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海证券报发文称,通过多方调查确认,
11
月初开始的创投概念股异动行情背后有明显的游资恶炒因素。一些游资大户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率先抢筹锁仓,随后通过集合竞价封板、尾盘虚假申报强化涨停趋势等手段,诱导市场情绪自我强化,制造出相关个股的连续涨停行情。
文中以市北高新为例,详细阐述了游资恶炒拉升股价并
“血腥”收割的过程。
上证报表示,市北高新收盘的万手涨停封单中,有
60%
均为
1
名游资大户所申报,申报时间是在当日收盘前
1
秒。
对此,上交所方面指出:该投资者前期已有市北高新底仓,在股价出现松动的背景下,试图继续强化股票涨停趋势,通过尾盘大单封涨停,制造买盘旺盛的假象,诱导其他投资者跟风接盘。
“这种行为属于典型的‘涨停板大额申报’异常交易行为,带有明显的欺诈诱导性质。”上交所有关专家指出。
“坚决打击以炒作之名行操纵之实的违法违规行为”上交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今天,创投概念股全面暴跌。海泰发展、鲁信创投、德美化工、民丰特纸、宇信科技、亚振家具、九鼎投资、光洋股份、弘业股份、华金资本、市北高新、贤丰控股、华控赛格这
13
只股票跌停。
从主流媒体和监管层思维来看,对游资都属于打压态度。用的词都是
“恶炒”、“血腥收割”、“认贼作父”、“做局”、“设套”等饱含贬义的字眼。
此时此刻,监管层究竟应不应该打压游资?游资究竟是不是十恶不赦?
对打压游资这一话题,酸姐先带领大家看一眼洪榕洪校长的微博。
“游资靠打是打不完的!因为独特的交易制度保驾下有稳稳的暴利产生,只要监管稍微松懈一定卷土重来。”
酸姐个人理解,洪校长对监管层这个时候打压游资是持否定态度的。
为什么?最大的原因在于目前A股市场的流动性。
10
月
11
日,
A
股再度上演千股跌停悲剧,隔了
5
天,洪校长发微博称:制度变革已事关
A
股生死。
这条微博中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今天酸姐要跟大家重申的观点
——
流动性是股市的生命线。
校长提出:失去流动性股市基本就死了,一些股票交易所因为没有流动性,股价基本都在市净率以下运行,彻底丧失再融资功能。
曾经的
A
股最不缺的就是流动性,
A
股市场一直存在流动性溢价,这点不得不感谢广大的散户及游资。但,几年的股市治理基本把
A
股的流动性给治理掉了。
由此可以看出,监管层的“治理”是越治越乱、越治越烂,不但没把A股治好,还治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有些洪粉可能还不理解这个病入膏肓是个什么状态,校长也在微博举过例。
12
月
4
日,在港股上市的浙商银行全天零成交量,动态市盈率为
5.67
倍,市净率为
0.84
倍。
这是非常可怕的,全天挂单量为零,等于没有任何流动性。后果是什么?无论是股东还是散户,想跑都跑不掉。犹如一潭死水,激不起一丝涟漪。
为什么浙商银行会出现零成交量?
因为港股多为机构投资者,而机构投资者关注一只股票,一般跟投行的研究报告有关,报告覆盖率越高,关注度就越高。也就是说,有越多的投行撰写这家公司的报告,就有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关注。
没人关注就没有流动性,
A
股中散户较多,无论一只股票有没有券商出报告,都会有散户关注。所以,
A
股的流动性比
H
股强。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是希望把流动性治没了,还是希望监管层能把
A
股市场的制度变革放在首位?
要不要救市?要。
怎么救?从根本上救。比如改变A股独有的T+1及涨跌停板交易制度,比如取消印花税。
整一些华而不实的
“幺蛾子”,搞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小动作对
A
股的长期稳定运行并无大作用。
对于监管层的这些行为,洪校长也很着急。
11
月
23
日就曾表态,看着监管层在
2600
点就把精力放在打击流动性上,表示心累。
酸姐看了洪校长的发言,再结合今天盘面看看全线跌停的创投板块,也觉得心累。
据云财经报道,
12
月
4
日发文的两位上证报记者已被人举报。酸姐随手在微博上一搜索就发现散户们怨声载道,恨不能把扒了两位记者的皮。
如果一只股票没有流动性,那就如港股中的大量仙股。仙股,听名字很飘逸很美丽,但实际恰恰相反。仙股一点也不仙,反而是垃圾股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