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Kunkun--主业项目经理,兼职在这里吐槽生活的酸甜苦辣!
如果说有的娃生来是给父母报恩的,比如我们家汤圆。有的娃生来是让父母还债,说的就是老二姜饼了。
姜饼各方面发育都让人担心,尤其在语言方面。
四岁半的他在德语表达上明显和同龄人差距很大,这次连佛系的幼儿园老师都坐不住了,主动找我们谈话。
老师给了我们一张纸,上面列出了在4岁这个年龄应该达到的语言发展水平。
姜饼在很多项都被打了个问号,有德语语法,词汇量欠缺,还是整句表达上都达不到标准。所以老师强烈建议姜饼需要进行单独的语言治疗(Logopädie),以免耽误26年秋季上小学。
老师解释道:四五岁小孩语言表达当然会有一些欠缺,比如一些语法问题(物品单复数表达&德语定冠词der die das )都可以在后天慢慢完善,但是某些方面的确是需要语言治疗来干扰的。
1. 某些音节发音模糊,比如d和ch;
2. 姜饼说话很小声,有时候会吞音(Lautstärke und Lautbildung),已经影响了表达。
我突然想起了去年暑假时间带姜饼回国的经历。
和国内家人相处了三周,大家对姜饼印象是“他说话细声细语,和女孩子一样”。我一开始没当回事,现在对照幼儿园老师的说法,发现这个可能不只是害羞这么简单,可能还有不自信的因素。
而且语言治疗并不是要说话有严重障碍才能找,它还帮助如何正确发音和
调整说话的音量。
除了寻求专业语言治疗的帮助,老师还给我们生活中实操性强的小贴士。
1. 共读绘本
每晚最好能有绘本共度时间,利用这个机会提高姜饼的德语词汇量,尤其是中中家庭,更需要找单独的德语学习时间。
我和他爸的德语都有口音,怕把姜饼的德语带偏了怎么办?
天才的我想到可以把姐姐利用起来,她刚好上小学了,老师要求他们每天朗读10-15分钟的德语小短文,不限制题材,那么就姐姐读给弟弟听,既完成了姐姐的学校打卡任务,又让弟弟多培养德语的语感,老母亲顺便一起磨耳朵,一箭三雕!
2. 多参加体育运动
姜饼性格比较内向,一旦和他熟悉,他又人来疯走向另一个极端。
多参加体育运动,不只是体能上有好处,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信。
另外运动表面上练的是手脚协调能力,实际上能刺激大脑语言中枢的发育,对语言也有帮助。
其中老师更加推荐接触大自然的运动,能多建立和大脑的连接。
3. 报唱歌班
为了增加姜饼说话的音量,老师还推荐我们去报个唱歌班,因为唱歌练气息,也增强自信,对发音非常有用!
我顺便还请教了很多现在市面上的流行点读笔和故事机比如
Toniebox的有效性。老师笑着说,这些都是辅助手段,锦上添花的工具,但并不是语言发育的必备推荐。
语言的学习更多
是在互动,创造让孩子开口说和交流的环境
,最重要的这点在点读笔和Tonie box都没办法实现,孩子仍然处于被动收听的阶段。
最后我想分享下我们申请语言治疗,如何拿到医生转诊单的经验。
在他两岁半时,小班的幼儿园老师就建议我们看看是否需要语言治疗干预,顺便查下听力会不会有问题。
我们跑去耳鼻喉科检查过一次,听力没问题,至于语言治疗干预,佛系的儿医怎么都不愿意开转诊单,说不急,再等等。
两岁半还不会蹦词,双语环境下的我们是否该静待花开?
这几年每年体检,我们都会和医生交流他的语言发育问题,但都被儿医挡了回来。
直到我无意中和另一个幼儿园家长闲聊,她告诉我这个语言治疗的转诊单在耳鼻喉科医生那儿就能开。
于是我们在一周内就顺利在HNO专科医生那儿拿到了转诊单,然后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机构已经给姜饼安排上第一轮的语言治疗了。
姜饼的语言治疗已经进行两个月了,即使一周只有一个小时,我都能感受到姜饼的德语进步很大,具体治疗过程等下月结束再单独介绍。
如果你家也是中中家庭,娃的德语发育迟缓,在家又不能得到纯正德语练习的环境,我超级推荐去儿医或者耳鼻喉科问诊看看是否能拿到转诊单。
既然发育迟缓,有这么好的条件,为啥不用?
往期宝宝语言发育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