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宇宙至今尚不能用言语真正描述,也不能用设备真正观测,但宇宙内的万事万物,在有限时空范围内,也可近似认为其有变化运动的规律,并且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恰如《荀子·天论》开篇即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类无法改变自然,而只能掌握并利用自然现象;人道必须依从于天道,人的行为必须顺应自然,即所谓“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
茫茫宇宙,万事万物,缘起缘灭。虽然万物外形不尽相同,但总有其存在的共同性。由现象反推到本质,这就是所谓的因果关系。其实从宇宙处于不断膨胀的状态可以反推出宇宙最初存在奇点,也是因果关系的一种应用。宇宙从奇点开始,逐渐膨胀成现在的状态。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当初种下的因。宇宙的暴胀状态也是一种熵增的表现,基于整个宇宙的视角,在封闭系统内一切存在的混乱度必然不断增大,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起源和变化无不向着熵增的方向行进。由此可推断:
宇宙中的一切都遵循因果律和熵增律。
根据因果律,可以肯定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和能量是守恒的。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守恒不仅指能量和物质上的守恒,也包括最终形态上的守恒。而与此同时,熵在不断地增加,那又是什么促成了这种质能守恒呢?可见,必然存在另外一种克服熵增来实现守恒的定律。熵减意味着焓增。焓增不能在自然状态下自发形成,必须借助外力。这一外力就是竞争。因此,竞争律自然就成了宇宙的第三大定律。
力学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同一条直线上。亦即物体平衡不可能只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必然存在另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力与其抗衡,才能保证平衡的实现。熵增可以看成是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万有引力的存在,必然也有另外一种力与其相对。那竞争律就是与万有引力相对抗和平衡的作用力来抵抗熵值不断增加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宇宙整体熵增,竞争行为本身也会导致整体熵增,但对于竞争行为主体而言,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本身的熵增。
熵增与竞争,是宇宙万有因果的两种表现形式,不可割裂,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人类对外太空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深入。时空研究中,从三维到四维模型的变化,在大爆炸理论中将时间作为一个维度分析问题,又引发了对虫洞的思考。在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中,因果律是宇宙的根本定律,那么虫洞理论的存在必然会导致“祖父悖论”。在不违背因果律的前提下,科学家尝试解释祖父悖论,其中一个解释是存在平行宇宙(
Parallel Universes
),即存在着多个和我们目前认识到的宇宙一样的宇宙。物理学家大卫·多伊奇(
D. Deutsch
,
1953-
)指出:如果人回到过去将祖父杀死,那么此人将进入另一个宇宙,这两宇宙的差别就在于祖父是否死亡。之所以存在多个宇宙,是科学家从对现有宇宙起源的认识中得到的。依据
M
理论(弦理论),现有的宇宙通过膜与膜之间的膨胀产生,那么其他宇宙也有可能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虽然这些概念目前无法得到考证,但是人类的认知视角在不断延伸扩展。总之,无论是否存在平行宇宙,因果律、熵增律以及竞争律均适用。
中国古语中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说,民间也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之类的俗语,科学告诉我们这是遗传的结果。如果对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就会明白:成功遗传也是一个概率事件,譬如父母都是双眼皮,生出的孩子也有一定的概率是单眼皮。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