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知乎,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问题:
-
“你也玩球鞋?
”
“嗨,哪儿啊,我炒股呢”
当莱纳德拿下总冠军以及 FMVP 后,各类与他有关的鞋子在二级市场的价格暴涨(尽管大部分属于有价无市)。
有远见的部分“股评人”纷纷表态「早就说了让你们收一些莱纳德鞋款和猛龙配色,现在看看能赚多少!」。
在 YEEZY 两款黑色满天星即将发售的消息进入市场不久后,各路炒家和散户们都着急了,因为纷纷扰扰起起伏伏的 YEEZY,俨然已经成了球鞋市场里最难摸索的股票之一。
「这一轮到底跟不跟?
」
「货量多少看不看涨?
」
「会不会烂在手里最后要割肉?
」
「到底哪个是量多的哪个是量少的啊?」
……
诸如此类的讨论,越来越多,越来越密。
当然了,散户永远是慌张的,真的有手段的,高科技抢鞋,雇人抢鞋,拉拢店员,获取准确的发售货量,从而准确判断出每支股票的前景。这感觉,真像是:
「百联集团马上要和阿里巴巴合作了,赶紧买他们的股票,肯定要涨一轮」
-
初高中刚开始玩球鞋的时候,大家都在聊「故事」和「科技」。
小伙伴之间互相比较的,是你能说出多少关于球鞋的比赛和典故,能有多了解不同球鞋之间科技性能的差别和高低。
记得曾经和同桌有过一番 air 牛逼 还是 DMX 牛逼的争论(然而两个人都买不起这些鞋子)。
一般来说身边还要有个小笔记本,密密麻麻记了自己知道的每一款球鞋。
没有手机的学生年代,还要从杂志或者报纸上把球鞋剪下来,贴在自己的笔记边上,反复看。
每次去球鞋店(基本就是专卖店或者水货店),都像现在的「网友见面会」一样:
这鞋在我笔记本里有!
它是blablablablabla……
当时的「球鞋」是真的可以「玩」的,彼此之间大家都称呼的是「玩家」。
故事,科技,用料,细节,各种坊间传言真真假假的传奇故事,不一而足,都是可玩的素材和内容。
那时候也有高价球鞋,但「价高」的原因往往是玩家们认可且向往的一些额外或者附加价值。
买得起就收,买不起就观望。
-
近年来,球鞋成为越来越多人日常的必备单品。
即便是篮球鞋,也早就走出了球迷圈子,这是好事儿,是品牌方追求的目标和不断努力后的成果。
对原本的球鞋玩家来说,更多人穿球鞋也无伤大雅,大家追求的东西不一样,各取所需就好。
玩家依然可以钻自己喜欢的东西,普通的大众消费者在品牌的营销和策划之下购买主推或热门款式。
-
直到 AJ 的全方位火爆和阿迪旗下 YEEZY 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切。
在品牌方的不断努力下,球鞋从价格,货量,普及范围以及关注度等多方面都有了全面提高。
换言之,球鞋变成了高单价,大货量,并且与此同时,依然有极大的市场需求。
这就不一样了。
高单价+大货量+市场需求 = 充足的利润空间
于是,球鞋成了一种新型股票。
一种不需要开账户,人人都感觉自己分分钟可以上手的新型股票。
根据能力的不同,可以在利益链的不同位置投入自己的本金(时间,精力,信息,金钱),换取相对应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