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成人在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 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2018年~2019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表明,中国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0%。中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近期,《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年版)》发布,我们基于该新共识,对高尿酸血症疾病的防治进行介绍。
图片来源:
123RF
血尿酸水平受年龄、性别、种族、遗传、饮食习惯、药物、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血尿酸升高会引起痛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一个连续、慢性的病理生理过程。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尿酸盐晶体沉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性肾病和肾结石等。此外,血尿酸升高还与肾脏、内分泌代谢、心脑血管等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一、生活方式干预
高尿酸血症患者确诊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1.
提倡健康饮食
,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鸡蛋,适量食用低脂、脱脂奶制品、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豆类及豆制品(肾功能不全者必须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食用)。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的摄入。
2.
心肾功能正常者必须多饮水,维持每日尿量2000
mL
~3000 mL
。可饮用低脂、脱脂牛奶及乳制品,避免饮用可乐等含糖软饮料,或橙汁、苹果汁等含果糖饮料。
3.
可食用含果糖较少的水果
,如樱桃、草莓、菠萝、西瓜、桃子等。
4.
限制酒精摄入
,禁饮啤酒、黄酒和烈酒。
5. 肥胖患者建议
以每月减重1.5~3.0 kg的速度将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
(正常体重指数范围:1
8.5
kg/m
2
~2
3.9
kg/m
2
)。
6.
鼓励适量运动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30 min,每周5次,心率在[220-年龄]×[50%~70%]范围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痛风发作,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7.
戒烟
,避免被动吸烟。
二、药物治疗
高尿酸血症经非药物干预疗效不佳时采用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出现的临床症状、体征,决定药物起始治疗时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目标,进行综合管理。药物治疗方案须遵循个体化、分层、达标、长程管理的原则,逐步调整剂量,避免短期内血尿酸水平波动过大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药物降尿酸治疗的时机和目标值(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1. 降尿酸药物
目前中国临床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主要包括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
两类。
1)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尿酸生成。常用药物包括
别嘌醇
和
非布司他
。
2)
促尿酸排泄药物
:
苯溴马隆
通过抑制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1(URAT1)及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
苯溴马隆的成人起始剂量为25~50 mg/d,2~4周后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剂量至50 mg/d或100 mg/d,早餐后服用。服用时须碱化尿液(可采用碳酸氢钠、枸橼酸制剂等),将尿液pH值调整至6.2~6.9,心肾功能正常者维持尿量>2000 mL/d。该药可能具有潜在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2.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治疗目的是迅速控制关节炎症状。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尽早给予药物控制急性发作,越早治疗效果越佳。
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是急性关节炎发作的一线治疗药物
。
-
秋水仙碱
:痛风发作12小时内需尽早使用。36小时后该药的疗效显著降低。
-
NSAIDs
:包括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剂和COX-2选择性抑制剂2种,若无禁忌证推荐早期足量使用NSAIDs速效制剂。
-
糖皮质激素
: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与口服NSAIDs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相似,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不宜口服时可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