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小红书的创作者颁奖活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强调小红书作为一个UGC社区在鼓励创作者做视频、开直播的同时,也在寻求图文与视频等不同内容形式的融合。文章提到了关于图文生态、短视频生态以及创作者激励等方面的讨论,并探讨了小红书未来的增长空间和挑战。
为了鼓励和支持优秀的创作者,小红书举办了“熟人300·小红书创作者年度见面会”并颁发了奖项。这是小红书首次向社区创作者颁发奖项,显示出小红书对社区创作者的重视和鼓励。
小红书正在积极推广视频内容,鼓励创作者发布视频。这不仅体现在产品形态的更新上,还体现在对视频创作者的激励措施上。然而,如何在保持UGC社区特色的同时,实现视频内容的有效增长,是小红书面临的一大挑战。
小红书面临如何将图文和视频内容有效融合的挑战。不同内容形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如何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实现融合,是小红书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如何平衡原有图文生态和新兴视频生态的关系,也是一大考验。
小红书在品类拓展、用户群体拓展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同时,如何优化推荐算法、提高搜索效率等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此外,如何在保持社区活力的同时,应对外部竞争压力,也是小红书面临的挑战之一。
为了鼓励更多的创作者在小红书上创作,平台需要提供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工具支持。这不仅包括提供丰富的创作工具,帮助创作者更好地创作视频内容,还包括建立公平的激励体系,让创作者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
8月30日,小红书在上海举办“熟人300·小红书创作者年度见面会” ,为获奖的创作者现场颁奖。这是小红书首次向社区创作者颁奖。“熟人300” 是小红书社区首次面向创作者推出的荣誉IP。它从过去一年当中最能代表小红书社区的创作者中进行评选,将会成为一年一评的不断流动的名单。
此次入围“熟人300”的创作者中,90%创作者的视频笔记占比超过30%,同时有众多小红书直播创作者入围。明确传递出持续巩固图文生态优势,鼓励创作者发视频、开直播的信号。
我找到了果壳创始人姬十三、千岛创始人沈振宇和屠龙之术的主理人庄明浩,加上我四位曾经社区从业的同学,围绕小红书的创作者、社区和短视频展开讨论。
完整讨论见播客,本文为重点摘要。
小红书为什么要做“百大”,让创作者凸显出来?
潘乱:
前几天小红书刚刚发布自己的百大——“熟人 300”的名单,这是第一次举办创作者的颁奖,会上小红书提出他们要做“个体视频创作者”的首选平台。
这个定义拆下来,可以理解成小红书要鼓励创作者做视频、做直播,同时要坚持做一个 UGC社区。
这里面有一些新的变化,也有一些不变的东西。
首先要问的是
社区为什么要做颁奖,让创作者凸显出来?
庄明浩:
之前小红书没有做,有很多的原因,比如说强调UGC,强调非超头。
今天是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小红书的“味道”,需要给出这样的标杆。
熟人300,如果未来每年都有的话,它的变化其实也会看到整个社区的变化,因为这件事情也发生在了 B站、微博,是一样的逻辑。
潘乱:
评论区苏青阳说,这其实就是一个风向标,一个正确的风向标树立就是一个社区的氛围和其他创作者的指明灯,用户有可能记不住那个slogan,但他们会去模仿,或者说记住个体。
我觉得,这一次第一届的熟人300,其实就想告诉大家小红书在倡导什么?在希望什么?就是它的价值观,它的偏好是什么?用最清晰的方式让创作者跟外部意识到下面平台可能要去干什么,包括在内外部都达成这一个共识。我感受更多是面向于更多的创作者想要传达这个信号。
这次熟人300里面有非常强的视频导向,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一个图文社区去做视频等不同形式的时候,可能会有什么问题。
庄明浩
:
我受到一篇文章影响,文章的观点说在小红书上创作者,哪怕是百万粉丝以上的作者,小红书就是他的生活。
但是在其他平台上,创作的时候是有角色变化的。
抛开文字、图片、语音、长视频、短视频、直播这些纯模态本身的区别,对于创作者,可能在这个平台的状态跟别的平台不太一样。
而且不同模态对于一个创作者而言,他的状态、他的表达、他对内容的准备、他的传播、粉丝对他的诉求完全不一样。
沈振宇:
尽管过去的几年做了非常非常多的尝试,但事实上视频的创作成本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降低,视频的创作门槛成本十倍于图文。
小红书上其实大部分人的图片笔记分享,一开始不是很刻意的要去创作篇笔记,只是生活记录。但视频就完全不一样,视频一旦你开始去拍视频,你就有预期,我要当一个视频博主,当成一个很重要的事业来看这件事,有非常强的 PGC特征。
视频其实就跟 PGC绑定的,图文是跟 UGC 绑定的。那今天小红书看起来并没有想放弃 UGC 这个定位,但UGC视频长什么样子?它应该是什么样子?我觉得这是最大的挑战。
姬十三:
我提点稍微反方观点,对现在年轻人来讲,也许创作视频或拍摄,用镜头去记录生活比用文字键盘来记录生活更简单。
随着拍摄工具、剪辑工具的出现,使得vlog的记录、加字幕变得轻而易举,今天往回看一年之前,我觉得视频的创作成本也大幅降低了。如果在过去视频被认为可能是一个PGC的东西,我觉得视频今天完全有可能变成UGC,甚至是年轻人这一代很原生的表达方式。
姬十三:
说到PGC和UGC,有个问题是目前专业PGC和UGC之间本来的分野也变得很模糊。
今天怎么去定义什么是PGC、UGC,这个边界是什么?
沈振宇:
我觉得PGC、UGC的区别更多的是动机的差别。
PGC作者把内容创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和谋生的手段,UGC用户其实是出于自己的认知、社交和分享的欲望去做表达,不是把它当成一个事业。
PUGC其实很简单,它本质上还是UGC但是它的质量达到了PGC的水平,或者是它的受欢迎程度达到了PGC的水平,但它本身动机可能还停留在UGC,我理解就是狭义的PUGC定义。
姬十三:
小红书现在可能是成为PGC门槛最低的平台,一旦你获得几千粉丝,特别是你的品类够好,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兼职的收入。
对于今天很多的都市年轻人来讲,它是有价值的,发现有收入,就很有动力去经营,所以我觉得在小红书比其它平台上PGC和UGC变得更模糊。
泛社区影响下,垂类社区如何发展?
潘乱:
很多垂直社区在下滑,这些垂直内容在小红书上越来越多。
为什么垂直社区的需求他最后汇聚到了小红书?
姬十三:
不能简单汇聚到小红书,只是说垂直社区自我没有成长。
小红书更综合,它本身是一个更丰富的街区生活,单一的街区它必然要会让渡给多种文化交织在一起、多种创新在一起的街区,这是必然的。
从技术角度来讲,原来很多社区是长内容的、长攻略的、长经验的社区。所有长内容,深度内容平台和社区,都在相对的下滑。本身跟媒介的变化、移动设备兴起等都有关系。
整个文化属性、精神性更通的,通用内容更多的这种平台。包括小红书、抖音、视频号等所有通用内容平台都在吃掉这些垂直平台。
潘乱:
垂直社区如果在今天存活非常难的这件事情,沈振宇为啥还要在这个方向创业?
沈振宇:
先说一下我的暴论,
垂直内容社区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任何垂直内容社区的存在空间。
不管在内容丰富度,用户停留时长,用户留存上面都不可能跟更广泛的内容平台去抗衡。
同样它的商业化效率、对创作者激励反馈,都不可能跟通用内容平台去抗衡。
所以如果只是一个通用内平台的子集,比如说要做垂直版本的小红书,某个品类版本的淘宝,通通都失败。
今天还有一些活得很好的垂直平台。比如说游戏垂直平台小黑盒,或者是豆瓣的电影评分。每一个现在活下来的垂直平台,通常构建了一个非常有权威性的资料库,并且基于这个资料库延展出了一整套评分或者交易等等服务,远远超越了内容的这种深度,而变成了一个垂直人群无法回避的工具场景。
只做一个品类注定的结局是失败,用户的兴趣也是很多样的,我们自己创业做千岛,选择给所有的兴趣爱好圈子提供一个自己的社区。任何一个兴趣爱好主题,都可以构建自己的一个兴趣的一个社区和生态。
比如我们收录了所有曾经发售过的潮玩产品、卡牌产品、游戏产品之后,在这些产品资料库上面提供了一个叫闪购寄售的服务。让玩家互相之间的交易体验大幅提升,这个是传统内容社区不会涉及到的。
现在留存在社区里面的,不是每天都要买东西,但还是愿意来到社区,是为了那个圈层的氛围,想要跟同好天天混在一起。
归根结底,我们都认可说小红书等平台在UGC内容、垂类品类的影响。对于社区产品,要生存口必须找到跟它的差异点,同质化的产品能力是没有任何的空间。
小红书做视频,与图文怎么融合
潘乱:
小红书做视频怎么处理跟图文的这个关系,存在一个可以融合视频、图文、直播等各种媒介形式的社区产品吗?
沈振宇:
视频创作门槛高,并不是不能UGC,恰恰UGC视频才是真正想象空间。
生活分享同样也可以用视频来进行,对于新一代的人来说,它的成本也不是那么高,消费的动力更强。
真实的UGC作者分享的视频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它发展的未来形态是什么样子?这是最值得期待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