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志轩
李志轩,笔名吕游,旅游法律法规研究与应用专家,主要研究实施“旅游+金融+互联网+旅游商品+新能源客车+导游”等跨界商业模式。对旅游企业的“营改增”、新三板挂牌、IPO以及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疆特别是喀什的文化旅游经济交流有一定的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提醒→丨飞阅深圳 ·  11 小时前  
生信宝典  ·  iMeta | ... ·  昨天  
生物学霸  ·  手把手教你用 AI 绘图:初识 Adobe ... ·  2 天前  
生信菜鸟团  ·  Vitessce: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志轩

民宿,请别走偏

李志轩  · 公众号  ·  · 2018-07-23 07:26

正文

2018 7 22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这个背景下,“民宿”成为热词。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推进民宿发展的政策,携程旅游网、去哪儿网、同程旅游网以及一些国有旅游企业也陆续布局民宿行业。

民宿虽火,但在概念界定方面还不甚明晰。 目前人们把下列三种形式都称为民宿:旅游景区附近私人经营的乡村小型家庭旅馆,也称“农家乐”;互联网公司运营的私人闲置房屋共享平台;分布于景区内或景区周边的民居客栈。这三类民宿在政策利好推动下,资本迅速流入,急剧扩张,行业体量不断扩大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一些城市的郊区,经营者只注重规模扩张,定位不清,千篇一律。例如曾被誉为“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的昌平麻峪房村,现在这里富有特色的北方民居不见了。当地挣到钱的民宿主人,为了能接待更多的游客,纷纷把平房翻盖成楼房,像城里的小宾馆,整齐划一布置成二三十个标间,结果钱投进去了,却因为失去了特有的乡村特色,游客反而变少了。

还有一些地方,本来拥有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在刚刚尝到乡村旅游的甜头后,就大量引进资金,盲目开发房地产,当地原住民整村搬离,破坏了原有的特色民俗,游客体会不到原汁原味的文化生态,纷纷用脚投票,大干快上搞建设却落得门庭冷落,得不偿失。。

再者,不少地方以保护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为由,不注重保护原有的富含当地文化特色的古旧民居,却热衷于新建一些与周边环境不相协调的建筑,包括一些山寨版的欧式建筑,还包括一些仿古建筑。例如,一位网友爆料近日入住了西安一处兵马俑主题民宿,据称,房间里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兵马俑” ,十分惊悚。哭笑不得的经历引来专业人士发声,称“这是一个非常差的创意” ,并表示,长期以来,兵马俑作为大众对秦始皇陵的唯一印象,其实只是秦陵历史的冰山一角。在保护能体现当地文化风俗的老建筑的同时,我们并不一概排斥新建筑,但新建筑一定要注重与原有环境的有机融合。在欧洲,对于这种大规模的旅游民宿开发,当地政府会聘请文化专家组成规划委员会,以确保新老建筑能实现文化生态的有机统一。

除了上述问题外,民宿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在准入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多个部门交叉管理,监管缺位和力度不够等原因,很多民宿都处于无照经营的状态,治安、消防、卫生等等状况良莠不齐。在不少旅游热门城市,一些互联网公司把城市居民小区中的住宅收编为“民宿”,造成扰民问题和治安隐患,导致小区业主和物业与民宿经营者的矛盾冲突频发。在一些欧洲国家,政府相关法规规定,民宿在某些地方是完全禁止的,在某些地方则是禁止 30 天以上的民宿,以实现在旅游产业与当地居民正常生活秩序之间达成一种平衡,在新兴民宿业与传统酒店业之间达成一种互补。

作为新生行业,民宿行业经历了野蛮生长后,亟待在发展理念、制度建设方面做出改进。要改变重量轻质的错误倾向,在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保持好当地文化风俗的原汁原味,着力于营造文化体验、提升服务品质。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民宿行业的研究,尽快制定行业发展标准,设定准入门槛,明确管理细则,对民宿行业进行有效引导和规范。

(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周伟 )


版权说明: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 配图由编者李志轩编配,图片来自于网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