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学学术前沿
识时务 有情怀 讲方法 结善缘 —— 易明法律研究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佛仙人  ·  KTV才是最好的自习室 ·  昨天  
交易员策略  ·  重磅发布,机会来了 ·  昨天  
美股投资网  ·  英伟达为什么大涨超5%?见底了吗? ·  2 天前  
南山之路  ·  外围暴跌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学学术前沿

期刊 |《政法论坛》2021年第2期要目

法学学术前沿  · 公众号  ·  · 2021-03-12 17:00

正文


《政法论坛》2021年第2期要目



作者:《政法论坛》 编辑部。

来源: 微信公众号 “政法论坛” 于2021年3月11日推送。




目录



【“全面依法治国”专栏】
1. 中国民法典集体所有权的理解与适用

江平 木拉提 (003)

【论文】
2. 证据法的基本权利保障取向

张保生 (010)

3. 中国《民法典》颁行后的民商关系思考
范健 (025)
4. 论司法解释的合法性控制
杨敬之(042)
5.集中与分权的历史逻辑 —— “共同纲领”时期我国宪制的建构、运行与更张

李一达 (058)

6.轻罪案件中的逮捕社会危险性条件研究 ——以故意伤害罪为例

高通(0 73)

【评论】
7. 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在“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势下的适用
徐军华(090)
8. 毒品犯罪案件中特情侦查的程序控制——以4322件案例为样本的分析
王天民(103)
9. 民事程序类指导案例的构建与运用
胡思博(118)
10. 中国传统社会基层治理的法律机制与经验

罗冠男(129)

11.认罪认罚案件上诉问题探讨

肖沛权(138)

【读书札记】

12.规则与礼仪:来自特罗布里恩社会的启示 ——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述评

商磊(146)

13.比较法学与轴心文明 —— 兼评帕特里克·格伦《世界法律传统》

刘毅(155)


【马克思主义法学本土化研究】
14. 犯最小从属性说之再提倡 —— 兼论帮助 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
王昭武(165)
15. 回避婚约:新中国婚姻立法的历史选择及其因由
陈会林(180)






文章摘要

1

中国民法典集体所有权的理解与适用


作者: 江平 中国政法大学) 木拉提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摘要: 集体所有权在中国法学界一直是个解释和理解起来较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涉及到民法,还涉及到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公有制和作为上位法的宪法的规定等。理解集体所有权,我们可以“集体企业”与“集体土地”作切入点。集体企业定位上属于企业法人,如今《民法典》更是进一步将其规定为营利法人。但集体土地不能像集体企业一样,想当然的把它归为法人所有。我们国家集体所有到底是所有权的一种形态还是法人的一种形态,一直是有争议的。这次《民法典》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视为特别法人,但其中仍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关键词: 民法典;集体所有;特别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



2

证据法的基本权利保障取向


作者: 张保生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 证据法的理性主义传统,既要求通过理性证明的方式去查明事实真相,而非诉诸神明和暴力; 又不以追求真相为最高目的,而是将其视为实现正义的手段。 这种理性传统,决定了法治国家证据制度具有求真、求善的双重功能,并将公正奉为首要价值,从而奠定了基本权利保障的价值取向。 我国证据法学研究和证据制度建设正在经历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型,权利意识逐步觉醒。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应该将人权司法保障奉为证据法公正价值的核心内容,在贯彻无罪推定、不得自证其罪原则的前提下,确保刑事被告质证权的行使,发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证特免权规则对刑事被告基本权利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 证据法;理性传统;求真求善;基本权利;权利本位

3

中国《民法典》颁行后的民商关系思考


作者:范健 (南京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
摘要: 《民法典》以“民商合一”为编纂体例,但已颁布的《民法典》并未充分确认商事关系的特殊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商法制度需求。 历史上,古罗马、德国、法国、美国的立法经验表明民商合一的理想与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 现实中,在主体制度上,《民法典》未能实现民商主体制度区分的现实需求,造成概念的不清晰和法律适用的混乱。 在权利制度上,《民法典》未能关注到民商事权利在前提、本质、价值观念、性质、种类、范围、程序、保护力度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制度缺失、理念冲突、规则逆向适用等现实问题。 在行为制度上,《民法典》从抽象规则到具体规则都没有针对商行为的特殊性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商行为的本质特征被忽视。 在财产制度上,《民法典》从总则编到各分编都存在只关注传统民法上的物权或债权,不同程度忽视了传统和现代商事财产权特殊性的问题。 在责任制度上,大量的商事法律责任规则没有能够在“民事责任”一章乃至整个法典中体现。 因此,为了弥补《民法典》在商事制度供给方面的缺失,中国应当考虑推动《商法通则》和《商法典》的编纂。


关键词: 《民法典》;民商合一;民商分立



4

论司法解释的合法性控制


作者: 杨敬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
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合法性如何实现是重要的法治乃至宪治命题。 作为事后监督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以系统论为研究范式,超脱备案审查视角,将司法解释的制定、实施、监督视为一个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 经由合法性控制的三个子系统,即制定过程中的预防违法、实施过程中的避免适用违法以及监督过程中的消除违法,可发现不同主体在各子系统中承载各自独有的功能,相互沟通、对话,使得司法解释在流动的系统内实现合法性。 这一发现不仅对司法解释的合法性控制有指导意义,还对法律及其以下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司法解释; 合法性控制; 备案审查; 系统思维

5

集中与分权的历史逻辑——“共同纲领”时期我国宪制的建构、运行与更张


作者: 李一达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摘要: 1949 年《共同纲领》与《政府组织法》共同确立了堪称“四九宪制”的国家权力配置基本格局。 与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宪法传统不同,四九宪制虽然同奉议行合一原理为圭臬,却有自己的独特创造,表现为通过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职位实现议、行两端的权力集中。 然而决策权与执行权在规范层面的分工模糊与权能交叠,使四九宪制在实际运行中无法确保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对国家事务直接和经常的领导。 随着机构改革与权力重组的受挫,这一时期宪制的制度弹性逐渐耗尽,新政权的缔造者们最终通过在1954年《宪法》中对最高国务会议制度的设计实现了对议行合一体制的重设。


关键词: 四九宪制;议行合一;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最高国务会议



6

轻罪案件中的逮捕社会危险性条件研究——以故意伤害罪为例


作者: 高通 南开大学法学院
摘要: 通过对1600余份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案件的分析,发掘了轻罪案件中的逮捕社会危险性审查模式。“构罪即捕”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缓解,以逮捕为原则的刑事强制措施适用思路正在松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和妨碍诉讼顺利进行可能性是逮捕社会危险性审查的重点,犯罪行为严重程度对逮捕的影响作用在减少。近三年数据显示,逮捕社会危险性审查在逮捕条件中的作用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赔偿谅解和严重疾病是促成逮捕变更的关键原因。我国逮捕社会危险性审查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可能导致强制措施适用的不公。应确立社会危险性条件为核心的逮捕条件制度,适当弱化赔偿谅解在逮捕适用中的作用,限制违法犯罪史和社会联系的作用,并严格防范审前逮捕对量刑产生影响。
关键词: 故意伤害罪;逮捕;社会危险性条件;逮捕功能




7

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在“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势下的适用






作者: 徐军华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摘要: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势下,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的广泛适用反映了“传染病控制”与“国际航空旅行”关系的失衡,面临着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诘问。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只能在《国际卫生条例(2005)》《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以及相关的双边航空运输协定等国际条约的框架内实施才具有合法性;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在实践中的效应使其合理性遭到质疑。为了进一步维系“传染病控制”与“国际航空旅行”二者的平衡,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民航组织通过了一系列的“软法”性国际文件,然而,其执行力依赖于成员国的履行意愿和履行能力。我国应在维护WHO权威及PHEIC创立的制度初衷的前提下,在国际法的框架内合法合理应对和适用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
关键词: 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传染病控制;PHEIC;国际法




8

毒品犯罪案件中特情侦查的程序控制——以4322件案例为样本的分析






作者: 王天民 厦门大学法学院)
摘要: 对4322件毒品犯罪案例的统计分析发现,在特情介入方面,我国各省份的认定比例、控辩审三方的认定态度以及特情的身份来源都呈现多样性,特情参与的案件以零包贩毒为主,内心常因被动且多有引诱行为,被告人适用重刑判决较为少见。反映在实务中则表现为特情的选择条件过于宽泛、案件范围背离规范、启动缺乏证据前提、过度介入以及监控失范等问题。就改革思路而言,我国需要对特情的物建制度、适用情形、证据前提、介入程度与后果、监督与对抗程序加以完善。


关键词: 毒品犯罪;特情侦查;程序控制



9

民事程序类指导案例的构建与运用






作者:胡思博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摘要: 成文民事诉讼规则具有对个案所适用的司法环境难以清晰表达、对当事人就程序性争议所秉持的诉讼态度和诉讼心理难以描述、对类型化的程序要素无法一一明细等固有局限。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公布的程序类指导案例数量较为匮乏、对个案诉讼场景的展示不充分、对程序价值理念的彰显和分析不足。 为此,应加强对待建程序类指导案例所精选素材的描述,同时既要对程序类指导案例所运用的程序规则进行正反两方面显形参照,也要对其所运用的程序精神进行隐形参照,并且完善指导案例的构成体系和撰写方法。


关键词: 成文诉讼规则;民事程序类指导案例;程序规则显形参照;程序精神隐形参照



10

中国传统社会基层治理的法律机制与经验






作者:罗冠男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摘要: 基层社会治理对于整体社会治理起着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治理中,形成了一套圆融自洽、顺利运行的法律机制,其中蕴含了我国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宝贵经验。传统儒家法与道德相混成,一直将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社会治理手段,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而基层的自治制度,不论在立法还是司法上,都为国家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社会基层治理的法律机制与经验,与我们今天所提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在我们面对当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挑战时,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道德教化;家法族规;乡约;纠纷调处




11

认罪认罚案件上诉问题探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