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未来智库
未来智库,智造未来!(www.vzkoo.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未来智库

智能汽车行业专题报告:Robotaxi风起,产业正循环时代加速到来

未来智库  · 公众号  ·  · 2024-10-01 15:4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吴证券,黄细里、杨惠冰)

一、Robotaxi:政策支持,多玩家角逐

共享出行市场广阔:出行规模增长,共享出行靓丽

共享出行细分市场未来空间广阔。随经济发展,中国汽车出行行业(含私人出行/出租车等共享出 行)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经过我们初步测算,2023年汽车出行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及共享出行(含 出租车以及网约车等)渗透率分别8.2万亿/5.3%,未来国内出行市场行业规模有望保持稳步增长 趋势,共享出行凭借便利+成本低的优势,占比持续提升,共享经济成为全新趋势。

线上模式提高效率,国内共享出行需求快速增加。国内出租车行业保有量趋于稳定在130~140万 台,线下扬招模式限制出租车运行增效,网约车通过线上实时定位匹配的模式,降低空载率,解 决打车难/贵的痛点问题,进一步刺激共享出行增量需求。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网约车司机 注册数月均增加11万以上,由407万人次增加至703万人次,供需同步向上。

国内出行市场:总规模增长,线上共享出行起步

中国汽车出行市场分为私家车出行、B端共享出行(含出租/网约车)等两大类。 私家车出行市场规模扩张:私人汽车保有量提升,但新能源趋势下燃料费用持续下降。 B端共享出行市场规模迅速扩张,2026~2027年为Robotaxi销量爆发拐点。至2030年,我们预 测,共享出行占国内出行市场规模的比例提升至6.0%;其中,Robotaxi取代传统共享出行市场 以及部分C端私人出行市场(预测私人汽车保有量至2028年达峰),乐观预计,Robotaxi占B端 共享出行比例有望提升至75%左右。

Robotaxi上中下游全产业链

Robotaxi全产业链覆盖上游底层工具技术+中游应用功能技术+下游运营商业平台三大环节。 1)上游底层工具技术领域:玩家主要包括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以及上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部分 专注智能化的OEM主机厂也会参与底层工具开发环节; 2)中游应用层技术开发:核心围绕头部OEM主机厂以及主流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展开,涵盖智驾 所需芯片/域控/线控等硬件以及驾驶/座舱等软件算法; 3)下游运营平台:则以OEM主机厂或者专业的出行服务提供商为主,例如滴滴/如祺/享道等。

Robotaxi海外主要产业玩家历史发展时间轴

Robotaxi产业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研发阶段、路测阶段、试载客阶段(即在有安全 员随时接管车辆的情况下,进行自动驾驶出租车载客运营)、无人驾驶阶段以及大规模推广阶段。国外Robotaxi主要产业玩家为:谷歌Waymo、Cruise、Uber、亚马逊Zoox、Lyft、Aurora。

Robotaxi国内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1)自动驾驶从实验室研究转向商业研发阶段,互联网企 业、初创公司、整车厂、地方政府积极涌入赛道。2)自动驾驶公司积累路测里程,先后在多个 城市拿到路测牌照并开展Robotaxi试运营。3)各自动驾驶公司开始探索多种商业化应用的落地 路径。

“萝卜快跑”——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

萝卜快跑是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发挥百度自动驾驶技术积累优势,目前已于全国 11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实现超一线城市全覆盖,领跑国内Robotaxi行业。

合作伙伴:拥有全球生态合作伙伴超过220家,汇聚全球开发者160,000名,从自动驾驶领域扩展到整个智能 交通体系,Apollo智能车联合作伙伴包括:别克、北京现代、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城、福特、广汽丰田、 红旗、极狐、吉利、捷尼赛思、凯迪拉克、领克、雷克萨斯、启辰、东风悦达起亚、蔚来、威马、星途。

截至2024年,自动驾驶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已在涵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 成都、长沙、合肥、阳泉、乌镇等11个城市的17个指定区域内上线Robotaxi服务,累计订单 量600+万。

“如祺出行”——广汽集团旗下智慧出行平台

如祺出行是一家智能移动出行平台,致力于搭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出行科技解决方案及服务体 系,业务包括:1)出行服务,主要是网约车及Robotaxi服务;2)技术服务,主要是Al数据 及模型解决方案、高精地图;3)生态服务,主要是为司机及运力加盟商提供全套支持。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共有261辆车(其中包括如祺出行拥有的30辆)参与Robotaxi服务项 下的运营测试,共计测试时间约18490小时,已完成45.7万公里的安全运行测试。

二、Robotaxi何时能够规模化商业落地?

政策为前提,降本提效是直接驱动,运营锦上添花

成本维度:聚焦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人力成本以及车辆自身的软硬件解决方案成本。 效率维度:通过Robotaxi的规模化落地,降低运营车辆空载率,提升“赚钱”效率;同时高阶智 驾落地结合车路云体系的不断完善,合理规划路线避开高峰出行路段,降低堵车,提升效率。 运营维度:运营商对于车辆调度、监管、客服、安全兜底、资产服务等出行运营体系的构建完善。

限制一——政策:落地区域及权责划分,决定准入

Robotaxi政策法规是其大规模普及的重要限制条件。 权责划分难定是主要原因,当前国内主机厂通过“领航辅助驾驶”功能避开“L2/L3”的对于驾 驶员和厂商之间责任划分;但Robotaxi功能提升至L4级别无人(无安全员)驾驶,乘客与车辆行 驶无直接交互,意外事故后的责任归属方的判定是制约政策部门放开L4准入的主要原因。 区域差异化增加政策落地难度,国内不同省市车辆驾驶习惯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尽相同,因此 需要地方政府各自根据本地区实际路况和车况进行适配性政策落地,增加政策准入成本。 Robotaxi企业准入资质审核体系尚未构建完成。OEM或者第三方智驾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智驾资 质能力评价体系尚未完成,不支持批量准入审核,限制产业市场化商业落地。

限制二——技术:智驾的场景泛化能力,决定体验

Robotaxi要求行驶过程中算法处理能力的全面泛化通用。L3级别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向L4及完全 自动驾驶提升,要求感知端算法的精确识别以及规控端算法更加全面灵活的处理能力,车辆以算 法自主控制行驶的瓶颈转变为【如何正确预测周围环境变化并合理规划行驶路径】。特斯拉首次 提出应用World Model世界模型的方式,将自动驾驶场景问题转为预测视频的下一帧,以Endto-End算法+大数据闭环训练的范式培养算法的认知泛化能力,实现【具身智能】,支持L4级别 的完全自动驾驶。

限制三——企业运营:完善客户体验及企业增值

企业端,当前国内围绕Robotaxi的系列服务和增值业务体系尚未完善,仅处于初期起步阶段。 车辆出行服务持续迭代。Robotaxi基础的车辆出行服务随政策试点城市的逐步放开,已基本完成 模式构建,在有安全员的前提下,特定的运营平台的Robotaxi可以支持特定路线的商业化落地, 未来随技术提升和政策进一步放开,或可在无随车安全员的背景下实现高效低成本用车。 车辆服务运营起步发展。车辆服务运营涵盖车车/人车之间必要的内外部交互服务以及Robotaxi 车辆的售后维保等相关服务。与车辆出行服务相匹配,舱内人车交互+舱外车路/车车交互的监管 设置(车路云)等均有初步布局;但售后运维门槛较普通车辆更高,现有运营商也正在积极布局 包括专业售后/专属高标准汽配以及专业运营中心等,与当前后市场服务点协同并用。 车辆资产运营尚处早期。Robotaxi未来规模化落地后的相关金融保险等数据资产运营增值业务。

成本下降带来企业盈利提升和用户使用成本下降

对于更低成本,更强经济效益的追求是驱动Robotaxi未来逐步替代原有出行方式的市场化力量。 降本的主要来源:1)Robotaxi无人跟车,降低驾驶员人力成本。2)技术进步带来整车智驾软硬 件解决方案成本降低。同时Robotaxi通过增加运营时长,降低空载率来提升运营效率,增加收入。 1)对于消费者,出行成本下降是接受Robotaxi无人运营车辆的主要驱动,替代B端出租车/网约 车甚至部分中低端C端私人车辆。2)对于运营商,提升车效和人效可以进一步增加创收。根据我 们测算,乐观预计未来无人化Robotaxi的单车年均净利润有望达到传统网约车的7倍左右。 核心假设:1)车辆维持60万km强制报废;2)Robotaxi降低空载率,单车日均有效运营里程数 增加;3)云监管状态下Robotaxi监管人效随技术可靠性提升而逐步提升;4)单公里正常收费 假设维持2.5元不变;5)随车辆智能化程度升高,保险费用随之提升,后随技术突破逐步下降。

2026年或是Robotaxi大规模量产元年

我们认为2026年或可见证Robotaxi规模化量产落地。 催化一:政策陆续放开。当前国内主要一二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等 地已在政策维度开放试点准入,监管积极开放,扩大路测范围,并探索产品准入和商业化运营的 初步规则定义。 催化二:技术快速迭代,成本有效降低。行业核心参入者正逐步推动技术突破、优化供应链、维 持有效的投入产出水平,促使Robotaxi单位服务成本逐步下降。 催化三:玩家加速推进。特斯拉预计于24年8月发布自身Robotaxi,并于2025H2正式开启量产 落地,2026年起北美市场普及。国内百度、如祺、文远等玩家也在加速推进落地,完善出行服务 运营和车辆服务运营体系,占领消费者心智。

政策+技术加持,运营体系完善,规模化量产可期

三阶段政策门槛放宽,技术进步支持规模化降本,先进厂商积极探索商业化运营服务体系。第一阶段:技术初步成熟,政策开放试点(2022~2026年)。当前国内已在一线城市以及部分 二线城市开放Robotaxi试点运营以及准入牌照,百度萝卜快跑在武汉部分路段开启运营;同时, 匹配“车路云”的道路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支持规范化落地运营。 第二阶段:随技术成熟支持规模化量产,牌照门槛放宽,车型量产加速(2026~2029年)。 OEM主机厂与智驾技术企业推动L4级别自动驾驶功能落地,政策放宽下玩家批量涌入,产批规模 迅速提升。第三阶段:运营体系逐步完善,金融保险/售后体验/远程监控/资产增值等业务规范化运行。 (2030年+)围绕Robotaxi提升出行效率后的系列衍生业务持续开拓,商业化体系构建完成,智 驾技术公司/OEM主机厂和出行运营平台同步受益。

三、Robotaxi如何进行商业变现?

智驾技术升级催生无人运营Robotaxi,进一步降本

以网约车为代表的线上智慧出行借助互联网便利性的优势提升用户打车效率和使用体验,网约 车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展望未来,随【软硬件技术升级+政策限制放宽】,Robotaxi有望凭借 【低成本+高效率】的出行优势实现自身渗透率的迅速提升,成为未来更明确的发展趋势。 L4及以上智能驾驶技术进步并普及是Robotaxi商业化落地的大前提。根据第三方机构预测,国 内L4/5级智能驾驶渗透率预计于2026~2027年出现拐点性质爆发性增长,2030年渗透率提升 至接近10%(以所有当年新增销售车辆为基数)。

共享出行占比增加,线上智慧出行逐步成为趋势

线上智慧出行(网约车)占国内共享出行比 例迅速增加,从2020年34%至2023年提升 至43%,移动互联网普及趋势提升消费者 对网约车的使用频率,网约车用户规模从 2020年3.65亿人提升至2023年5.28亿人。 网约车相比出租车:具备客单价更低+里程 相对更短的特征,凭借更低客单均价获得更 高单日订单量。2020~2023年国内网约车 保有量从112增加至279万台,网约车司机 数目至2024年5月增加至700万人以上;相 比而言,出租车整体保有量相对稳定。

测算B端:2026年起Robotaxi或可开启规模化运营

Robotaxi【车效提升+人效提升】驱动的客单均价迅速下滑是渗透率快速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 根据我们测算,2026年为国内Robotaxi起量的质变元年,当年渗透率0.2%,客单价下滑至26元 /次,全行业Robotaxi保有量提升至10万辆左右,日均订单提升至1台+,用户初步接受。 2027~2030年行业迅速变化,Robotaxi渗透率快速提升,保有量由10万台增加值300万台左右 (考虑自2029年起的规模化淘汰),同步伴随客单均价持续下滑至低于出租/网约车,年化订单 总数200亿单以上,规模化运营或将完全落地。

测算C端:自购车辆用于Robotaxi可持续创收

展望中长期,自购车辆用于Robotaxi运营或成为部分中低端【车辆工具化】车型车主的更优选择。 核心假设如下:1)Robotaxi单公里出行成本未来下降至1元;2)自用车辆年均行驶里程2万KM,中性预期Robotaxi用车年均行驶里程12万KM,其中10万km可用于共享出行;3)考虑自购车共 享化过程的摩擦成本,自购Robotaxi载客率低于专业Robotaxi(80%);4)保养费/保险费/年 均折旧等随行驶路程加长而增加。

四、Robotaxi对于特斯拉的意义如何?

不同运营模式比较:短期拼技术,长期控流量

B2C运营平台核心竞争力围绕“技术”+“流量”两大维度。 自有车辆运营模式凭借“数据全链条闭环”保持技术持续领先,但以OEM主机厂/智驾技术公司 为代表的自运营模式玩家需要保证高销量来维持规模效应。 聚合型平台模式凭借自身专业的“流量掌控+精准需求匹配”优势进一步凸显,但短期尚未标准 化的Robotaxi服务待定的运营管理问题较为明显。 混合型平台模式相对兼容,基于网约车业务已掌握坚实的用户基盘和真实场景的运营经验和数据 资产,能使长尾和边缘场景数据得到有效收集和闭环反馈,促进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并通过真实 用户需求形成精准的用户洞察,长期持续地培育市场。

自运营与聚合型模式或为中长期竞争力玩家

整体运营模式方面,Robotaxi平台商凭借降低驾驶员支出,提升载客率实现系统性降本;平台通 过更低的定价模式吸引用户,同时保证自身相对传统人工驾驶员模式更高的盈利水平。 我们认为,混合型模式短期落地更快;中长期来看,自运营以及聚合型平台将凭借更加专业化的 竞争力主导Robotaxi行业发展。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获取精品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立即登录请点击下方图片进入“未来智库” 小程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