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志轩
李志轩,笔名吕游,旅游法律法规研究与应用专家,主要研究实施“旅游+金融+互联网+旅游商品+新能源客车+导游”等跨界商业模式。对旅游企业的“营改增”、新三板挂牌、IPO以及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疆特别是喀什的文化旅游经济交流有一定的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药闻  ·  奋进的春天丨中国经济春潮涌动开新局 ·  8 小时前  
西藏市场监管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  12 小时前  
西藏市场监管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  12 小时前  
中国药闻  ·  各地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  昨天  
网信西藏  ·  事关拉萨住房公积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志轩

旅游演艺:文化是放大IP最好的渠道

李志轩  · 公众号  ·  · 2017-12-11 07:06

正文

2017 12 11

来源:搜狐网

作者:佚名


原标题:特色小镇 | 文化是放大 IP 最好的渠道(附中国旅游演艺行业发展前景及规模预测分析)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 Culture Industry ,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 文化产业的定义 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中国旅游演艺行业发展前景及规模预测分析

行业发展因素

有利因素

(一)文化产业的政策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意见》指出,要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政府对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有利于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消费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随着消费者整体素质的提高,他们不再热衷于赶景点,若只是单纯满足游客的视觉观光消费,已经无法满足游客日渐成熟、理性且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游客已经开始向休闲度假的深度体验方式转变,在到达一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更多的是希望可以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域传统文化。 旅游演艺 将当地的传统文化加上艺术家独特的创意,以演出的方式表达出来,正好满足了游客对于当地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与探知欲,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科技更新带来新的机遇

随着 VR 技术的发展,旅游演艺运用 VR 技术给观众带来新的震撼。 实景演出作为创新型的旅游产品,经过多年实践,成功运用了科技手段增强现场体验感。 不论是天上的皓月、繁星,还是地上的江流、山色,都可以通过技术 出来,并且不着痕迹地融入山水之中。例如《禅宗少林 · 音乐大典》计划通过虚拟现实 VR 技术为观众呈现肉眼看不到的影像,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VR 技术的不断发展势必会带动旅游演艺行业的又一轮快速发展。

(四)旅游投资不断加码

在国内旅游市场较快发展的同时,国务院陆续出台一系列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政策,旅游投资呈现加码助力的发展态势。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旅游发展报告( 2016 )》显示, 2014 年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 7,053 亿元,同比增长 32% ,较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出 15 个百分点; 2015 年的旅游投资已达 10,072 亿元,同比增长了 42% ,较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出 31 个百分点; 2015 年的旅游投资中,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占全部旅游投资的 56%

(五)行业稳定发展

旅游演艺是以游客为主要受众群体,通常依托景区山水、旅游设施或游乐园,综合运用歌舞、马戏、杂技、曲艺等艺术表现形式,以表现地域文化背景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商业演艺活动。 旅游演艺是演出行业与旅游等行业结合较为直接且成功产生效益的演出模式。 我国旅游演艺的发展,丰富和改变了传统旅游产品内涵,提升了文化旅游的质量,在完善旅游设施和功能、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旅游演艺节目的首次出现以来, 90 年代旅游演艺项目的数量逐渐增多, 2004 年以后则呈现快速增长。根据 2016“ 演艺北京 博览会上发布的《 2015-2016 中国旅游演艺报告》, 2015 年全国旅游演出观众 4,713 万人次 ,较 2014 年增长 31.2% 2 015 年全年在演剧目 195 ,较 2014 年减少 28 台; 2015 年旅游演出实收票房达 35.7 亿元 ,较 2014 年增长 31.7%



不利因素

(一)缺乏完善的产业链

目前演艺产品分散,通常一个城市、旅游景点一个产品,因而制作成本和费用无法达到规模化运作,抬高了前期投入成本,致使产品风险增大, 缺乏完善的产业链就难以降低投资的成本,从而导致目前大多数演艺产品亏损的现状。

(二)融资渠道不通畅

旅游演艺产品,尤其是大型旅游演艺产品的投资大多很高。《印象刘三姐》总投资 3.2 亿元;《印象丽江》总投资 2.5 亿元;广东番禺的《森林密码》节目,综合投资 3 亿元,仅灯光一项就投入 2 万多元。 高额的运作资金意味着正式运营后演艺产品能否及时回收成本,成功获得利润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 融资渠道成为束缚旅游演艺市场发展的一大问题。

产品投资风险化主要靠风险投资,由各种风险投资基金进入剧目的创作、制作和演出过程。但 国内目前仍然是以政府牵头、企业投资为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药闻  ·  奋进的春天丨中国经济春潮涌动开新局
8 小时前
西藏市场监管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12 小时前
西藏市场监管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12 小时前
网信西藏  ·  事关拉萨住房公积金!
3 天前
中指研究院  ·  5月11日40城土地情报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