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我国民间有“接财神、送穷神”的习俗。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这天,家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尤其是商家开市,一大早就要放鞭炮,以迎财神。
农历正月初五这天为“五路财神日”,长安民谣唱道,“正月初五上柱香,一年四季财源广;正月初五摸元宝,大钱小钱用不了;正月初五请财神,家家户户财源滚;正月初五神进门,五谷丰登福满门”。
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
不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向财神表示欢迎。
接过财神,大家还会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正月初五,与“迎财神”相对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送穷”了,也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汉唐以来,民间就有了送穷习俗。
那么,“穷”是谁?从传说上看,有人说是颛顼、帝喾之子,有人说是帝尧之子,还有传说认为是姜子牙之妻。
韩愈的《送穷文》认为是“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不论“穷”是谁,人们都会在初五这天将其送走,送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初五这一天,人们要用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意思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
东方朔在《占书》中标定正月初五为牛日。牛一直以来都是农家耕种、犁地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中华先民将正月初五立为“牛日”,体现了人类对万物的崇敬,对给予自己生产生活巨大帮助的动物——牛,以极大的尊重和关爱。
师祖是指各行各业的创始之人,或著名之人,如丝业祖师为嫘祖、渔业为伏羲、药业为神农、建筑业为有巢氏、手工业为鲁班、纸业为蔡伦、笔业为蒙恬、书业为仓颉、印刷业为冯道及毕昇等。
他们或为国家功臣,或为民族英雄,或为政治家、文学家、工艺家。在正月初五这一日祭拜行业祖师,表示饮水思源,永不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