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药事纵横
药事纵横是一个由多位制药精英联合创办的媒体平台,旨在分享与传递药品研发、生产和注册中所涉及的技术、经验和情报,欢迎关注和投稿!投稿请发[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药明康德  ·  得癌症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怎么办? ·  2 天前  
药渡  ·  人工智能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现状 ·  3 天前  
药明康德  ·  潜在重磅抗癌ADC获推荐在欧盟上市!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药事纵横

药学申报资料该附哪些图谱?

药事纵横  · 公众号  · 药品  · 2021-03-23 07:00

正文

随着国内药品注册申请形势的紧张化,我们在提供资料时唯恐不全面。 最近接触一个品种,所附色谱图有5000-6000张之多,个人感觉浪费人力物力,还予审评人员造成一定“负担”。


本人之前从事多年ANDA项目研发注册,一个方法学验证所附色谱图仅有20张左右,仅附代表性图谱,所注册项目从没有因色谱图不全而发补。因此,想与诸位一起探讨一下国内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控制需要附哪些图谱?


下面以制剂的质量控制为例进行讨论:


3.2.P.5.1 质量标准—无需附图


3.2.P.5.2 分析方法—无需附图


3.2.P.5.3 分析方法的验证


对于有关物质、含量、含量均匀度、溶出度、异构体、残留溶剂等逐项需提供详细的方法学验证资料,并提供相关验证数据和图谱。这一部分是申报资料重点,本文以“有关物质”和“含量”方法学验证为例讨论如何做到申报资料中附图“恰到好处”,异构体可参考有关物质方法学附图,溶出度(HPLC)和含量均匀度参考含量方法学附图。


3.2.P.5.3.1 有关物质


3.2.P.5.3.1.1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概述


详述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发展过程,概述最终采用的分析方法,并对分析方法进行全面方法学验证。


3.2.P.5.3.1.1.1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选择


应提供有关物质分析方法优化过程中(方法1、方法2等)混合溶液(包括原料、起始物料、中间体、副产物、降解杂质等)图谱,从以下几个方法说明方法选择的依据:从分离的角度说明优化过程的合理性;若为梯度洗脱,空白溶剂峰是否存在干扰等;如果上述方法均可有效分离及无空白溶剂干扰,需两种方法同时测定粗品或产品,对检测杂质的量和杂质个数进行比较。


3.2.P.5.3.1.2 分析方法的验证


3.2.P.5.3.1.2.1 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学验总结


3.2.P.5.3.1.2.2专属性


(1)各杂质与主成分的分离度试验


应附空白溶剂图谱、单个杂质溶液图谱(包括色谱图和UV图)和混合溶液图谱(色谱图和主峰纯度图)。


(2)空白辅料无干扰


应附空白溶剂图谱、空白辅料图谱和混合溶液色谱图,即不干扰各已知杂质和主成分峰的测定。


(3)强降解试验


溶液强降解试验—应附强降解空白(正常条件、酸、碱、氧化、加热、光照)图谱,及各降解条件下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和主峰纯度图。


固体强降解试验—应附空白图谱、高温(60°C-10days)和光照1.2*106Lux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和主峰纯度图。


(4)波长的确定


在强降解实验条件下,对原溶液及各强降解试验条件下产生的主要杂质的UV最大吸收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结合杂质分离试验时起始物料、中间体等UV最大吸收情况,说明波长选择的合理性。


应附各强降解试验产生的主要降解杂质的UV图谱。


专属性这块的图谱建议全部附上,这是方法确立的主要依据,包含了各杂质峰之间及与主成分峰之间是否能有效分离;波长的选择依据;方法是否具有稳定性指示能力的衡量。


3.2.P.5.3.1.2.3定量限和检测限


应附各杂质和主峰的定量限溶液和检测限溶液的色谱图(应包括信噪比等信息)。一般情况下,检测限溶液测定1次,定量限溶液测定6次,计算6次重复进样峰面积的RSD,因此,建议检测限溶液和定量限溶液各附一张色谱图即可,但应看出明显色谱峰(建议峰约为满量程的10%)。


3.2.P.5.3.1.2.4线性


应分别以各杂质和主成分峰峰面积为纵坐标,相应杂质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线性图,并附上100%线性色谱图。一般情况下,线性至少为5个点,有的公司习惯每份样品溶液进2针或3针,如果都附上实在费时费力。且定量限溶液所附色谱图即可代表线性第一个点。因此,建议仅附100%线性。


3.2.P.5.3.1.2.5精密度(重复性)


最近看见一个品种的缺陷信回复,CDE对于有关物质项下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定位提出异议,因此,采用含有峰定位溶液已成为趋势。精密度考察时,应在一个完整的序列里,包含空白、峰定位溶液、对照品溶液(5针或6针)和供试品溶液(同一批号样品,平行制备6份)。因此,建议应附空白图谱、系统适用性图谱(峰定位溶液)、对照品溶液(仅附第一针)和精密度样品溶液(仅附第一份样品)


3.2.P.5.3.1.2.6准确度


应附空白图谱、系统适用性图谱、对照品溶液(仅附第一针)和准确度溶液(仅附50%或报告阈值水平、100%水平和150%水平各自第一份溶液)。对于准确度要求三个水平(50%、100%、150%)各平行3个样品进行回收率测定,但ICH规定原料药第一个点应该从报告阈值即0.05%(日剂量小于2g)或0.03%(日剂量大于2g),制剂第一个点应该报告阈值即0.1%(日剂量小于1g)或0.05%(日剂量大于1g)进行准确度试验。


3.2.P.5.3.1.2.7中间精密度


应附空白图谱、系统适用性图谱、对照品溶液(仅附第一针)和中间精密度样品溶液(仅附第一份样品)。同精密度项下试验和附图。


3.2.P.5.3.1.2.8过滤研究


过滤研究试验无论是ICH、FDA还是CFDA均对此没有明确要求,但本人认为应该进行此试验,因为有时我们在质量标准或标准操作规程中规定弃取初滤液多少,是通过此试验得出滤膜是否有吸附或溶出。


应附离心样品溶液、系统适用性图谱、对照品溶液(仅附第一针)和过滤样品溶液第1ml、第2ml、第3ml、第4ml和第5ml的色谱图。


3.2.P.5.3.1.2.9溶液稳定性


应附溶液于室温或冷藏下放置的不同时间点(如0h、12h、24h、48h)检测的色谱图,通过查看色谱图,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各杂质和主峰峰面积的变化。


3.2.P.5.3.1.2.10耐用性


耐用性试验一般考察柱温(±5°C)、pH(±0.2)、有机相比例(±2%)不同品牌或相同品牌不同编号的色谱柱,应考察系统适用性溶液(即峰定位溶液)各杂质之间的分离情况,同时测定样品中各杂质的含量与正常条件进行比较。因此,建议附空白溶剂、系统适用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


3.2.P.5.3.2 含量


3.2.P.5.3.2.1 含量分析方法概述


简述含量分析方法的开发依据,概述最终采用的分析方法,并对分析方法进行全面方法学验证。


含量方法的难度在于小规格样品溶液的制备,即选择合适的溶剂完全提取活性成分,使含量测定接近与真实值;接触过两个小规格胶囊,胶囊壳对活性成分有吸附;接触小规格的缓释片,样品粉末黏在容量瓶底部。所以,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更为重要。


3.2.P.5.3.2.2 分析方法的验证


3.2.P.5.3.2.2.1 含量测定方法学验总结


3.2.P.5.3.2.2.2专属性


(1)各杂质与主成分的分离度试验


应附空白图谱、各杂质混合溶液色谱图和对照品溶液图谱(色谱图、主峰纯度图和UV图)。


(2)空白辅料无干扰


应附空白图谱、空白辅料图谱和对照品溶液色谱图,即不干扰主成分测定。


(3)强降解试验


溶液强降解试验—应附强降解空白(正常条件、酸、碱、氧化、加热、光照)图谱、对照品溶液图谱、各降解条件下供试品溶液色谱图和主峰纯度图。如果制备平行供试品溶液,建议仅附第一份即可。


固体强降解试验—应附空白图谱、高温(60°C-10days)和光照1.2*106Lux的色谱图和主峰纯度图。


3.2.P.5.3.2.2.3线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