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曲闽京、陈修风、赵见蜓之后,《猎场》“收官之战”狠角色陈香正式登场。导演将他短暂的人生浓缩在这几集中,几乎塑造了一个“高度反转式”人物,细节的丰富度远远高过前三者,最终结局却是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悲剧。在高潮部的高潮处,导演设定这样一枚“重磅炸弹”为什么偏偏是陈香?
这几集的剧情,主要是围绕盛煌集团首席情报分析师陈香的故事展开。
为了能够讲好陈香这段故事,导演同时上线了严冰河、严枫、周霜荷、顾如敏、刘安、申屠春安等辅助角色,他们接二连三的登场,将猎场“收官一战”弄得扑逆迷离、匪夷所思。
从剧集的连贯性来看,“陈香一案”似乎与此前的赵见蜓、陈修风、曲闽京等辅线并没有多大的交集,你甚至可以视其为导演临时扯出来的一条支线——好似是交响乐中的变奏章节;亦有点“画蛇添足”之嫌。
以至于看完这几集,有不少网友发消息过来吐槽,称其为“难以理解的败笔”。
美国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在《不动声色的大卫·林奇》中对影视创作曾如此概括过:“一名导演,当需要展现创作力时,应当像一个真正的导演那样做出牺牲——要么选择不余遗力地展现自我,要么展出不顾一切的激情,要么像一个孩子那样尽显非凡的勇气,抑或三者兼顾。”
姜伟导演当然深谙此中之道。
他选择郑秋冬在猎场类似“滑铁卢”的一战,来诠释他对职业操守和复杂人性的觉悟;来诠释他对旧爱罗伊人再次回到身边的心理变化;来诠释他人格魅力“德”和“仁”的极限,通过致密紧实的剧情设计,切实做到了“不余遗力地展现自我”、“不顾一切的激情”,“尽显非凡的勇气”三者兼顾。
这三个点也是这四集大致可以阐释的地方。
01 “
不余遗力地展现自我”
这四集的剧情设置其实很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郑秋冬摇身一变成了猎场的福尔摩斯,他接受了盛煌集团董事长严冰河及女儿严枫的双重委托,为他们猎聘首席情报分析师;同时,他开始着手侦探“商业间谍”陈香的隐秘人生,并通过一系列寻访,最终揭晓了其中的惊天秘密。
随着职场地位的提升,情感经验的丰富,无论是智识、见识,还是决策力、行动力,郑秋冬已经晋升为顶级猎头行列。除此之外,他的心灵救赎初衷、理想主义情结、英雄主义情怀,全都还在,始终未曾改变。
这在对陈香侦探般的寻访调查中展露无遗。
如果说赵见蜓这个人物的经历,让他想到了当年在山谷时的自己,诱发了他最大的同情心,最终帮助心灰意冷的赵度过了人生危机;那么陈香这个人物的遭遇,让他想到当年在地中海银行时的自己,想起当年伪装覃飞的日子,既引发了他的怜悯,又激发了他的英雄主义——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誓言揪出商业间谍,还盛煌以公道和清白的英雄主义。
那场“提交答案”的高潮戏,郑秋冬与其说是在讲述陈香的人生故事,不如说,他骨子里也有几分英雄主义作怪,在讲述陈香的隐秘,他也从中体验到“揭露”、“质疑”、“审判”一名商业间谍的兴奋、傲气和昂扬。
毫无疑问,陈香是一个复杂的角色。导演将他短暂的人生浓缩在这几集,几乎塑造了一个“高度反转式”人物,细节的丰富度远远高过曲、陈、赵。
对郑秋冬而言,几乎可以说,陈香是摆在他面前的“平行身份危机的生动研究样本”———他那多重而模糊的身份,已经超出郑秋冬的人生经验——他是刘光明的心脏携带者,刘安的合伙人兼“儿子”,申屠春安的儿子,严枫的情人、严冰河的爱将、盛煌的功臣;同时也是丹侬的“商业间谍”,盛煌的“犯罪分子”。
以他伪装覃飞、卧底地中海银行的经历,郑秋冬能体会到陈香在“恩人”和“爱人”之间的人格分裂,能感受到他在这种人生困境中挣扎的滋味,但他忽略了人性的复杂性。
相比巨大的商业利益,牵涉其中爱情、亲情、伦理,以及每个环节中每个个体真实体验、感受、心灵,是远非用职场伦理、英雄情怀和明智选择能摆正得了的。
在随后的剧集中,郑秋冬上演“诈死”赎罪的行为,看似“匪夷所思”,实则合情合理——那几乎就是他在《猎场》中“德”和“仁”的最高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