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大集团BGI
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队伍,开展一系列重要动植物、人类健康、生物能源的基因组研究,致力于人类健康服务事业和科技应用领域的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日报  ·  今早突发,2人身亡!刚刚当地通报 ·  10 小时前  
杭州交通918  ·  突发!秋涛路一建筑内发生火情 ·  11 小时前  
钱江晚报  ·  贾玲发文:恭喜! ·  3 天前  
三峡小微  ·  7天11万游客!春节假期三峡大坝旅游人气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大集团BGI

向极端环境迈进:华大参与南海深海联合科考

华大集团BGI  · 公众号  ·  · 2024-08-02 18:26

正文

才登珠峰,又探深海。继今年5月率领华大登山队再登珠峰进行科研后, 7月20日至29日,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汪建率领华大科研队伍,搭乘“探索二号”科考船,联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单位,赴南海冷泉区域进行深潜科考,完成深海观测与样本采集任务,并对移动科考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测序装备等进行海上测试

国际上一般将1000米及大于1000米水深的区域定义为深海。海洋占地球表面积70%以上,其中约3/4是深度大于1000米的深海。深海具有理化环境独特的极端条件——黑暗、高压、低氧,长期被认为不适合生物生存,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深海热液、冷泉及其生物群落的发现,成为20世纪后期最令人瞩目的科学发现之一。海马冷泉位于南海琼东南海域,是目前我国发现最大的深海冷泉生态系统之一,为研究我国南海深海生物多样性与演化等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场所。

在汪建带领下,华大深海科研队伍搭乘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在南海海马冷泉和甘泉海台等区域完成多次载人深潜作业 ,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观测影像资料,并采集和保存了贻贝、白瓜贝、管状蠕虫、海参、海葵、海蛇尾、铠甲虾、珊瑚、海绵等多种深海底栖生物和深海环境样本,其中,还成功启用华大智造单细胞液滴生成仪,助力多组学研究。

两次乘坐“深海勇士”号下潜至千米以下水深的海底进行采样、观察的汪建说, 这次深海科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深海这种极端环境中进一步探究生命起源和万物生长 。冷泉喷口的化学能释放,为整个生态系统的形成提供了最根本的支撑。这其中一系列的地球化学耦合反应过程能够产生哪些物质,从而构成生命起源最原始的元素?这些来自地球深部的物质和能量如何传递,如何驱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变?都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登峰探极,高深可测。值得一提的是, 这次南海科考第一次搭载了以集装箱为载体、整合了数字化全流程设备的移动科考实验室 ,配备了华大智造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MGISP-NE32、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MGISP-100,以及MGISEQ-200和DNBSEQ-E25两款基因测序仪。在科考过程中,成功完成了对舱体和所有仪器设备的海上运行性能测试。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崔震说:“移动科考实验室是根据我们前期的科考经验以及未来的应用需求专门定制的,可以在科考船上提供比较稳定的环境,完全满足实验需求。 我们使用标准样品和深海沉积物样本进行了多次数字化全流程的试验,都产出了质量合格的测序数据 。”

“我这次的任务就是为设备保驾护航,对设备进行性能验证。”华大智造高级工程师魏鹏说,“华大智造作为生命科学核心工具提供商,希望我们的工具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包括极端环境,为全球科学家破解生命之谜提供底层工具。”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

顺应科学发展趋势,华大近年来联合国内相关科研团队,不断向极端环境迈进——从高原研究到深海深渊,多次参加科学考察,实施相关科研计划。 截至目前,华大已累计参与10余次深海科考航次。2021年12月,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首个试验应用航次中,包括华大科学家在内的参航科学家团队共同发起《马里亚纳共识》倡议, 建立深海科考标准化平台体系,实现深海科考样本和数据的长期保存与共享,支撑深海国际大科学合作,协力攻坚深渊地球系统的形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环境适应、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