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5年2月1日起,赵本山将带着“赵家班”,进行世界巡演。有人直呼,看完得去烧香,“姥,我在美国看到赵本山了。”
有人羡慕,想把本山叫住,“叔,我铁岭的,大过年的您上哪去啊?”趁此机会,今天Sir决定把“想你的风吹到赵本山”。跟赵本山、范伟相比,梁朝伟都有明显的表演痕迹。(bushi)
在音乐圈,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让二追三”了20年,依然让人啄米。
△ 《漫长的季节》导演辛爽,是《马大帅》的铁杆粉丝在文学圈,《浮士德》也是好起来了,能跟《马大帅》平起平坐。“人类迄今为止,只有两部文艺作品说透了人对自身局限性的焦虑以及对这种焦虑的突破。一部是《浮士德》,另一部是《马大帅》 。”
哪怕是被视为“低级笑料”的谐音梗,在剧里都能玩出花来——马大帅(赵本山 饰)刚进城,被人诬陷造假钞,被警察蜀黍请去喝茶。
不过。
逗得人直乐乎,还只是当时喜剧的基本功,尚未如当下这般成为奢侈品。
更值得人咂摸的是,笑完之后,《马大帅》留下的是什么。
为了3万块彩礼,马大帅将女儿小翠(孟真 饰)嫁给村长的儿子“茄子包”,即使小翠一点儿都不愿意。于是,读过书的小翠逃婚了,跑到城里投靠老舅范德彪(范伟 饰)。传统老旧思想与现代自由思想,在这对父女身上发生碰撞。
刚从监狱放出来的牛二(张小光 饰),上门骚扰前妻玉芬(王雅捷 饰)。他简直是流氓无产者的缩影,到处流窜生事,死猪不怕开水烫,村长都拿他没办法。玉芬的遭遇,也折射出农村独居女性所面临的危险与无助,为她进城生活埋下导火索。所以,农村只是如当下不少都市剧一般,成为“假恶丑”的背景板?
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马大帅,为了找回逃婚的女儿,他踏上了进城之路。
早几年就进城谋生的范德彪,人称“彪哥”,在维多利亚广场混得风生水起。刚出村,还没进城,马大帅的钱包就被车上的扒手摸去。吴肿,维多利亚广场总经理,在自家地盘被人狠揍一顿。
捡到百元大钞的马大帅,终于能在饭馆美美吃一顿,却立马被泼了一盆冷水:钱是假的。看到一脸怒气的老板,马大帅困惑不已:“这钱咋还能有假的呢?”着急忙慌报了警,结果发现是一场乌龙,对方打的是胰岛素,治糖尿病的。
假装成文化局的科长,去跟因提前退休而憋一肚子气的文化局局长聊天,借着“求指点”的名头,给好为人师的局长解闷。本来马大帅里外都不得劲,觉得在撒谎骗人,一言一行都透着心虚。马大帅头绑白布,哭得惊天动地,闻者伤心,听者落泪。真·亲生的孩子们,围坐在麻将桌上,打牌赌钱,只关心面上功夫够不够气派。而拿到赏钱的经纪人,转手就抽成50%,一脸分文不收的样子,将剩下的500给了马大帅。村里来的马大帅,不懂城市套路深,特实诚地问:您要不留点儿?
借着一个普通农民进城务工的故事,以底层小人物的视角,记录社会种种景象,上至官场,下至市井。社会正在转型,城乡发生碰撞,乡土的与都市的、中式的与西式的、传统的与新兴的共聚一堂。有堡子里的老炕,也有都市中的维多利亚广场;有猪肉炖粉条,也有咖啡小洋酒。
老一派的观念在瓦解,传统的价值观在失守,人情社会被利益市场冲击,新一代的规则尚在摸索。
宛如一锅东北大乱炖,可这也正是看似魔幻的现实生活本身。事实上,早在剧集播出时,《马大帅》就因为这个原因被央视禁播过。这样网友和专家的意见结合起来,似乎很容易得出结论——
它让一个农民进城出尽洋相,这丑化农村、丑化城市、丑化农民、丑化城里人啊……制片人赵刚策划《马大帅》时,是想拍一部讲述“三农问题”的系列剧:“《马大帅》第一部关于‘农民进城’,第二部是‘农民办企业’,第三部讲的则是进城农民马大帅重新回到农村。”在这样的创作初衷下,核心的人物形象,自然是农民,这也是本山大叔最为拿手的角色。
出生在农村,天生一副老太太脸,33岁初登春晚,就像耕了三十年的田。在《马大帅》中甫一出场,穿着簇新的中山装,可那低着头鞠着腰的样子,一看就是村里人。可马大帅并不是脸谱式农民,单纯的好或者单纯的坏,或者只是一个刘姥姥式卖丑的角色。因为范德彪对玉芬明目张胆自以为恋爱的恋爱,马大帅内心喝了好大一壶醋。
于是,一个农村小老头也像个毛头小伙子一样闹别扭、求抱抱。看到路上有钱,他不会搞拾金不昧那一套,他不仅捡钱,还捡得要面子。看到曾经啥也不是的小舅子,在自己面前装腔拿势,他也会耍下脾气。
还会反向拿捏范德彪,用年龄威胁德彪说出小翠的下落。
他会在玉芬摔伤了腰之后,一天打三份工,自己吃馒头。而这样的马大帅,不过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农民的缩影——赵本山既不是要创造一个道德模范,也不是要光当丑角,而是把一个活生生的农民以及他的生活逻辑搬到荧幕上来。2007年,“白云”宋丹丹和“黑土”赵本山彩排小品《策划》的时候。俩人就结尾黑土是否要收下“炒作费”,出现了不一的意见
赵本山则斩钉截铁地说,“这钱得留下,这是生活的惯性,你说的那个(不要钱),是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固然是一种美好追求,可为了理想主义,阉割人性的多面与生活的惯性,何尝不是一种膈应?
《马大帅》的成功,是因为遵循了生活的惯性,并且在生活的惯性下,诞生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人物。而所谓的“丑化”,不过是将人事物的明面、暗面与深深浅浅的灰色,都搬到台面上来。但,必须承认的是,在马大帅这条故事线上,生活的逻辑渐渐走样了。通过马大帅的城乡碰撞,深度呈现初代进城务工农民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给文化局局长陪聊,真相暴露之后,不仅没挨骂,还跟局长处成了哥们儿。看到马大帅一天打三份工,局长感动得连连表示:“以后老哥们有事找我。”
照顾脾气古怪的独居老人,能给老人家解开心结,还喜提遗产大礼包,大房子一幢,现金50万。一个本来反映农民进城困境的好剧,渐渐成为了“六旬老汉的逆袭人生”,有房有钱,逢凶化吉,总有贵人。在2011年的时候,豆瓣的评分还只是7.1,对于国产剧来说算不得高。与其说剧集本身有多好,不如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发现《马大帅》的现实“查重率”有多高。一个多月后,哑女被检查出了有身孕,马大帅发现了,觉得收留这事,“对方即便是残疾人,即便是自愿的也不行”,于是报警了。《马大帅》里面最能跨越时代,让现代年轻人感同身受的,还得是范德彪这个角色。他浮夸、咋呼、好面儿、爱吹嘘,特像饭桌上几杯酒下肚开始大侃特侃的叔辈。如果说,马大帅是“不求而得”的人生赢家,那么,范德彪是“求而不得”的失意者。“握不住的大奔、忘不掉的玉芬、打不赢的恶仗、放不下的自尊、炖不熟的豆角、回不去的青春。”事业、爱情、自我、青春,越想拥有什么,德彪越是失去什么。曾经,我们也有过梦想、有过野心,还有过行动,拼尽全力想鲤鱼跃龙门。德彪的失意者困境,和我们的失意者困境,出入还是有些大的。一个老友忽悠彪哥做生意,指着一块有个大坑的空地,画了一个大饼:
做个垂钓园,赚钓鱼佬的钱,这坑都挖现成的了,你往里跳就行。
可生活圈子狭窄简单的彪哥,哪里见过这险恶的熟人作案?信息壁垒,导致懵懂无知的彪哥上了一当又一当,当当不一样。在网络资讯发达、抱着手机不离手的时代,我们的失落,反而是因为知道的太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与你的实际生活能发生关联的,少之又少。如果彪哥老老实实跟着吴肿混事业,脚踏实地跟桂英谈恋爱,他也不至于跌进大坑里。可彪哥的心气劲儿,让他豪气地对吴肿的橄榄枝摆摆手,把桂英的饭店一作再作。所以,彪哥的失意,是因为他的不甘心、不满足、求上进,真·东北浮士德。
工作,35岁还有就行;休息日,大小周也能接受;健康,没大病就行;生活,过得去就行……德彪,是站在铁轨上,看着火车远去而不甘心的崔明亮。我们,是歪坐在沙发上,甘于平庸、心理年龄已经老去的崔明亮。现在我们回看《马大帅》,以及对《马大帅》的追捧,其实有时候并不在作品本身。说到这里,Sir想起来第二部里,范德彪掉进坑里,做的一场噩梦。吴总的维多利亚破产了,小翠找了个又老又丑的老头儿,马大帅的破学校负债累累,桂英跟自己离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