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管锥一见
我是一名来自素有吴头楚尾、湖山依依、慢城曼曼的南京高淳的初中教师。有诗在此: 感遇 城北新区道路宽,路桥底下水满满。 农田里荒芜不乱,杂草野花茂又繁。 路中央车辆翻翻,十里花香引人观。 不远处在建大厦,机器隆隆日夜干。 高铁秋行期可盼,来去方便有人玩。 江南水乡何处选,吴头楚尾有城慢。 梦里家山有家园,蓝天绿水有青山。 人们有欢不再烦,高淳迎来大发展。 高山无处寻,淳风此地有。 好水好风光。真心把你留。 云海白茫茫,湖水颤悠悠。 美女倚阑干,微波信难求。 我的箴言有: 一个善良的人纵然迷惘,但他终究会走上正途。 个性之解放即自由之表达,我们要学会自由的表达,真心的表达,勇敢的表达。 生活之形式可以赋之以生命的内涵。 承受孤独的自我,才能拥有内心的福祉。 一个人要在充满自信的内心世界里放大和渺小自己。放大自己的自由和安宁,渺小自己的名利和私欲。 我简书上所发文章都是自创,愿与志同道合者携手,成为好文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管锥一见

逻辑困惑之浅思——今晨与一文友的讨论

管锥一见  · 简书  ·  · 2017-11-14 09:3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上周购了牛津大学通识读本《简明逻辑学》,并非一般的形式逻辑,三段论之类的东西,金岳霖的《论道》《知识论》都是大学问,但不能简单的以为个把月能把它们看懂吃透,一个人养成富有思辩逻辑的思考是重要的,中国人整体上不具备这个能力,逻辑并不是只强调秩序,也强调自由。

昨天我发文与五花马商榷《知识是力量,良知是方向》文章标题犯了概念认识与逻辑的错误,良知的秩序范畴里包涵了知识,知识概念与范畴的秩序里自然延伸出知识的功能和作用。这句话2015年时出自鲍鹏山之口,但是这句话存有错误之处,缺乏概念与逻辑的思辩,他认为“知识是力量”是一个综合判断是错误的,其实知识生成力量是先验的分析判断,知识有力量不是靠推理得来,而是本身就自然延伸的。因为许多知识来自于经验,经验指导行为。比如我们讲太阳有能量,而不能讲太阳是能量。应该说知识有力量才对,许多国人还把他的话当经典,真是缺乏逻辑理性。

对于鲍鹏山这样所谓的教授学者,我很不欣赏,他不是一个真正的治学者,而是用现代行为学的角度评判古代先贤的人格与思想,比如他批商鞅《商君书》,商鞅在当时是一个划时代具有改革思想和富国强兵治国之大才之人,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实干家,今人应该尊重他的人格的伟大,而不是一味地贬低他。韩愈《原道》说要把儒学以外的思想著作全烧掉,批老子,更是荒唐至极。古代中国的优秀文化它是一个生态系统,不是哪一家独具光辉,许多古人深度的思考对我们后人都有影响和借鉴性 ,今人要重来那样的深度思考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现代人不能简单地用现代人的逻辑理解古代人的逻辑。

其实数理逻辑缺乏人文性,形式逻辑太枯燥,现在也有非形式逻辑,逻辑更多的只是文化的特有的现象,不同文化有各自的逻辑,当然科学实验论证推理的逻辑是非常具有严谨性的,值得推广。

建议读金岳霖的两部书,他说一个从事哲学的人,不仅仅是学习思考,更重要的是践行。这一点,当今一般的学者教授是没有的。许多学者教授知识把它当成了生存的工具。有的还在试图统治我们的思想和意识。所以思辩的逻辑帮助我们独立的思考,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您是一位非常好学的年轻姑娘,如果从狭隘的行为学上看待我们的行为,我们要思考好学习为了什么?也许这不仅仅是知识经验的获得,而是为了求得更多做人做事的良知,这一点不是你告诉我的,他告诉我的,或者某一个大家告诉我的,而是靠自己共鸣与感悟生成出来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