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会更容易幸福。
而那些不幸的家庭,
日复一日的争吵和矛盾,
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01
好朋友蓉在美甲店里做指甲,中间进来一个电话,因为不方便接听,蓉按了免提,电话那端传来一段低沉的男中音。
男:喂,你在哪呢?
蓉:我在做指甲。
男:哦,那一会有什么安排吗?
蓉;没有啊,做完回家了。
男:那麻烦你帮我把衣架上的两件呢子大衣送去干洗吧,下周出差我应该会用到。
蓉:是一件深蓝色和一件咖色的吗?嗯。我知道了。
男:那辛苦你啦,没事先挂了。
店里的小妹好奇,忍不住问蓉:“这是谁啊?你男朋友吧?”
蓉说:“哪是什么男朋友啊,这我老公啊,都结婚十年啦。”
小妹大惊:十年?!可据我所知,身边的老夫老妻们对这类家事,不应是拿起电话就说:“喂!你在哪?早点把我衣服送去洗了!急等着用!”
蓉笑着解释说:“先生在生活中就是这样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从认识他起,不管是对她,还是对其他人,一律是谦逊有礼的态度。”
不仅他如此,他家里人也这样。蓉说:“刚开始跟他家人打交道,也有点不习惯。”
你帮他们随手买点水果、收拾家务、做个小菜,他们会说:“谢谢你哦,麻烦你啦,辛苦你啦。”
后来慢慢发现,他们这样说话,并不是跟你客气、拿你当外人。而是就这样的语言习惯,不仅是对儿媳,对儿子、包括对自己孙子,都是这样。
嫁给一个说话温和的男人(家庭),蓉说,日子久了,倒也发现其好处来。
第一是蓉自己的性格在发生改变,以前脾气火爆,现在待人接物平和多了。连她自己家人都说,现在和她说话明显比以前顺畅舒服。
第二是和老公基本吵不起来。家里的那些问题,有什么是不能好好说话解决的呢?
第三是儿子在这样的家庭下长大,性格阳光活泼、健康开朗。他说话也小绅士范儿十足,在人群中从不畏生,也懂得照顾别人。
02
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的确幸福感更强。
而那些不幸的家庭,日复一日的争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本来丈夫只是想让妻子关一盏灯,调节一下眼睛的疲劳度;却一开口说成:你开那么多灯干嘛?不浪费电?!就不知道考虑下别人!
本来妻子只是想提醒丈夫:外面下雨了,尽快收衣服;一个电话打过来,却成了质问:你在干嘛?外面下雨都不知道?真不想事!
本来丈夫只是想建议妻子,这条路上直行更安全;话到嘴边却成:怎么随便变道!不要命了吗?撞上责任都是你的!你负得起吗?
明显可见,同样的语义以礼貌、温和、留有余地、为对方设想的方式说出来,收获的是另一方的感激、体贴、关怀和实际行动。
而同样的语义以简单粗暴、上纲上线、指桑骂槐、甚至人身攻击的方式说出来,收获的则是对方的暴跳如雷、火线升级和拒不行动。
不仅是成人之间,未成年的世界里也是同样。
因为家有小娃,我特别关注过多起校园霸凌案。承然,这些施暴的孩子多半性格有问题,但看那些似偶然被施暴者选中的不幸孩子,却都有着惊人的共性:
他们多半行为怪异或举止另类(落单者最容易被攻击),要么怯懦胆小或自卑孤僻(与父母完全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