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欧洲航司因需求、成本和竞争等因素撤离中欧航线,中国持续以单方免签政策扩大对外开放
11月9日,随着执飞上海—哥本哈根的SK998号航班结束旅程,北欧地区最大航空公司——北欧航空(SAS)悄然关闭了中国航线。五天前,这家疫情期间都还坚持通航的航司,其微信公众号已进入自主注销期。今后,中国旅客直飞丹麦就只有中国国航( 601111.SH )一家可选。
除了北欧航空,2024年以来,中欧航线上已有英国维珍航空(Virgin Atlantic)、英国航空(British Airways)、德国汉莎航空(Lufthansa)、波兰航空(LOT Polish Airlines)先后公布削减中国市场航线。
最新的进展是,此前一直按兵不动的法荷航集团(Air France-KLM)旗下荷航也在悄悄减班。财新12月4日查询Cirium航班计划发现,荷航将在2025年1月把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至北京、上海的航班,从现在的每周各7班,分别减至每周5班、6班。
2024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中欧航线往返航班量855架次,同比增加21.6%,其中中国航司市场份额升至84.2%,外航减至15.8%。截至目前,秋冬航季仍在运营中欧航线的外航只剩7家,是2019年同期14家的一半。
众所周知,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与俄罗斯互相关闭领空,欧美航司飞往亚洲无法直接通行俄罗斯领空,这平均增加了超过一成的航程绕飞成本;加之中欧间人员往来需求并未恢复至疫情前,航班上座率普遍较低,受限于商业回报压力的欧洲航司,在与中国航司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只得纷纷“止血”撤退。
“削减航线的出发点还是盈利问题。欧洲航司在飞机交付延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把运力投放到需求更多、效益更好的航线。”资深民航独立咨询顾问于占福认为,外航停飞主要是商业考虑,疫情后,中欧经贸关系有所降温,人员往来需求下降。
……
全文共7269字
新会员订阅即读全文。已订阅会员直接读。
往期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