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酒哥
最早并享誉业界的葡萄酒文化自媒体,坚持“品味就是影响力”的宗旨,每天一篇用心好文,让你不仅懂酒,更懂品质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酒哥

太过浓郁的“橡木味儿”,其实是烂酒的标志?

酒哥  · 公众号  ·  · 2017-12-08 21:3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这款葡萄酒没进过橡木桶?品质肯定不怎么样!”

“这酒不错,桶味很浓郁,品质很高……”


关于上述偏见,相信你在不少场合都遇见过,究其原因,还是大家对葡萄酒的陌生造成的。



这些年,酒哥发现人们对葡萄酒好坏的评判标准 ,从“法国酒最好”——“橡木桶味浓的酒好”——“瓶身越重、瓶底凹槽越深的酒越好”——“挂杯好的酒好”——“木箱装的酒好”——到“只喝波尔多”,各种观念层出不穷……


而这些人,不知在何时被何人忽悠,还是一路错下去。倘若你把正确的理念告诉他,他反倒是急赤白脸的与你争辩。


很多人不是争对错,而是争回“面子”罢了。


橡木桶味已经过时了……



这些年,人们对橡木桶味的追寻,就像时尚界对格子大衣、对垫肩的追寻一样,潮流的起起伏伏并不能判断酒本身的好坏,只能说一段时间内,流行什么风格。


曾几何时, 法兰西腔调(精炼、浓度集中、带有橡木味的葡萄酒) 风靡了古老酿酒国意大利,但潮流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如今使用大橡木桶的传统又开始复兴!


譬如,意大利人发现,由于酒液更多,接触到橡木的酒占比更少,所以在500升大桶中陈化的酒非常细腻精致,而细腻度和精致度正符合当今的审美潮流。


当审美趋同,大家都在追寻橡木味的时候,就是橡木味盛极而衰的开始。



橡木桶味有点像烘烤的气味,过于浓郁便会盖过酒本身的果香……


你对比一下夏布利的霞多丽和美国霞多丽,就会明白。前者风格轻盈,带有更多的花香和果香,和矿物质味道;后者肥胖浓厚、橡木味超浓重,而这味道,对于喜欢清新的花果香气的人来说,有点“不堪重负”了。


你闻到的橡木味,不一定来自橡木桶



喝葡萄酒容易露怯,是许多人内心的共识。所以,才会出现有些人拿着鸡毛当令箭,把错误的知识刻意宣扬的心理。商家为了牟利,消费者不明就里。


不法商贩利用了这一点,大肆牟利。 因为橡木桶的价格高昂,所以,经过橡木桶工艺的葡萄酒往往会贴上更高的价格标签。而为了让更多的人以更低的价格品尝到“木头味”葡萄酒, 精明的商人发明了用橡木条、橡木片、橡木粉、甚至橡木精来赋予葡萄酒的“橡木味”


“你那么在意葡萄酒橡木味浓不浓,一看你就不懂”, 已经成了部分业内人的共识。他们认为, 消费者不懂才更有牟利空间,如果都懂了,甚至比酒商本人还懂,这钱会越来越难赚。



酒哥听过一个笑话,当然,这是真事儿:一哥们想转行,抱怨酒越来越难做……遥想他当年也曾叱咤风云,在某知名酒类批发市场搞了个档口做贴牌酒,他倒也坦诚,说过去一年能赚如今十年的钱,现在的消费者没那么好忽悠了……


当然,你可以把它当笑话听。如今,虽说市场越来越规范,但在二三四线城市,这样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那么,该有人问了,“酒哥,你说了橡木桶味那么多坏话,搞得我下次再闻到这味儿,都不知怎么判断了!”


好,那你继续往下看。。。


橡木桶,究竟赋予了葡萄酒什么样的个性?



既然,我们说橡木桶是用来增加葡萄酒的风味和复杂度,你判断一款酒好不好,要看这款酒的复杂度怎么样、平衡度怎么样、余味长不长等等。


简单易饮固然讨喜,但终究登不了大雅之堂。


至于说到 橡木桶对葡萄酒的影响,简单罗列成以下几方面:


(按橡木桶品种来分)

使用法国桶:单宁可能较柔和、古典

使用美国桶:单宁可能较厚实、现代

使用不锈钢桶:单宁可能轻薄



你还要知道 :与法国橡木桶相比,美国橡木桶具有成本低、木质颗粒粗、单宁含量低的特点,而且,美国桶对葡萄酒的香气和风味影响更明显,能够赋予葡萄酒香草、椰子、奶油类甜美气息。


法国桶则是业内的“黄金标准”,具有单宁含量高,木质颗粒细腻,对葡萄酒香气和风味影响含蓄内敛的特点。


(按橡木桶烘烤程度来分)

法国桶

轻烘烤:燻烤、矿物香气

中烘烤:焦糖、咖啡香气

中等偏重烘烤:肉豆蔻、烟燻、焦糖、皮革


美国桶

中等烘烤:椰子、奶油、糖果、香草

中等偏重烘烤:巧克力、摩卡、烤棉花糖



关于橡木桶的烘烤,你要理解这几句话 :轻度烘烤赋予葡萄酒来自橡木本身的风味;中度烘烤赋予葡萄酒更多烟熏、烘烤类风味;烘烤程度越重,对葡萄酒的色泽、香气、风味和整体风格影响越明显;葡萄酒几乎没有只用到重烘烤的橡木桶,一是会压过葡萄酒本身的风味,而是喝不出风土的不同。


(按新旧橡木桶来分)

新桶:酒体较厚实、耐存放,单宁或风味较明显;

旧桶:酒体较纤细,单宁或风味较清淡


很多酒粉问过酒哥——为什么许多葡萄酒使用一定比例的新、旧橡木桶? 比如,三分之一的葡萄酒在新橡木桶中熟成,三分之二的葡萄酒在旧橡木桶中熟成,然后将二者进行调配。 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葡萄酒的风味和复杂度,同时控制酿酒成本。


很多好酒不需要使用橡木桶!



“木桶味追随者”们忽视了一点,并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适合橡木桶陈酿,尤其是使用新橡木桶培养。


比如:雷司令(Riesling)。很少使用橡木桶的雷司令,没有任何橡木味,也一样能酿造出非常精彩、非常昂贵的干白或甜白。所以,橡木桶对复杂优秀的佳酿来说,是可选项,不是必选项。


使用橡木桶就像是女人化妆,起到的是辅助和修饰的作用。



有的女人天生丽质,化妆反而掩盖了她的卓越和特别……


至于为什么说,浓到化不开的橡木桶味是烂酒的标志,我想,任何一个伟大的酿酒师,都不至于将自己的宝贝酿成一块木头吧!当然,一些刚装瓶的新年分名庄酒,橡木桶味也可能过于浓郁,但绝不可能霸占性的掩盖其他一切味道。当你闻到一款橡木味已经登峰造极的酒,那很可能是针对中国市场、中国某些人的特殊认知特有的“中国制造”,下次,别再轻易上当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