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的“95后”博士叶紫薇,在入职不到3年的情况下,通过战略性人才职称评审学校提名制度破格晋升为教授。叶紫薇关注中国农业问题,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选择回国。她结合中国战略需求进行世界前沿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农业生物经济方向,并在学术与政策研究之间架起桥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叶紫薇破格晋升为教授
叶紫薇通过战略性人才职称评审学校提名制度,从助理教授破格晋升为教授,显示出其卓越的学术能力和潜力。
关键观点2: 叶紫薇关注中国农业问题
叶紫薇牵挂着中国的“三农”问题,怀抱学以致用的理想,从大洋彼岸学成归国,致力于把研究做在中国大地上。
关键观点3: 叶紫薇结合中国战略需求进行研究
叶紫薇的研究不仅扎根中国现实,还立足中国战略需求去探索世界前沿问题,特别是在农业生物经济方向上有深入研究。
关键观点4: 叶紫薇在学术与政策研究之间架起桥梁
在挂职农业农村部锻炼期间,叶紫薇在完成政策研究的同时,思考学术和政策之间的差异,并在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正文
4月3日,中国人民大
学发文称,
博士毕业入职不到3年的“95后”叶紫薇,通过战略性人才职称评审学校提名制度这一超常规方式,从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助理教授破格晋升为教授。
文中提到,29岁的叶紫薇2022年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叶紫薇牵挂着中国“三农”问题,怀抱学以致用的理想,从大洋彼岸学成归国,只为把研究做在中国大地上。
2022年初春,刚刚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叶紫薇,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
留美工作还是回到祖国?
怀揣着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叶紫薇选择回到祖国,继续以学术为志业,把研究做在中国大地上。
“中国,意味着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大地,意味着立足实践解决真问题;把中国和大地结合起来,则意味着要立足于中国大地去看世界,从全球化视角回应中国问题。” 叶紫薇的研究不仅扎根中国现实,还立足中国战略需求去探索世界前沿问题。
在学术研究中,她聚焦农业生物经济方向,尤其关注生物育种技术的经济、环境问题及相关政策研究,在玉米田里寻找经济学密码,将关于生物育种抗虫玉米的研究写进Science。
在延安清凉山,她与新入职的同事一起参加“红色之路”青年教职工主题实践,感受学校的红色基因传承。在海归人才挂职农业农村部锻炼期间,她完成一段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的“双向奔赴”,“不仅在研究视角上更加开阔,对政策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她主动思考学术和政策之间的差异,并在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以我最新发表的文章为例,研究对象涉及国外的生物育种玉米产业,但呼应的还是中国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国家正在加快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如何制定、产业如何发展,有很多问题亟待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