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身先健脑
用科学武装身体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健身先健脑

吸烟有害?别笑,你可能还不如烟民健康

健身先健脑  · 公众号  · 科学  · 2019-05-24 07:37

正文

这两天,有明星因为吸烟上了热搜:


图:搜狐网


在国内火还不够,又火上了BBC新闻:


图:BBC新闻


除了对于明星吸烟这件事本身的讨论以外( 以及暗暗嫉妒别人能火到什么程度 ),健身圈还有不少人对这事儿产生了一丝优越感:


你看,同样是压力大:


你天天吸烟,我天天健身, 这健康差距可大了去了!


不过,今天,Ruki姐想告诉你,只健身,不一定会让你比烟民更健康。


01

健身,难道没用?

「做不好饮食,事倍功半」


上个月,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了一项调查,涉及195个国家,进行了28年(1990-2017),结果发现:


至2017年,因为不良饮食习惯带来的慢性非传染疾病而造成的死亡,达到了1100万例,以及2.55亿的成年人「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指将因为健康状况不佳或失能而损失的「健康」年岁也算进去)」。


而相比之下,和吸烟相关联的死亡,只有大约800万例。


也就是说, 截至2017年,全世界有超过5分之1的死亡案例,和不良饮食有关 (22%,95% CI = 21-24%)。不良饮食习惯已经超过吸烟、糖尿病,成了排名第1的风险因素。


图:the Lancet


这和健身又有什么关系呢?


大伙的健身房一定都有这么一种人:


「今天跑了5公里,回头吃顿火锅庆祝下」


「刚冲了极限,得多吃点补一补」


「打拳打饿了,反正消耗多,吃两个冰淇淋也没事儿」


尤其随着这两年力量举的火爆,以及「身体自爱运动(Body Positivity Movement,提倡每一种身材都是美的,接受现有身材,不要盲目因为社会审美而改变)」的流行,导致了不少极端宣传案例。


比如 「练力量,越胖越好」的思维


图:Izzy@PowerliftingtoWin


比如, 「练力量举不需要注意饮食」的思维 ,甚至有人会嘲笑那些天天自己备餐的力量举选手,「不敢长体重」、「娘炮」:


图:YouTube


以及一些健身博主做吃播,为了博流量, 在「欺骗日」吃下大量的垃圾食品


图:Youtube


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以为,只要健身了,就可以在别的方面放纵。


可惜,事实很残酷:


每天花1个小时健身,并不能抵消其他23小时的不良习惯。


比如,在公众号之前的推送 「它,竟然有健康风险」 中提到,由于久坐导致的健康风险,并不能因为有健身习惯而逆转。而饮食,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打个简单的比方:


在不健身的时候,你不太注意每天吃什么,但也不会刻意放纵,相当于原地踏步。


健身之后,你开始用健身当借口,胡吃海喝,相当于往前跑了2步,又往后退了20步。


两者到底谁更健康,结果很直观了。


02

最危险的饮食方式是什么?

「竟然不是奶茶和甜饮料」


在这些研究中,研究人员总结了3个和死亡风险关联最大的饮食习惯:


1. 高盐

2. 全谷物摄入太少

3. 水果摄入太少


图:the Lancet


其他一些高风险习惯,还包括了摄入太少坚果、蔬菜、来自鱼类的Omega-3脂肪酸、纤维等等。


在下表中,研究人员就总结了各种饮食中的风险因素,它们的定义(比如平均每天摄入不足250克,就属于「水果摄入不足」),以及数据代表性指数。这个指数,意味着在调查中有资料的国家,存在这一风险的百分比。


图:the Lancet


而不同国家地区,具体饮食风险的比例也稍有不同。比如,传统饮食就「重口味」的中国和日本等地区,由于高盐饮食导致的死亡率是最高的。


图:BBC News


从下图可以看出,东亚地区(紫色柱)的红肉(左一)和盐(右一)摄入量,比起全球平均值(灰色柱),都要高出很多:


图:the Lancet


不过,因为东亚地区的饮食习惯总体而言比西方国家健康很多,因为高盐带来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缓解。


从下图可以看出,东亚国家的蔬菜摄入量要远远高于世界平均值;同时,加工肉类、含糖饮料、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又显著低于世界平均值。


图:the Lancet


很多人天天喊着「戒奶茶」、「戒可乐」,这没什么问题,但是,只把目光放在含糖饮料上,可能会让你迷失了焦点——每天在不经意间大量摄入的盐,可能对你健康带来的风险更大。


说到盐这个话题,Ruki姐想在这里稍微扩充几句: 我们在生活中摄入的大部分盐分(取决于饮食方式,哈佛大学医学院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到,这个比例可能高达80%),并不是肉眼可见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意味着,通过「做菜少放盐」的方式,可能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你饮食中过量的盐分,可能来自于那些已经加工好的产品,比如泡面,不说别的营养成分,光是调料包,就超过了每天建议的总摄入量:



比如火锅(这里用了火锅底料的营养成分表),在别的味道的中和之下,可能吃起来并不咸,却摄入了大量盐分:



比如以「国民零食」辣条为主的腌制类产品,可以说相当于在喝酱油了:



但是……凡事都有个但是。


如果你因为过度关注盐这个东西,刻意避免摄入,又可能造成低钠的状况。


健身人群的特殊之处在于,对于盐的需求量比一般人高一些。这一点,Ruki姐在以前的文章「 这个东西,健身的你一定误会过它 」中详细讲过。


总体而言,大部分人都需要注意稍微控制一下盐的摄入,但是,这不意味着摄入越少越好,走向另个一个极端。


03

会练,更要会吃

「健身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除了健康方面的考虑,只关注训练,不关注饮食,甚至因为健身后饮食质量更差了,也会是你健身路上一个巨大的绊脚石。


比如,我们都认识这么一个增肌爱好者,永远在疯狂增肌、Dirty Bulk:


图:Instagram


通过短期摄入大量热量的方式,除非天赋惊人或者有药物辅助,增加的体重,绝大部分都会是脂肪。


虽然肌肉也会有一些增长,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爱好者而言,与其之后再花费大量时间减脂,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走入「每天1万大卡」、「吃的越多,肌肉越多」的低效道路。


再比如,绝大部分人都熟知的:「力量训练吃不够蛋白质,肌肉就长得慢」:


图:mennohenselmans.com


还有一些不是那么常识性的知识,比如,在增肌(卡路里盈余)的前提下,同样热量,饮食中脂肪占比越高,可能会导致增长的体脂越多:


图:Horton,1995


因为饮食带来的影响,很多时候,单纯通过运动,是弥补不了的。比如,在201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总结了各种独立因素对于减脂结果的影响大小:


图: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无论是力量训练还是有氧运动,或者两者结合,在不控制饮食的情况下,只能影响0-3%的体重,而且,这还是基于「高容量运动」的情况下。


对于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这个数字,也就是0-1.8公斤。


而只有当和饮食(卡路里缺口)结合起来后,减脂才变得有可能。


说了这么多,其实本文的重点很简单:


以「健身」的名义胡吃海喝,不仅让健身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带来更多的健康风险。


那些直播欺骗餐、一天摄入数万卡的吃播网红,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收入和流量,并不能代表健身者的常态。


更何况,很多吃播在背后节食、催吐,并不会展示在你的面前:


图:Google


Ruki姐相信,对于大部分人,健身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身体健康


不管是因为迷信网上不靠谱的宣传,还是抱着「健身万能」的心态,而放弃对饮食的关注,显然是对自己不太负责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GBD 2017 Diet Collaborators. 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the Lancet, VOLUME 393, ISSUE 10184, P1958-1972, MAY 11, 2019.


2. Horton, Tracy J., et al. "Fat and carbohydrate overfeeding in humans: different effects on energy storag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62.1 (1995): 19-29.



3. Johnstone, A. M., R. J. Stubbs, and C. G. Harbron. "Effect of overfeeding macronutrients on day-to-day food intake in man."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50.7 (1996): 418-430.



4. Joosen, A. M., and Klaas R. Westerterp. "Energy expenditure during overfeeding." Nutr Metab (Lond) 3 (2006): 25.



5. Swift, D. L., McGee, J. E., Earnest, C. P., Carlisle, E., Nygard, M., & Johannsen, N. M. (2018).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on Weight Loss and Maintenance.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oi:10.1016/j.pcad.2018.07.014



6. Phillips SM, Van Loon LJ. Dietary protein for athletes: from requirements to optimum adaptation. J Sports Sci. 2011;29 Suppl 1:S29-38. doi: 10.1080/02640414.2011.619204.


准备好水,不要被干货噎到了!

订阅「MINDS」杂志,

感受中文互联网最硬核的健身类期刊


MINDS 客服


关注「健身先健脑」,查看更多科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