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18万元机票回国
首都机场被挤爆
湖北的现有疑似病例也已经清零了。
这场长达一个多月的战疫终于看到了曙光。
但是,伴随着欧洲的疫情越来越严重,国内成了最安全的地方。
留学生、华裔们都在不惜代价选择回国避难。
3月14号,从伦敦飞上海的公务机票瞬间售罄。这趟航班,
每个座位售价18万起...
普通的经济舱机票,也卖到了三万一张。
三月份欧美直飞上海的也几乎全没了。
因为回国的客流量突然变多,深夜的首都机场人满为患:
不少人为了避免隔离,选择了从香港入境,走深圳湾口岸:
大量的入境者,导致多地都出现了输入型病例。
还有刻意隐瞒病情的......
多少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密切接触者。
一位长期定居在美国的黎女士,为了享受国内看病的福利,就在登机前吃了退烧药,在飞机上对乘务员多次撒谎,直到快落地时,才坦诚说自己吃了退烧药。
而从登机到落地,将近24个小时里,她已经密切接触了59个人,其中还有小孩子……
“建设国家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
还有去意大利看球未果回到河南的郭某鹏,一直否认自己出过国。回国之后,正常坐公交上下班。结果,自己发了高烧,确诊了。
他的密切接触者分布在了11个城市……
“我欧洲回来的,就这待遇?”
机票不便宜,回国不容易。
我们能理解危难之际都想回国保平安。
但是,在这种时候,居然还有人抱怨条件简陋,不合心意……
一个从意大利回来的男子,录了一个视频,拍摄了机场的情况,说:
“大家看看,我们欧洲回来的待遇就是这样的?”
半夜这么多人来到机场,一线的疫情检查人员不够,只能暂时安排在机场等待,居然还嫌条件差......
嫌条件简陋,你怎么不捐款自费装修?
欧洲待遇好,那你赶紧坐飞机回去吧。
还有一名澳大利亚籍的女子,回到了北京之后,本应该居家隔离14天,这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别人。但是,她却执意要出门跑步。
被管理人员劝阻之后,女子手插着腰说:
“找你们领导来!我要出去锻炼身体!
我病了谁管我,谁照顾我!”
还在隔离期,万一你携带了病毒,传染给了别人,谁出医药费?谁来治病?
管理人员说:“你为什么出门还不戴口罩?”
这时候,女子干脆直接大喊:
“救命啊!救命啊!有人骚扰!”
对不起,管理人员听了只想翻个白眼。
在上海一个集中隔离的星级酒店里,是医生在为归国的人换床单,是特警在挨个房间里送餐。
结果,有个被隔离的女生要硬闯出门去买矿泉水。
特警说这不是来旅游,这是在隔离,有开水壶可以烧水。
这个女生张口就是扣帽子:
“隔离区也要保障人权吧!
水里都是杂质怎么喝?
”
西方的教育只教会了你人权、没告诉你选择权不算人权吗?
几天前在大街上不戴口罩游行要人权、要自由的意大利,现在已经成了死亡率7%的疫情重灾区。
那些驻扎在一线的人员为了省防护服水都不敢喝;
在星级宾馆里有无线网有热水的人吵着要矿泉水……
这些让人忍不住唾弃的个例,真是因为一己之力,给整个留学生、华人群体留下了污名。
秀优越感,是最低级的表达
为什么这些人要搞特殊化?
是因为他们想故意传播病毒吗?
我相信肯定不是这样。
言语的背后,其实是优越感的体现。
是认为自己与国内生活环境的格格不入,应当享受不同的待遇。
那些自恋的人格,言语中往往都会透着这种优越感。
哈佛医学院的心理学教授Malkin曾经指出,自恋的人有三个特点:
第一、特权。
我是国外回来的,所以我理应享受特权。
在疫情期间统一管理,你想要喝矿泉水,这不是人权,这是特权。不能买我想喝矿泉水就要喝矿泉水,农夫山泉、怡宝这一类我也喝不惯,我要喝我常喝的那种。
第二、利用。
利用就是指抓住一切机会,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那位从澳大利亚回来、居家隔离的人,就抓住了“出门跑步”这个机会,来体现自己常居国外、生活方式上的不同,从而展示优越感。
在沟通的时候,也拒绝和社区工作者交流,而是言必提“
找你们领导来
”,潜台词就是:
你们这些基层工作者不配和我交流,找个能管事的来。
第三、共情匮乏。
共情匮乏就是指缺乏共情力,不能理解别人的处境和想法,一切行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
国家一边在拿钱治病,一边在用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生命抗疫。就像他们不会理解一线工作者的付出,这与他们没有关系。
孟非曾经在节目上说过:
“所有的优越感都不是来自容貌、身材、知识、家族、财富、地位、成就和权力,它只来自缺见识和缺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