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不仅道出了柑橘生长的地域特性,更揭示了其珍贵与独特。上海开始规模栽培柑橘时,以早熟温州蜜柑为主,后来引进“马家柚”“红美人”“春香”“甘平”和“沃柑”等优良品种。
上海的柑橘60%产自崇明,这是因为崇明三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四周处于水体包围之中,这种“海岛效应”小气候,使崇明柑橘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迅速发展,并创造了柑橘在北缘地区生产栽培的奇迹。
实际上,作为一种南方水果,柑橘相对娇贵,对低温非常敏感,且对土壤肥力、水源、温度都有着严苛的要求,种植难度也很大。在上海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其生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冬天时,上海的最低温度可能会降至零下七八摄氏度,这对于柑橘来说无疑是致命的,确保其安全越冬是关键。而除了冬季冻害,上海栽种柑橘还有土壤偏碱性、地下水位较高等不利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上海市柑橘研究所就曾多次尝试种植柑橘。当时,科研人员们尝试了多个品种,但由于科学技术有限,他们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低温对柑橘的影响的问题,柑橘树仍然无法在上海的冬天存活下来。
20世纪80年代,情况发生了转机。随着气候变暖趋势日益明显,上海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前30年上升了0.8摄氏度。这一变化虽然微小,但对于柑橘的种植来说却至关重要。同时,上海市的水利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柑橘的生长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科研人员再次开始了柑橘的种植尝试。
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下,柑橘成功在上海安了家。气候变暖为柑橘的生长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温度条件;水利设施的改善为柑橘的生长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和排水条件;科研人员们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则是成功种植柑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