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劳累又美好的事,就是等着你慢慢长大
吃手,几乎是全世界宝宝的共同爱好,但一提起这个癖好,多数爸妈都会眉头紧锁。
病从口入怎么办?
会不会影响长牙?
孩子多大就得管?
当你在纠结要不要纠正宝宝吃手时,育儿专家发话了:
会吃手,说明宝宝变聪明了。
从智力和心理发育的角度讲,吃手指的宝宝或许已全方位领跑。
吮手指,通常被认作是
婴儿智力发展的信号。
1岁前,孩子处在“口欲期”阶段,主要通过吸吮、口部动作来探索世界。
具体而言:
从笨拙地吸吮整只手,发展到灵巧地吸吮一个手指,说明宝宝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在提高,这
也为5个月左右学会准确抓握打下了基础。
宝宝吃手一般有两个心理意义:一是感受自体存在,体验和自己呆一起的感觉;二是孤单时自我安抚,降低焦虑感。
1岁前吃手,是宝宝在认识周围世界。
这个阶段,家长
不必阻止
孩子吃手,更
不要批评或强行把宝宝的手拉开,这会阻滞他的心理发展。
一般而言,
宝宝
1岁后
就会慢慢改掉吃手习惯。
此时,宝宝能自由地坐、爬,手指动作逐步精细,新奇的东西更能吸引宝宝,孩子就会改变“吃手”的单调玩法,主动去探索新天地。
但如果
3岁后
还在吮手指,可能会导致
牙齿排列异常、咬合功能低弱
,进而引发
用嘴呼吸、口齿不清、语言障碍
等问题。
具体来说,吮手指对牙齿发育的负面影响包括:
家长
可以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或者用安抚、亲子互动来代替。
比如,让他多和同伴玩耍,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爱在睡前吃手,可能是
脾胃功能不好或缺乏锌、铁、钙等微量元素。这种情况,最好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不能掉以轻心。
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也会让孩子习惯性吃手。
家长要让孩子放松情绪,不能发火、训斥,还要
注意不要强迫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
缺乏父母关注的孩子更可能有吃手习惯。父母要想办法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
要以朋友式的相处
和他一起玩。
不少孩子总是躲着父母吃手。家长要留心观察,一旦发现孩子吃手,不要发火、嘲讽,而是要心平气和地告诉他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躲着吃手有可能是一种心理疾病,如果总是劝告无效,就应该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图片来源:全景网 PEXELS)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孔令雪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主任 童梅玲
编辑:毕可
版权声明:本文为“母婴日报”(微信号:muyingribao)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