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翻翻历史挺残酷的,多次危机时刻,有人常常想到
借人头一用
……
荆轲刺秦王:
秦国灭韩国,燕国形势严峻。燕太子丹便去找荆轲刺杀秦王。荆轲去找樊于期说自己有个办法可解除燕国的祸患,还能帮他报仇,但是需要他的人头,这样子才能见到秦王并且有机会去刺杀。樊于期爽快地就答应了,并且拔出宝剑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但最终行刺失败,被秦王侍卫所杀,荆轲就这样死了。
晁错削藩被斩:
汉初文景之时两朝重臣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攻掠;政治上,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损害了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景帝听从袁盎之计,腰斩晁错于东市。景帝正是借了晁错之头才平息藩乱稳住阵脚。
历史是残酷的,也是相似的,不断地重演
,从中吸取教训的和不吸取教训的大有人在
一代画坛巨匠齐白石:“
学我者生,似我者亡
”。
只知道刻意模仿注定是无尽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