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天府生活派
关注
立足新区,传递新声
明年,就可以在天府新区坐高铁了。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天府站,预计将于2025年建成投用。
从兴隆湖出发,经科学城中路东段,往太平街道方向一路向东,大约20分钟的车程,便可到达天府站。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天府站TOD项目设计以“筑巢引凤”为理念,期望以天府站为契机,站城融合,促进城市核心区发展。引城入站、功能融合,打造多样化活力空间,形成辐射全川的天府新区对外门户。
作为成都市“四主三辅”铁路枢纽客运站规划布局中的四个主站之一,天府站是名副其实的“超级高铁站”。
天府站总建筑面积约61.2万平方米,等于近3个成都东站(22万㎡)、4个火车北站(改造后16万㎡),是四川省内规模最大的高铁站,几乎与中国最大火车站——广州南站(61.5万㎡)齐肩而立。
其中,天府站站房面积约为12.02万平方米,站台规模为12台22线,按南北场规划设计,各为6台11线。目前,南场的6台11线已经完成,北场还在施工推进中。
从项目高架层远望,对面是郁郁葱葱的龙泉山脉——丹景山,蜿蜒的高空栈近在眼前。天府站高架层的钢结构屋盖仿佛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正欲展翅高飞。
而这样宏伟壮观的钢结构屋盖“凤凰骨盖”总重将达1.6万余吨,平面南北向494米、东西向305米、投影面积超15万平米。屋盖重量大,安装高度较高,纵横向跨度大,结构杆件数量众多、规格各异,在安装和控制上难度极大。
同时,“凤凰之眼”作为候车厅空间的主要视觉焦点,长轴102米,宽34米,高33.5米,表面由2515块多达600种规格尺寸的幕墙玻璃覆盖,是目前国内单跨最大跨度、非向心椭球形、网壳透明封闭结构。结构复杂、构件繁多、尺寸各异,具有极大的施工难度。
城市地标不仅仅只是一座建筑,更是城市发展、文化与审美能力、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
天府站项目建设团队通过钢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构建“凤凰眼”大跨度椭球形网壳结构绿色建造与低碳空间营造技术体系等技术手段,为公众、为这座城市带来一个精益高效、低碳环保、舒适美观的天府站。
走进走进高架站房内,52根“下大上小”的超高变截面混凝土圆柱、12根抗风柱牢牢支撑起了纵横交错的钢结构屋盖,可谓壮观。
天府站出站层部分,已经进入机电和装饰装修阶段,“样板间”已经成型,方案还在持续优化中。
据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天府站项目蒋谭伟介绍,天府站项目目前有800多人施工,高峰时期或将达到3000人,按照这个工期进度,预计2025年完成车站建设工作,天府站建成投运尽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