表与歌谣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数字经济下渐消失的何止春运和不包邮区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 公众号  ·  · 2020-12-30 13:56

正文

摘要: 大城市需要保洁小李,但家里的人更需要她,她也更喜欢在家乡工作。挺好,回家开网店,并没有与城市失去联系,她将在数字化中与大城市以新方式联系着,把她种的苹果送到北上广餐桌,就像她已经做得很成熟的老乡那样。小李可能意识不到,她是无数西部人共享数字经济红利中的一个,她在参与创造西部人的历史。



吐槽青年出品


与一个经济学者聊到即将到来的春运,他作了一个大胆的判断:数字经济将加速春运退出历史舞台,如今春运已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的人群迁徙,再过几年将更加静悄悄。为什么呢?他认为形成春运人流的主要是城乡、东西二元结构,资源绑定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人要到大城市才有赚钱机会,形成春运的主流人群。比如淘宝村、淘宝镇的崛起,县城数字化在很多方面拉平了差距,冲击了传统资源优势所固化的二元结构,使人力和人才回流。不像他们的父辈、老一代打工人那样如候鸟般往返于城乡,新一代被数字赋能的打工者,不出远门就能找到工作。每年折腾一个多月的春运,可能就将这么慢慢消失。


还真是这样!我立刻想到在我家干活儿的保洁小李,她来自甘肃礼县,前几天她跟我说,今年回家过年后可能就不回来了,离家这么远,孩子和老人都照顾不到。准备在家开个淘宝店卖本地苹果,她几个中学同学开的网店都火了。这不是个案,而是一种潮流。看到一个数据说,西部创业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化趋势,既有数量,也有质量。《2020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的1年内,中西部淘宝镇、淘宝村增势迅猛,其中淘宝村数量同比增长274%。淘宝方面介绍,2016年至今,西部地区皇冠及以上的淘宝店铺数量增长了109%;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的商家数量也达到了5年前的1.6倍。

不要小看这些淘宝店,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对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来说,一个淘宝店可能只是千里之外一个发货“求好评”的符号,一个卖苹果、卖枸杞、卖硒砂瓜的。对于在我家干活的保洁小李,则意味着一家人的生计,对于他们县城中的人,则是一种在家门口就业的新工作方式。对于一个地区的人来说,则是一种集体脱贫致富的新产业模式。


西部数字经济开启“赶超模式”,新入淘创业者增幅首次领跑全国。数字经济跑出加速度:9个西部省份新入淘创业者增幅超过200%——很多媒体报道时都用了“赶超”“加速度”这样的字眼,速度确实很快,量变在带来质变,你开个店,我开个店,形成集聚的网络和社群,不知不觉中带动了西部数字经济的成型。


那个经济学者提到“数字在慢慢让春运消失”,其实这几年数据悄悄终结了很多事物,我还想到了几年前很流行的一个词,叫“不包邮区”,有一种区分叫“包邮区和不包邮区”,传统不包邮区主要是西部地区,这个标签见证了这些地方的偏远和数字基础设施落后。当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开始起飞,新入淘创业者人数增幅不断超其他地区,领跑全国,“不包邮区”的数字区隔渐渐被打破了。西部地区的快递数量出现几何级数增长,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上午,今年西部地区快递量已达到10年前的27.4倍。

在宁夏本地媒体上看到的一个创业脱贫故事,很是感动。在宁夏中宁,张超轶的父祖一辈子都只围着枸杞转。他曾为了逃离杞农的生活,远赴千里去打工。后来又为了传承父辈在枸杞树上的坚持而回到故乡。2015年开始,他在淘宝打理了一家一个人的小店,从零开始摸索着图片拍摄、店铺运营。他说,把销售做起来后,他想做枸杞的产业化。公开数据显示,在2013年,超8成宁夏淘宝卖家主卖枸杞。如今,硒砂瓜、滩羊、贺兰石等特产也通过搭乘电商快车获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


让人感动的不仅是张超轶们的脱贫,告别了父辈们的贫穷,在自己这一代终结了贫困在代际间的循环,更让人感动的是一种生活的自信:不用背井离乡,不用逃离杞农,而可以在家乡离家人很近的地方赚钱养家。这种成功的典范,会让更多的年轻人留下来,避免西部和乡村的空心化。从不少报道中都看到电商让年轻人留了下来,比如有“天下百合第一村”之称的甘肃兰州袁家湾村,是一个家家种百合的地方。通过电商,当地的百合不仅行销全球,当地村民还开发出了百合咖啡、百合酥、百合脆芯等衍生产品,满足年轻人消费需求,而年轻人的想法与需求,反过来让袁家湾变得更加“年轻”。你看,这是数字经济的另一层贡献,“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这些曾让人头疼的乡村问题,可能被数字经济自下而上地终结。


保洁小李跟我说,她很担心孩子的成绩和成长,自己不在身边,老人太惯着。我说很支持她留在老家开网店,在北京做了两三年开阔了眼界,网店卖苹果不成问题。城市人群消费升级,对礼县苹果这种原产地优质农产品有更大需求。西部很多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助推让电商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平台,说不定还有补贴。过去分东部西部,可数据是不分东部西部的,勤劳的西部人,优质的西部特产资源,插上了互联网和数据经济的翅膀,很多鸿沟会被数据消弭!


大城市需要保洁小李,但家里的人更需要她,她也更喜欢在家乡工作。挺好,回家开网店,并没有与城市失去联系,她将在数字化中与大城市以新方式联系着,把她种的苹果送到北上广餐桌,就像她已经做得很成熟的老乡那样。小李可能意识不到,她是无数西部人共享数字经济红利中的一个,她在参与创造西部人的历史。





曹林评论写作直播课系列


在近20年的评论写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写作经验,在几大名校10年来的评论教学中,我把这些经验梳理和萃取出来,形成一些方法论层面的技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