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卢泓言
且慢。且松。且定。戒急。戒紧。戒躁。降伏此心。唯此一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舰大官人  ·  好车!😋-20250207115317 ·  昨天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亚冬会今晚开幕万众期待! ·  昨天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亚冬会今晚开幕万众期待! ·  昨天  
舰大官人  ·  真不错!就喜欢看大恐龙🦖吃人!-202502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卢泓言

科技殖民

卢泓言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8-03-31 09:54

正文


王兴同学发了一条六个字的饭否:科技殖民主义。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从和玉投资的曾玉嘴裡。据说她春节期间跟硅谷和南美的科技界交流时一直念叨「科技殖民」,包括Peter Thiel在内的很多人都认同。大概观点是,中国科技公司正在集体「出海」东南亚、印度、中东等地,它们输出资本和打法,比硅谷帮更凶悍和务实,这是一场来自中国力量的「殖民」;而之前,中国在科技业也一定程度上受到美日「殖民」,顶尖中国科技公司的大股东都是美日老牌基金,它们拿走了主要的财务收益。


我觉得,「殖民」是指一国对另一国的控制。古典殖民是以武力佔领土地,制定一切规则,将此国民纳入全球经济体系。科技殖民是以科技产品佔领市场,建立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并制定一切规则,此国国民实际上已经移民到虚拟世界了。假设一下,如果越南人民每天都依靠Google、Facebook和亚马逊生活和学习,越南的企业也运行在微软、亚马逊的平台上面,这意味着什麽?如果这些公司的CEO某天在硅谷开个小会达成默契,他们可以在第二天把越南搞乱。


靠武力征服是硬殖民,用科技产品驯化是软殖民。后者无形中的控制力度和范围更大。其实卖给你鸦片就是软殖民,毁你的人力,夺你的钱财。你要禁鸦片,那我就打你,用硬殖民给软殖民护航。硬殖民的特点是坚船利抱,苦大仇深。软殖民的特点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被硬殖民的国民,知道自己是奴隶。被软殖民的国民,可能是圈养的奴隶,但却感觉自由快活。


前两天Facebook因为数据洩漏被痛打,因为它无形中塑造了很多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操纵了民心,改变了政局。这比核弹力量大,比本拉登更高明。假设数据洩漏不是第三方造成,是Facebook监守自盗,就更难被发现。假设这件事不是发生在帝国本土,而是发生在比如越南,结果自然会有天壤之别。有没有人有足够的势力搞定扎克伯格或者他的职员?真相会被发现吗?会有多少人真的关心或者警觉?当地人民和政府会有意愿或者能力让Facebook付出代价吗?这是科技殖民的现实版本,说不定它已经在某些国家实现,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考虑极端的情况。如果一国发生Facebook利用其数据操纵民心和选举的事,这个国家是否胆敢建立一道防火牆把Facebook封掉?就像当年林则徐虎门禁烟。一个关键因素是,美军和美元对此国的威慑是不是足够大。当年清朝不接受欧洲人的鸦片,它们就用抱弹打到你接受。大部分国家是经不住打的,就会迫切需要制衡方,也就是备选方案,能够抗衡美元、美军和Facebook们的另一套。曾经被八国联军打得稀巴烂的中国是屈指可数的备胎之一。


如果美国的Facebook是不值得信任的,那么中国的微信也是不值得信任的。最平衡的情况应该是两家共存牵制。但互联网又有一家独大的特性,于是可能最后出现二选其一不得不站队的情况。站队,则关系到一国整体的国情和国策。「一带一路」与此相关,它表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系统竞争,协同作战,软硬不分家。


Facebook数据洩漏丑闻还提醒我们,不得不用务实的态度再审视「防火牆」这个东西。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防火牆在防止吾国被科技殖民以及为全世界提供第二套备选方案上功不可没。全球前八大科技公司里除了五家美国公司,剩下就是腾讯、阿里和华为。如果看前20家,中国还有百度、京东、小米、tmd等等。这个名单就是中美两国的天下,也就是有能力实现科技殖民的两股力量。当然这不只是防火牆自己的功劳,但防火牆属于一整套不可分割的系统策略的一个关键零件。


曾玉有一个合伙人叫本汉博(Benjamin Harburg),这个美国学者提出一个概念叫semipermeable membrane。我翻译成「单向渗透机制」。他的意思是美国的新科技和商业模式都能很快被中国学会,但很多中国的本土经验却不容易被美国学会,有很多原因,比如中国人会英语,美国人却不会中文。我以为「防火牆」也是原因之一。我们可以模仿Facebook和Google,但它们不能像在其他国家一样彻底侵占我们的市场,并掐断我们自我生长并反超的可能。


曾玉把「单向渗透机制」归因于更普遍的独特国情:三十年高度发展、且极不均衡的吾国是人类史上的孤例。落后的传统商业给了新科技更快普及的空间,比如移动支付,也给了科技公司颠覆、打通一切的可能,比如阿里腾讯对传统零售的收购。吾国民众更容易被新奇的科技产品所俘获,科技公司的能量部分建立在民众因无限制的追逐便利而更懒、更贪、更堕落之上。吾国社会更接近于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强者们在高速变化和极具纵深的环境裡,发掘出比如快手、头条、美团等的独特模式,练就了一身实用而凶悍的能力,这一套可以被快速复用到同样是草莽丛林、极具纵深的国际市场。而反观美国,不是类似的土壤。


这是一个系统竞争。班农去年公开说,儒家重商主义的权威专制,已经战胜了美式自由市场的民主体制。斯蒂格利茨不久前也说,比起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理念,东亚国家的发展模式会带来更好前景。是不是胜负已分姑且不论,但他们都对这两个系统给出了定义。中国的政体,国情,bat和tmd,防火牆,一带一路,都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儒家重商主义的权威专制,或者东亚模式,我理解其核心就是家长制,我来负责。自由市场民主体制则是每个人对自己负责,至少名义上是这样。


现实是,美国内部是自由和民主,但它输出给其它国家的多是战争和衰落,还有窃听和控制,是不负责任,不顾死活。自由民主只是私欲的工具,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落地的解决方案。如果中国的家长制能输出更好的结果,那麽就能成为制衡的备选方案。大人物提出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有的放矢的解决方案。家长制这个名字本身其实包含了「命运共同体」的意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