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汇集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各种资讯,包括开设历史地理学的院校介绍、历史地理学名家、历史地理学图书推介、讲座信息、会议资讯、学术信息及历史地理学相关研究的文章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互联网思维  ·  再读《明朝那些事儿》,我顿悟了 7 种强者思维 ·  2 天前  
互联网思维  ·  再读《明朝那些事儿》,我顿悟了 7 种强者思维 ·  2 天前  
鱼羊史记  ·  男人不爱老婆,会有的9个迹象 ·  5 天前  
湘微教育  ·  “妈!我到底属啥?” ·  5 天前  
湘微教育  ·  “妈!我到底属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书讯 | 《新史学:传统与历史的对话》,一扇面向国际世界史研究前沿窗户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12-07 00:01

正文

书    名: 新史学(第33辑):传统与历史的对话

主    编: 陈恒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年 11月


内容简介

新史学(第33辑)重点话题是“传统与历史的对话”。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的历史学和历史学家”阶段性成果。全书分4个栏目。“史学史与史学理论”专栏,遴选论文6篇,首篇《与保罗·韦纳对谈》由法语原文直译,几位当代知名文化学者与史学大师保罗.维纳围绕史学研究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对谈,可谓是古典史学家的夫子自道;关于罗马共和时期道德史学研究、马克·史密斯的感官史理论研究等极富特色;另有针对国际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前沿的论述,对促进我国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研究有较大帮助。“专论”栏目遴选论文12篇,均是世界史研究领域比较前沿的学术问题,集中探讨了古典时代、中世纪欧洲以及近现代欧美社会的一些具体问题,侧重文献、社会史、微观视角,如公元前4世纪雅典黑海谷物供给地问题、公元前4世纪雅典对斯巴达的外交政策、中世纪英格兰公共请愿活动、14世纪英格兰农村的信贷问题以及美国建国早期白人女性公民意识的觉醒等,很多观点和选题是目前国内史学界涉足较少的领域,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国内世界史研究。“光启评论”栏目遴选4篇论文,评述了国内学者对世界史研究成果的主要观点。“光启文献”栏目,译介著名史学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在二战战俘期间的生活。


作者简介

主编:陈恒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世界史与史学理论研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外国史学史》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西方城市史》”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历史学)、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历史学)、上海市世界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联副主席等。


目    录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与保罗·韦纳对谈

弗朗索瓦·弗拉奥伊特 娜塔莉·海尼奇 让-玛丽·舍弗

论罗马共和时期的道德史学

王 超 赵北平

论马克·史密斯的声音研究

李 森

论宫崎市定世界史观的战后转向

郭珊伶

二战后南非马克思主义史学新发展及其影响 ——以史学家哈罗德·沃尔普研究为中心

梁凯宁

美国马克思主义新劳工史 ——基于赫伯特·古特曼、大卫·蒙哥马利的研究

吴 清


专论


天神、人鬼与仪式空间:先秦三代神灵崇拜体系的嬗变

陈方圆 徐松岩

公元前 4 世纪雅典黑海谷物供给地丛考

刘 军

从追随到背离:公元前 4 世纪初雅典对斯巴达的外交政策论析

贾文言

波斯波利斯的仪式象征性探析

杜元元

阿尔塔薛西斯二世时代的宫廷、行省与地方 ——以色诺芬的记载为视角

李 敖

约克的阿尔昆《论修辞学》中的君主规训研究

石国梁 朱君杙

罗斯编年史中钦察人形象的转变:以《往年纪事》为中心

王 宾

中世纪晚期英格兰公共请愿:由 1376 年善议会引发的思考

黄嘉欣

14 世纪上半叶英格兰沃尔舍姆村信贷研究

徐艺欢

18 世纪英国议会法的兴起及其经济影响

李 诚

道德改革运动与美国建国初期白人女性公民意识的觉醒

聂希贝

世纪之交美国公共住房改建计划 ——以芝加哥市西哈文混合收入社区为例

周淼淼


光启评论


环境史与拜占庭研究:基于研究主题和研究成果的调查

[希腊]约阿尼斯·特莱利斯

关于法国王家骑士团的几个问题

廖锦超

罗马史前沿问题研究的一部力作 ——评王鹤著《罗马军队与罗马化关系研究》

李永斌

20 世纪非洲史学研究的新进展 ——读《20 世纪非洲史学与史学家研究》

王康旭


光启文献


战俘期间的布罗代尔

[法]葆拉·布罗代尔


战俘期间的布罗代尔(节选)

1940 年至 1945 年间,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德军战俘营里写下了《地中海》的主体部分。他起码连续重写了三次,在战俘营唯一可兹利用的纸张:一套学生练习簿,它们被一本本地寄给巴黎的吕西安·费弗尔,这须得到战俘营管理机构的允许,并经由规定形式的审查。因此他写了整整三千到四千页:从第一版算起,他在 1941 年年底写给我的信中说道:“我的书已经写完了———1600 页。喔唷!”直至最后一版,布罗代尔曾“再度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于1944 年 12 月 23 日终于感到满意的“多次(修订后的版本)”。在他返回法国以后,他只是稍加润色了这个文本,除此之外,他还要从头到尾作出注释———这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取回存放于巴黎地下室有待处理的庞大卡片箱。看着大部头的《地中海》及其不可胜数的参考材料,人们会想:尽管在战俘期间遭遇了种种物质上的困难和道德上的考验,但他仍能凭记忆写出这样一部著作,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啊! 然而布罗代尔确确实实曾多次表示,与此相反,这些考验带给他一项宝贵的思想补偿物。早在1942 年 1 月,他在初稿完结时曾向我表示:“不管怎样,没有这场囚禁,可能就不会有这本书。”更确切地说,三个月后,即 3 月份,他在寄给吕西安·费弗尔的一封信中(首次寄送使他极为高兴)写道:“谢谢您。现在我知道,我的草稿可以变成一部真正的历史著作了。这要归功于您,也要归功于囚禁,它会消耗精神力量,但也使人更为清醒,允许对一个主题作长期的沉思。”此外,在 1945 年 1 月 1 日(他又写道):“我认为,倘若未被囚禁,我可能永远达不到这般清醒头脑。”


那么囚禁经历给《地中海》 的创作带来哪些裨益呢?


布罗代尔本人很少作过解释,除了在一篇名为《我成为史家的经历》的文章中写过几句。事实上,他几乎从未谈及那五年,他决定将其从记忆中抹去(有天他向我吐露“我终于不再梦到了”,而没有别的评论)。因此,一些朋友或是最近一位好奇的出版商向我提了这些问题:具体而言,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战俘布罗代尔的生活是怎样的,他的物质条件如何,特别是在吕贝克的惩戒营中,他的道德重负又是怎样?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从头到尾重读了那时他与吕西安·费弗尔③以及给我本人的通信,所有这些通信都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它们透露了很多有关他的心理状态、有关写作《地中海》 的内容。但对于其他方面,我不得不求助于他从前的狱友们(他们有些是来自 l’ Oflag XII B 战俘营,有些是来自 l’Oflag XC 战俘营),以进行一项真正的调查。他们向我描述了美因茨的厚墙、吕贝克的木制营房、日常生活、它的悲惨与欢乐、狱卒的态度、越狱、地下电台我还从现已去世的迪迪埃·曼海姆(Didier Manheimer) 未发表的出色手稿(可惜他的家人拒绝将其出版)中得知了很多。


1940 年 7 月,布罗代尔疲惫不堪地抵达美因茨。他是在 6 月 29 日(即在 6 月 22 日停战协议签订一周以后)才在孚日省被俘的,情形相当戏剧化。他是负责一小队士兵的唯一军官,他们被包围了,很快就会断粮,但仍配有武器,布罗代尔顽固地拒绝投降,最终也只是在德国和法国军官正式承诺给予他及其部下以自由时才选择投降。与承诺相反,他几乎立即被押往美因茨,来到后来编号为 Oflag XII B 的战俘营,它处在一座老旧城堡的双重城墙之内,据说那里曾作过兵营,也作过学校。可以说,坚固的高墙绝不容许任何越狱行为发生。三周以后,即 7 月 20 日,他写信给我:“我正在钻研德语以及我的十六世纪,后者在这种时候很是荒诞,但也相当美妙。” 而在 9 月 30 日 ( 他写信道): “ 我整天都在写作。”


信息来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