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国早报
南国早报作为广西区域影响力、传播力居于领先优势的主流媒体,致力传播最鲜活、最可读的新闻资讯,关注社会热点,是广西有担当、敢发声的都市报。新闻热线:0771-5690127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南国早报

“三月三”,春天赠予我一首歌

南国早报  · 公众号  · 音乐  · 2025-03-30 23:02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广西农历三月三传统节日中,山歌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以及《山歌好比春江水》改编版的创作背景和含义。文章还提到了莫军生教授对三月三及民族文化传承的贡献。最后提到关注南国早报可获得更多精彩资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广西农历三月三的传统节日意义与庆祝方式。

文章描述了广西的农历三月三作为传统节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改编的山歌、美食螺蛳粉等方式来庆祝这一节日。

关键观点2: 《山歌好比春江水》改编版的创作与特点。

文章介绍了经典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改编版,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融合,展现广西的民族特色和价值观。

关键观点3: 莫军生教授对三月三文化传承的贡献。

文章描述了莫军生教授如何将传统与现代音乐相融合,通过改编山歌和创作新曲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关键观点4: 关注南国早报了解更多资讯的途径和推荐内容。

文章最后提到了关注南国早报微信视频号可以获取更多精彩资讯,包括报料、广告等。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广
西

农历三月三

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 ,怎么能少得了山歌?当铜鼓配上电子音,当“三月三 遇见螺蛳粉。改编版《山歌好比春江水》壮家天琴×说唱×高铁穿山,汇入Z世代节拍,让我们穿越时光记忆,相聚在歌圩,放歌一碧千里的春江水。



“三月三”是一个琴键


“‘三月三’对我来说是一场假期”

“‘三月三’是相聚,是传统,也是一种认同”

……


参演学生们用不同声部诠释着这个节日的意义。


而在编配人莫军生教授眼中,“三月三”如同一个琴键:“按下它,壮乡的山水、亲人的笑颜、古老的歌谣都会化作旋律奔涌而出。”这位钟情壮族嘹歌的音乐人,数十年来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找和声——天琴遇见电子音、铜鼓混入说唱节律,琴键下的乐章早已超越节日本身,成为民族文化的生长年轮。



这个琴键,也连接着广西的山水、壮乡的亲人。或许正如此次参演的学生们表达的那样,“三月三”是假期,是团聚,是传承,它像是一个神奇的纽带,将广西人民的心紧紧相连,无论身处何方,每当这个节日来临,都能感受到那份浓厚的乡情和归属感。



春江入海 山歌向云


“原曲是山水的诗,改编版要做时代的日记。”莫军生教授说。《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经典,曾被刘三姐传唱至大江南北。原曲以春江水隐喻壮乡儿女的坚韧,而今的改编版则在第二段说唱中嵌入“螺蛳粉混搭老友粉”“高铁穿山如箭起”等当代意象。


“这首歌展现的是广西人的价值观,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



改编版歌曲创作中,少数民族唱腔和乐器的运用,将广西的民族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竹笛、侗笛的悠扬旋律,铜鼓的浑厚声响,与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唱腔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西的青山绿水之间,感受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从歌圩上的古老对唱到短视频平台的创意改编,《山歌好比春江水》始终是“三月三”的灵魂之一。当春江水汇入民族海的浩荡,这首山歌正以古老基因激荡时代新声,见证壮乡在守护与开拓中踏浪前行。




















戳这里,关注南国早报 👇



星标 ”南国早报 ,接收最新资讯


来源丨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编 丨谭双梅

校对丨黄少华

审核 梁冰欣

终审丨梁   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早报君推送


0771-5690127(报料)0771-5690976(广告)

猜你还会看:

• 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南宁开幕

• 快出门!“三月三”假期,广西人太会玩了!

• 致敬!地震来临时,他们紧紧护住患者

• 月薪能到2万元,但招不到人!这类人,很缺→

南国早报微信视频号

精选内容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