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有人在后台问网贷现在的情况,我就简单说两句吧。经历过前一个阶段的雷潮之后,能跑路的平台早跑路的(或者去自首了),资产端有问题想借机下车的平台,也早就发布清盘公告了。现阶段能够一直坚持的平台,我认为已经是筛选出来能够活下去的,至少他们的资产端是过硬的,没有假标,没有自融,创始人团队没有道德风险,都想把平台(或者企业)长久做下去。
但是网贷雷潮带来的信用危机正在波及这些平台,太多的恐慌用户,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分辨平台的好坏,于是干脆一棒子打死,认为所有平台都要下车,纷纷忙着提现。更糟糕的事,他们只相信负面消息,只要媒体报道说谁谁谁不行,他们就更加恐慌,于是挤兑就这么日复一日的严重起来,甚至还有很不理性的用户直接去公司打砸威胁。之前是二线平台承受着挤兑的压力,上一周开始很多一线大平台也开始面临着挤兑的压力。
我需要说一下,网贷运营是建立在债权交易上,当用户纷纷要求提前赎回的时候,就等于跟平台说,“我借出去的钱,现在反悔了,不借了,你们平台现在就要把钱还给我”,用户真的把平台当成了提款机。但问题是借贷关系是合同约定的,对于借款人而言,他们承诺给利息,那就要到期才能还钱啊。这让平台很难办的。
过去流动性好的时候,债权少,资金多,于是债权之间交换匹配速度很多,所以提现啊,债权转让都非常快速,体验很好,这让很多用户习惯了,认为这就是常态。但现在是行业低谷期啊,资金量急剧减少,导致债权匹配的速度会非常慢,没有新资金接手债权,自然卖债权的人就卖不掉,排队就产生了。
这时候,用户就产生质疑,哎呀这个平台提现怎么这么慢,肯定是有问题了。质疑催生了愤怒,然后开始在网络上发帖指责,紧接着一些不明真相的用户的恐慌心理被激发起来,形成新一波传导。
这里面,有很多人可能本身并不对平台有质疑,或者并不想去提前赎回,但人扛不住恐慌这种情绪的传播,默认了别人的想法,自己也加入到了阵营中,这就是挤兑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人性角度看,人是自私的,永远以自己的利益为上,这也是在网贷行业好的时候,哪家活动收益高,总有很多人冲进去。在行业不好的时候,大家就比赛谁跑得快,总归行业死不死,自己不关心,只要能够先跑出去。
问题是,我们要想想,如果行业真的死了,谁又能好好的活着呢?其次,我们还要想一下,恐慌的到底是什么啊。一部分的人的恐慌是害怕自己投资的平台跟过去暴雷的平台一样,要跑路,所以想着赶紧提现。但这个逻辑不对啊,投资人最起码要有分析能力吧:
6月份暴雷后那么多的分析文章,只要看了,就会知道暴雷的平台最主要是资产端出了问题,比如说资产端是假标,投资人的钱投出去之后被当家人挪用了,不知道花到什么地方,然后资金链断掉后,借款人还不上,洞太大了,他们一看没辙,干脆就跑路吧,或者去自首了。
但是现在能够坚持运营的很多平台,他们并没有自融问题,资产端的情况也可以查清楚,而且现在这个局面下,很多平台都是开放的,用户真的登门去抽查自己投资的企业标啊,个人标啊,平台问心无愧,肯定开放。
这样情况下,恐慌是没有必要的。
我之前看到一些用户说,提现要排队很久,所以害怕。这个也没有必要害怕的,因为投资的钱对应的是活生生的债权,债权到期后,本息就会还到用户的账上,只是时间问题罢了。排队很久,本身就是因为提现的人太多,但是债权是一笔一笔到期,需要时间,不可能当下投资人说——我要钱回来,然后借款人就立刻还钱吧,很多企业(或者个人)借了钱是要做生意的,总不能停产关门来还钱吧。
还有人会说,要是债权还不上,那么我们的钱就不能保障了吗?
那么我这里想问下,很多人跑到公司去闹,不让工作人员有时间去盯紧资产端的质量,每天到处发帖,去搞臭公司的品牌,不让新的投资人入场,无法提供更多的流入资金。这不就是典型损人不利己,这样把平台工作人员的精力都拉到这些吵闹事件中,谁去保障资产端的安全呢,谁去把各种交易流程维护好呢?
另一部分人的恐慌,就完全没有理由,真的是被其他人传染的,人嘛,在环境不好的时候,永远都是相信坏消息,认为所有负面的消息是正确的,而正向的消息都是托,是假的。然后就自己吓自己,也恐慌了。
之前还有人吐槽说,客服打不通,这家公司肯定要跑路。哎,能不能理性想一下啊,客服肯定是被打爆了啊,我问过行业内朋友,很多公司每天有上千个电话打进去,不占线才是怪事呢。
现在是网贷行业最低谷的时候,很多公司老总都开始做直播,我也建议大家去看一看,至少可以近距离了解真想,而不是被道听途说的消息给忽悠了。老总做直播,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网贷投资的逻辑是什么,也希望每日告知用户平台的真实情况,尽力把这个行业破损的信用危机缝补好。毕竟现阶段的最大问题,就是用户不信任带来的流动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