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象公会
精神鸦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技日报  ·  圆满完成!刷新纪录! ·  4 天前  
科技日报  ·  圆满完成!刷新纪录! ·  4 天前  
李楠或kkk  ·  #用 AI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象公会

你不会喜欢文明的中国主场|大象公会

大象公会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3-24 22:44

正文

中国队的主场曾是全世界最文明的主场,但是谁会怀念它呢?


文|杜修琪 贾敬贤


3 月 23 日晚,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长沙主场 1:0 击败了强大的韩国队,令许多人感到惊喜。


负面消息也随之而来,央视解说员刘嘉远在央视一档前瞻节目中,呼吁球迷晚上去韩国队下榻的酒店门口放炮,让韩国球员晚上睡不好。据当晚住在同一酒店 30 层的网友爆料称,真的有球迷这么干了:凌晨两点开始,楼下的鞭炮 10 分钟一放,虽对韩国队惊扰效果不明,但至少把他吵得很恼火。



但是,球赛东道主使出“盘外招”帮助主队,早已不是奇闻。2010 年,巴塞罗那队球迷就用鞭炮骚扰过前来参加欧冠对决的国际米兰队;2014 年世界杯预选赛附加赛,瑞典球迷也以喧闹打扰客队葡萄牙队休息。至于训练场条件差、训练场停电、安排酒店条件不佳、场地浇水过多,如今也成了中超球队客战亚冠的家常便饭。


▍足坛名帅穆里尼奥批评以色列特拉维夫马卡比队的草皮状况,但草皮问题是穆里尼奥最常用的盘外招,对决弱队与技术型强队时还有两套不同策略


因此,要较真的话,中国足球的诡异之处并不是用了盘外招,而是国内联赛如火如荼,黑哨、昏哨、球迷斗殴都常被抱怨的情况下,国内舆论为何还对盘外招如此陌生?


难以成熟的球迷文化


2004 年,在 A3 冠军杯的一场上海德比战中,上海国际队主将祁宏被球迷抛掷的一根鼓槌击中面颊,当场倒地,在场上趴了两分钟都没能站起来。这是中国足球不多的著名盘外招事件之一。


▍身穿上海国际队球衣的祁宏


这根飞行的鼓槌来自“蓝魔”球迷协会的看台,“蓝魔”是上海申花队的球迷俱乐部,在当时还是一个自发组织。祁宏原为申花中场核心,从申花转会同城对手后依然发挥突出,自然成为“蓝魔”球迷的眼中钉。事后,蓝魔被足协叫停,最后在申花成为其主管,上海足协对其注册之后,经过两个月限期整改才恢复。


但即便经历过这样的坎坷,蓝魔如今仍然称得上是中国最为成熟的球迷组织之一。而只有成熟的有组织的球迷文化,才能让并不光彩的盘外招在一支球队的主场屡屡出现。


▍申花看台


如前述给国际米兰放鞭炮的巴塞罗那球迷,不光有加泰罗尼亚语写成的队歌“El Cant del Barça”,甚至还有“喉舌”媒体《每日体育报》——其联赛死敌皇家马德里则针锋相对地拥有“喉舌”《马卡报》。


▍1974 年,巴塞罗那队队歌


而要形成成熟的球迷文化,仰仗的其实是地区性的社会认同,巴塞罗那队长盛不衰,跟加泰罗尼亚一直存在的分离情结不无关系。


▍前巴塞罗那主帅瓜迪奥拉在加泰独立公投投票


中国当然也有自己独特的地域认同,以至于带有“地图炮”色彩的文章永远都能成为热门。但这样的认同却没能与职业足球俱乐部系于一体。


在很多情况下,整个俱乐部连同冠名权都卖给了赞助商,一旦赞助商的经营策略有变,或一旦促使赞助商投资足球的政策有变,俱乐部往往就会被抛给下家,进而被迫改名。从东北球队变成江南球队、从福建球队变成河北球队一点也不稀奇,最倒霉者干脆会在无人接手的情况下就地解散。


▍曾经引领中国球迷文化的四川全兴和陕西国力最后都落得解散收场


地域认同与俱乐部的关联程度直接决定了中国球迷文化的巨大差异。例如培育出蓝魔球迷会的上海申花,赞助商虽数度易主,如今的正式名称已变成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至少还保留了申花二字,方便他们继续简称“上海申花”。



而那支曾经让他们仇恨的上海国际队,却先是变成上海永大,继而变成西安浐灞国际,再变成贵州人和,现在是北京人和足球俱乐部,一支中甲球队。


幸运的是,随着中国城市房价飞速上涨,各地足球俱乐部都逐渐被本地势力强大的地产商接手,连顶级联赛里最为坚挺的北京国安也不例外。只要这些俱乐部主场周围的房价长盛不衰,持续参加中超砸钱竞赛对它们应该不会有太大压力。


世界最文明的观众


不过,中国并不是从未有过独特的主场文化,几十年前,中国队主场的文明程度曾举世独一无二,甚至到了骇人的程度。


1970 年 8 月 16 日,CCTV 转播中国队与朝鲜队的乒乓球比赛,一旦碰到要出现比分的场景,镜头立刻被切换。解说员忙着念卡片上中国和朝鲜的友好邦交历史,每局比赛不播报比分,也不播报最后的输赢。观众为双方的得分都热烈鼓掌,最后,比赛在友好的氛围中结束。


▍“银球传友谊”海报


这是文革中第一次恢复国际比赛直播。这种友好的转播模式持续了一年,直到1971 年 4 月美国乒乓球队来华,才开始播报比分。


除乒乓球赛场上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六七十年代篮球场上也有一句口号:“讲友谊,为双方鼓掌”,这种不分主客,进球一律鼓掌的奇特文化,往往让来访的东方阵营和第三世界友好国家的球队摸不着头脑,等比赛结束后才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绿军装、劳动布、的确良们占据看台,面色紧张的书记、指导员们保证赛场观众席上的纪律,于是,整齐划一的鼓掌是球场文化的唯一标识。20 世纪初由教会学校引入中国的拉拉队、贴彩带、乐队助威等体育文化,早已消失得干干净净。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严肃活泼的场面,因为体育早已与娱乐无关,而是一项庄严的国家事业——1949 年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成了中国体育事业的主要目的,所有比赛都被纳入国家行政体系管理,它只允许培养国家所允许的集体意识,不可能给各种天然的小集体认同留下任何空间。



这时的中国观众大概是全世界最文明的观众,不激动、无感情倾向、为所有运动员平等地加油助威。通常篮球、足球等大型比赛,赛前双方会互相表示致敬学习,比赛时,麦克风前的广播员不分青红皂白鼓动观众为双方加油,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后来 CCTV 春晚的领掌员。


一切从不文明开始


1985 年 5 月 19 日,世界杯亚洲区外围赛的一场关键比赛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进行,结果,中国队 1:2 输给香港队,失去了小组出线资格。赛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球迷骚乱爆发了。


球迷们先是从看台上向球场投掷杂物,之后一些人开始在球场外捣乱,有人掀翻了球队大巴,并且沿街破坏物品,同时,一些球迷还要求国家队主教练和足协主席出来和他们对话。


次日,《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强调“这次违法事件是首都自建国以来体育比赛中发生的一起最恶劣的事件,性质是严重的,在国内外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损害了国家的声誉”,评论员认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精神文明教育不够”,骚乱被定性为“有组织的破坏活动”。


▍5·19 事件后,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报道


5·19 事件是中国球场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文明看球”不但是官方的看法,也是文化人的看法。作家刘心武在其报告文学《5·19 长镜头》结尾写道:


“倘若 5·19 那天球赛结束,看台上的中国观众都心平气和地为双方的精彩表演鼓掌,然后极有秩序地、迅速地鱼贯而出,并纷纷微笑着各自回家,全世界和我们自己,对我们这个民族该做出怎样的评价呢?”


不过外界的想法或许和刘心武正好相反。率领香港队意外战胜中国队的郭家明教练却认为,球迷骚乱不但是正常现象,甚至有积极的象征意义:“从在球场里面看这个球迷反映,已经看到我们中国的开放已经到那个地步。”


此事件影响之一,是此后国内足球比赛时球场边上站着一排背对球场的武警。但官方和刘心武期待的那种世界独一无二的文明却再也不能靠强力修复重现,中国球场内外逐渐出现粗口、谩骂、斗殴,以及近来的盘外招。


如果你热爱正常的体育,那盘外招的出现恐怕算是进步,虽然这或许有损中国球迷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