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上海柑橘的种植历史、现状以及重要品种“红美人”的采摘情况。文章提到了柑橘的营养价值以及上海柑橘的种植挑战,强调了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在柑橘成功种植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柑橘的营养价值与种植挑战
柑橘不仅甜蜜多汁,还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上海柑橘种植面临诸多挑战,如低温、土壤肥力、水源和温度要求严苛等问题。
关键观点2: 上海柑橘的种植历史与现状
上海开始规模栽培柑橘时以早熟温州蜜柑为主,后来引进多个优良品种。60%的上海柑橘产自崇明,崇明三岛的‘海岛效应’小气候使得柑橘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迅速发展。
关键观点3: 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与柑橘种植的成功
科研人员不断尝试和探索,成功解决了低温对柑橘的影响等问题,使得柑橘能够在上海成功种植。当前,沪郊不同区域合作社正在实施品种优化改良,为消费者提供更持久的品味窗口。
关键观点4: 优质早熟橘橙类杂交新品种“红美人”的采摘情况
“红美人”作为优质早熟橘橙类杂交新品种,深受消费者喜爱。沪郊各合作社内的“红美人”已陆续进入采摘期,市民可以前往体验采摘乐趣。
正文
柑橘不仅甜蜜多汁,还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掰一瓣放进嘴里,果汁四溢,滋润了喉咙,甜透了心窝……目前,沪上柑橘陆续进入采摘期。来自崇明三岛的蜜橘
正在市区9座公园内展开推介活动
(←戳链接了解详情)
。
一起跟着市农业农村委追寻上海柑橘的历史足迹↓
古人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不仅道出了柑橘生长的地域特性,更揭示了其珍贵与独特。上海开始规模栽培柑橘时,以早熟温州蜜柑为主,后来引进“马家柚”“红美人”“春香”“甘平”和“沃柑”等优良品种。
上海的柑橘60%产自崇明,这是因为崇明三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四周处于水体包围之中,这种“海岛效应”小气候,使崇明柑橘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迅速发展,并创造了柑橘在北缘地区生产栽培的奇迹。
实际上,作为一种南方水果,柑橘相对娇贵,对低温非常敏感,且对土壤肥力、水源、温度都有着严苛的要求,种植难度也很大。在上海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其生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冬天时,上海的最低温度可能会降至零下七八摄氏度,这对于柑橘来说无疑是致命的,确保其安全越冬是关键。而除了冬季冻害,上海栽种柑橘还有土壤偏碱性、地下水位较高等不利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上海市柑橘研究所就曾多次尝试种植柑橘。当时,科研人员们尝试了多个品种,但由于科学技术有限,他们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低温对柑橘的影响的问题,柑橘树仍然无法在上海的冬天存活下来。
20世纪80年代,情况发生了转机。随着气候变暖趋势日益明显,上海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前30年上升了0.8摄氏度。这一变化虽然微小,但对于柑橘的种植来说却至关重要。同时,上海市的水利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柑橘的生长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科研人员再次开始了柑橘的种植尝试。
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下,柑橘成功在上海安了家。气候变暖为柑橘的生长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温度条件;水利设施的改善为柑橘的生长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和排水条件;科研人员们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则是成功种植柑橘的关键所在。
长兴岛种植柑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6年,当时,前卫农场在长兴岛上围垦辟地,种下了第一批橘树,标志着上海规模化柑橘种植的开始。随后前卫农场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和上海气象科学研究所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科研攻关,相继攻克了以冻害为主的一系列柑橘种植难题。
面对柑橘市场需求多元化、品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沪郊不同区域合作社依据自身条件,集约化、标准化种植柑橘,不断精进种植技术,实施品种优化改良,并精确管理上市时间,为消费者提供更持久的品味窗口。
“红美人”作为优质早熟橘橙类杂交新品种,融合了橘、橙、柚的成分,果肉细腻,入口即化,甜度适中,深受消费者喜爱,短短几年风靡各大超市卖场。
眼下,正是沪郊各合作社内“红美人”盛果产出的时候。市民可以挑选一个天气好的日子前往合作社沉浸式体验采摘乐趣,品尝
鲜嫩多汁的
“红美人”。
位于青浦区白鹤镇的上海先福蔬果专业合作社,每到秋冬季节,都有圆润饱满的“红美人”挂满枝头,散发着淡淡橘香,沁人心脾。
金山区金山卫镇的上海瑾雄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的“红美人”种植面积近160亩,其采摘期从今年10月下旬一直持续到明年1月底。
嘉定区徐行镇的万紫千红农业生态园,则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果树品种而备受瞩目。
万紫千红农业生态园占地面积130亩,种植“红美人”“黄美人”“明日见”等10个柑橘品种。生态园内的“红美人”本月下旬将迎来大批上市。
编辑:德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