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Weekly周末画报
遇见美好,洞见未来,我们的新闻不会太联播,生活必须很风尚;星座不会差太多,福利必须送到位。iWeekly App官方号,世界公民的行动读本,时刻保持与世界连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先祝生日快乐!再祝节日快乐! ·  昨天  
学习强国  ·  热心群众,10万元悬赏金到手! ·  2 天前  
学习强国  ·  热心群众,10万元悬赏金到手!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余华英卖掉的儿子”现身?警方出手 ·  2 天前  
夏天的陈小舒  ·  为什么年轻人不生小孩?中年妈妈们最有发言权 ·  2 天前  
夏天的陈小舒  ·  为什么年轻人不生小孩?中年妈妈们最有发言权 ·  2 天前  
凤凰WEEKLY  ·  未老先虚的00后,挤爆「骨科门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Weekly周末画报

当你又在“买买买”的时候,这个中产家庭却一年不买新衣服

iWeekly周末画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0-11 16:00

正文

全家人一年不买新衣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一年多前,家住美国圣路易斯的Emily Hedlund就做了一个违背中产阶级做派的决定:为环保和抵制浪费,一年之内不再购置新的衣物。这可不是什么行为艺术,而是一个四口之家切切实实的生活。在Emily的计划成功后,由过度消费引起的诸多现象也引起了关注,同时人们不免扪心自问,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衣服吗?

▲大多数女性都觉得衣橱里永远少一件衣服


Emily家境绝对不算贫寒,在美国圣路易斯能找到不少类似的幸福家庭:有个爱她的丈夫Joshua Hedlund和两个儿子。去年6月,她怀上小儿子时做了个决定:一年内不买衣服。起因其实非常单纯:她惊觉自己的小家庭里有很多不常穿,甚至从未碰过的衣物。最初这份“节衣计划”的实验者仅是 Emily 个人,但基于女性通常扮演家庭主要采购人的角色,她决定将实施范围拓展至一家三口。


▲人们每一季消费的成衣会大量出现在二手衣商店的处理中心


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主要难题是:小儿子8个月后就将出世,到时候将会需要各种尺寸的衣服。所幸Emily有一堆夏季衣服可以修改后循环利用:裙子、运动装、leggings 、牛仔裤。此外,大儿子穿过的衣服也帮了不少忙。


Emily的Facebook


Instagram、Facebook等社交平台见证了12个月全历程,它所起到的作用不光在于分享,还能督促她言出必行。为抵抗外界诱惑,她退订了往日里如雪花般飞来的品牌订阅邮件,例如Old Navy、Victoria’s Secret、American Eagle的打折信息。这一举措果然行之有效,在紧接着的 12 个月里,Hedlund一家除了购入一双跑鞋之外,没买过任何一件衣服。意料之外的所得在于,他们意识到整个时装行业正疯狂地制造欲望,可那些卖出去的产品没过多久就被送入填埋场——整个过程极其不环保。


Emily的衣柜


在全球范围里,人们每年置装总数达到800亿件,可其中50%的面料于生产过程中被浪费。和其他家庭支出相比,美国人买的数量不断上升,可消费金额却在下降。造成该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不难猜:快时尚。它们在这片市场互相拼杀以获取更大市场,随之改变的是整个时尚生态圈。越来越多的零售商为满足消费者将目光转向那些成本低廉但紧跟潮流的衣服,例如英国时尚品牌Topshop每周有400款新衣上线。可问题在于,这些衣服通常只要经过几次机洗就开始变形了。更加严重的情况是,时装产业不断威胁地球环境,它是继石油后第二大污染源,快速运转的快时尚无疑是一味催化剂。


“时尚产业的黑暗面不是秘密,”Emily接受《赫芬顿邮报》采访时说,“它并非我开始节衣计划时的首要考量,但现在却令我想要坚持下去。”当然以一己之力阻挡全球时尚产业就好比螳臂当车,“不过至少可以呼吁产业玩家放慢脚步。”时尚环保非盈利组织Redress创始人 Christina Dean说。


Emily与儿子


通过控制消费,即减少购入衣服,消费者完全可以向时装产业巨头发出有力讯息:“人们并不愿意购买这么多衣服,而且不需要价格便宜但做工粗糙的产品。”Emily差不多在计划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所体悟。她邀请了一群朋友来家里参加旧衣置换,结果来访者每人提来好几个垃圾袋,里头装着快时尚品牌的衣服。虽然他们竭力从对方带来的塑料袋里淘货,但最终带回家的那些也未必能让人提起穿着欲望。


“我从来没想过会有这么多废弃衣物。”Emily等到宾客离开后发现饭厅里堆满了垃圾袋,最终只能将它们捐献出去。 “看到这一幕,你才会意识到过度消费已经严重到如此程度。”她说道,虽然二手商店会依据衣服新旧程度做出各种不同处理,但源头,即消费端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Cladwell——一个极简派穿衣 APP


Emily也试过其他节俭计划,例如遏制去杂货店购物念头,或索性一个月不买任何东西。令人意外的是,不少商家也开始鼓励人们少买。就拿Cladwell——一个极简派穿衣 APP来讲,它的目标是帮助顾客拥有一个高质衣橱,以少量衣服替代时装产业那些无用之物。其创始人Blake Smith说:“作为消费者,如今的状况是由我们自己造成的,不能再继续下去。”不过极简运动想要推行开来也并不容易,因为在那些物质需求原本就未被满足的人群看来,这简直就像种另类“炫富”。


Stephanie Land在《纽约时报》上也表示出类似观点:“只有当极简是种选择时才会被看作美德。”Emily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除了修改已有衣物之外,还仰仗着来自朋友的援助,后者拥有4个儿子,因而有足够多的衣服可以“传承”。


▲Emily Hedlund的一家四口


任何试图实行极简计划的人都会发现,他们所需要克服的是以往习以为常的生活点滴。Andrew Morgan为了拍摄纪录片《真实的代价》(The True Cost)时承诺直到完成前不购买任何衣物。两年下来,他的确做到不再购买便宜衣物,二手店铺现在反倒成为主要购买店内渠道。Emily起初有些许不适应,一旦秋季来临她就忍不住想冲进店里买加厚版leggings、皮靴和其他御寒类衣物。


为解“相思”之苦,她甚至列出一张扫货清单,上面写满“出关”那日要购买的东西。好在随着时间流逝,那种想要购物的冲动随之流逝,“既然我去年也经历过类似气候,现在应该不缺衣服”。Emily在结束一年挑战后,三个月里只买了两条价值 3 美元的裙子。不出意料,它们都来自社区二手店铺。至于清单,恐怕早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吧。

撰文:钱菁颐

编辑:SophieSh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