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妇幼保健院西院开设了母婴康复中心,据了解,这一模式为安徽医院首创,填补了安徽省三甲公立医院产后母婴康复月子中心的空白。
作者|小湘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又一家三甲公立医院开月子中心了!
据合肥热线报道,近日,安徽省妇幼保健院西院开设了母婴康复中心。据了解,这一模式为安徽医院首创,填补了安徽省三甲公立医院产后母婴康复月子中心的空白。
该院党委书记介绍,作为一家三甲专科妇幼医院发挥妇幼保健资源优势,探索这种新的服务模式,提供高端母婴医疗、护理、康复等,为全省产后妈妈打造健康的医养环境。
其实,公立医院开设月子中心不是新鲜事儿,近年来,多家公立医院相继开设月子中心,不乏多家三级医院的身影。
就在12月1日,长兴县妇幼保健院(三级医院)月子中心揭牌,据介绍,这也是该市首家公立医院专业月子中心;今年5月份,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城医院开设了曲靖首家三甲公立医院月子中心;4月份,由绵阳妇幼保健院打造的首家公立医院月子中心投入使用。
而在2018年,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月子中心开业;2017年,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月子中心运营,填补了云南省公立医院无月子服务中心的空白。
公开资料显示,公立医院开设月子中心的报道最早出现在2012年,当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母婴养育中心在该院番禺院区悄然开业,这是广州地区第一家由公立三甲医院在院内开办的“月子中心”。当时曾因公立医院开设VIP服务,每月收费8万余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
民营医院多个领域“饭碗”被抢
产后康复这一领域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或许可以从一组数据中得以体现。据艾媒数据中心数据,2013年以来,中国月子中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中国月子中心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达到142.2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209.6亿元,2023年将达272.2亿元。
从机构数量方面看,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月子中心数量在7300家以上,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目前正逐步向中小城市扩散。
据调查,“月子中心”运营的形式之一,是依托民营医院产科提供较为“专业”的月子服务,也因此,一些民营医院产科及妇产专科民营医院开设了这类中心,为产妇提供具有特色的高端医疗服务。不过,随着公立医院逐渐杀入这一市场,有言论指出,民营医院这一领域的“饭碗”又可能要被公立医院“
抢
”了。
除了产后康复,据了解,民营医院高端妇产科的市场,也在被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蚕食。西部省某地市级高端私立妇产专科医院院长就曾向《看医界》“诉苦”:在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和医联体的双重围剿下,原本以高端化服务为特色的医院,市场空间被大大挤占,业务现呈下滑趋势。
据该院长介绍,医院原本是企业医院,改制后定位当地“第一高端妇产科医院”,通过特色化的服务逐渐取得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成立近10年,年新生儿分娩量从最初的300例上升到2000多例,排名也曾长期占据当地第二名,仅次于该市人民医院。
但好景不长,自从该市妇幼保健院开展特需服务以后,由于价格相近,且为公立医院,不少当地产妇直接被分流过去。目前,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年分娩量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医院。
令这名院长感到无奈的是,本来寻求差异化竞争,却没想到公立医院一旦反应过来,自己当真有些招架乏力。而且,该市妇幼保健院还加入了省内医联体,一些县域居民也被其收入囊中。更为尴尬的是,该市距离省城市中心也不过1小时车程,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干脆选择到公立医院特需部分娩。
而在一次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管理学术年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社会办医管理分会副主任韩晓峰介绍,河南省一家知名的省属公立三甲医院开设治疗脱发、白癜风这类民营医院的主打科室。从目前看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公立医院争抢私立医院生存地盘的现象。
不少省市放开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后,公立医院不仅可以和私立医院比拼就医环境,还能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价格策略,而他们手握的专家资源更是攻城略地的杀手锏。
公立医院亏损加大,盯上特需服务
事实上,重大利空还远远不止这些,今年以来,疫情对公立医院运营影响巨大。年初疫情最严重的2月份,据艾力彼调查数据,国内医院的业务量和营收普遍出现下滑,其中近8成医院的门诊量同比下滑40%以上,超半数医院住院量同比下滑50%以上,手术量下滑60%以上的医院占比也过半。
即便疫情防控已经常态化,公立医院逐步进入恢复期,但亏损压力依旧巨大。据八点健闻报道,南京一家大型三甲公立医院管理层诉苦,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今年以来医院有接近3个亿的负数。
在这样的形势下,公立医院
有了更为现
实的考虑,
盯上市场空间巨大、原本是不少民营医院主打的领域。
“
更惨的是,
不少地方的政策开始对于公立医院的一些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了,实行自主定价。
”
一位业内人
士对《看医界》说。
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关于放开北京市公立医疗机构特需医疗服务价格的通知》,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北京市放开特需医疗服务、新增医疗服务和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由医院自主定价。
曾经政府层面还推过一段时间的剥离公立医院特需医疗业务,对于这一块肥厚的医疗市场,不少资本甚至重金布局,就眼巴巴地等着剥离公立医院特许的政策落地。但悲剧的是,等来的却是放开公立医院特需定价。
这意味着,特需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公立医院的重要财源地位。能赚钱了,公立医院也很可能会继续加强特需医疗服务的市场供给,搞高端医疗的民营医院日子或将更不好过。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
PS: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您对三甲医院开设月子中心 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
言评论,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