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刻画
原创短视频节目,聚焦生活方式及艺术,致一切美好事物。
51好读  ›  专栏  ›  刻画

台湾不止有云门舞集,还有优人神鼓

刻画  · 公众号  · 视频  · 2017-09-05 15:03

正文

人 物

SOMEONE



一棒如金刚王宝剑

一棒如拨草寻蛇

一棒如踞地狮子吼

一棒不作一棒用

在龙应台看来,“优人神鼓是台湾最值得推荐的表演团体”,原因是“他们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是表演,什么是剧场、音乐和舞蹈”。

杨丽萍看过优人神鼓的演出之后说:“非常敬佩这种道艺合一、用整个生命去舞蹈、人与自然结合的风格,在其中看到了禅意,不虚此行。”

2003年,香港导演毕国智偶然间了解到了优人神鼓,大为震撼,花了4年时间筹备,邀请梁家辉、李心洁、张耀扬、曾江仪等明星加盟,拍成影片《战·鼓》(又名禅打),梁家辉凭借此片摘得当年金马奖最佳男配角的桂冠。

向右滑动查看图片

优人神鼓1988年创团,十年积累之后,迎来艺术爆发:

1998年,作品《听海之心》被法国《世界日报》评为当年阿维尼翁艺术节“最佳节目” ;

2002年,《金刚心》获第一届台新艺术奖“表演艺术类首奖”;

2008年,剧团获第十二届台北文化奖……

——


优人神鼓的创团人是刘若瑀。

她出生于1956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她曾是台湾舞台表演界的新星。大学里,她修习了4年京剧,师父哈元章是马连良的师弟。大学还没毕业,她就加入了金士杰的兰陵剧坊,出演女主角,1980年,因为《荷珠新配》这部戏,台湾的小剧场运动拉开帷幕,她也一炮而红,连演33场。1986年,赖声川首版《暗恋桃花源》里,她饰演春花。

优人神鼓 艺术总监

刘若瑀

1982年,她成为台湾广播电视金钟奖的“最佳女艺人”。同年,她去纽约大学艺术学院进修表演,与李安是同学,李安的毕业大戏《分界线》,便是请她出演女主角。

1983年与波兰戏剧大师格罗托夫斯基的相遇,是她一生中的转折点。当时,格氏来纽约大学甄选学员,刘若瑀从200多人中被选中 ,参加为期两周的表演工作坊。工作坊结束之后,她为格罗托夫斯基的表演观念“深感震撼”,便又追随他去了加州的山里,在那里呆了一年。


人们称格罗托夫斯基的表演训练营是“魔鬼训练营”。在野外的荒原和山谷中,刘若瑀和其他人一样,要学习如何像野生动物一样的生存,攀爬、跳跃、蹲伏……风吹日晒,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 就是要抛去身上的表演性,激发出人身体里的动物性。 同样一个摔,寻常的训练都得准备一个垫子,我们上山训练的时候则完全不用。一只狮子如果要跳跃,哪里会想要做准备呀,就是跳嘛。”

然而,在格氏身边,刘若瑀受到的最大启发是对一个简单问题的追问:“我是谁?”

有一次,格罗托夫斯基让学生们交一个神秘剧的作业,刘若瑀知道格氏对老庄哲学很感兴趣,于是便做了一个《庄周梦蝶》。作业交上去以后,她的自我感觉本来挺好,没想到格罗托夫斯基反问她:“到底是谁在做梦?是你,还是庄子?”这个问题把刘若瑀问傻了,她从未想过,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和自己是什么样的联系。

临近结业时,格罗托夫斯基又给了学生们一个题目,回忆儿时听到的第一首童谣,然后把它改编成一个短剧。然而,刘若瑀想了很久,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我从小在眷村长大,我的父母是1949年从河北过去台湾的,家里也没有老人带,和祖先文化是断层的。”

最后,她选择了陆游的《钗头凤》,以一种理性分析的方式,完成了作品。然而,格氏一眼将她看穿,点评她说,“你是一个西化的中国人。”


原因呢?“ 面对一个任务,整个东方世界的传统是直接先去做,在做的过程当中,慢慢领会其中的精神和深意,而不是先透过头脑提出很多的疑问或者问题。而西方的方式,则是相反的,是从头脑出发的。


“这句话对我来讲,简直就是当头棒喝。”刘若瑀回忆说。“因为这句话,我回台湾之后,告诉自己,我想要重新长大。我感受到在我的成长过程当中,和自己的文化实际上是脱节的。”她痛感自己其实是一个“白芯”的中国人,“骨子里接受的完全是西化的教育,却忘记了如何与自己的先人沟通。”

——

1988年,她在台湾创建了优人神鼓,时称“优剧场”。受格氏表演理念的影响,她把剧团选址在台北郊区的木栅老泉山,远离闹市,亲近山林。“这个山到目前为止仍然只有一个简单的亭子,没门没窗,只有一个小房间放道具。所以可以说,优人神鼓的团员们基本上就是在山林中训练。下雨下雪,我们的身心时时刻刻都在接受和感知大自然的变化。”

建团之初,刘若瑀寻访了很多老先生,从他们身上找寻可以借鉴的传统文化,包括歌仔戏、八家将、烧王船、狮鼓等等。“优剧场”成立的前五年,更像是一个戏剧剧团,直到刘若瑀遇到了她的艺术伴侣、现任优人神鼓音乐总监的黄志群。

黄志群出生于马来西亚,自小修习击鼓和武术。1992年,遇到刘若瑀时,他在林怀民的云门舞集里跳舞。

上:通向剧场的山路

左:山林中的老泉山剧场

右:团员的修行方法之一——“云脚”

正是黄志群,确立了优人神鼓的特别的训练方式:先学打坐,再学击鼓。

黄志群曾经自以为自己非常了解打坐,毕竟,从少年时期开始,他每天就要打坐两三个小时,然而,直到在印度旅行时,他遇见了一位高僧,告诉他说,“你的打坐其实只是摸到了糖盒子,里面的糖是什么味道你一点儿都不知道呢。”

原本和刘若瑀说好,去印度一个月之后,回来加入优剧场。结果黄志群为了修习禅坐,一去就是半年。回来时,人瘦了20斤,目光炯炯,眼神清澈如同婴儿,一眼之下,刘若瑀几乎不认识这个人了。“他的举手投足,包括走路、吃饭,好像都是在觉知、观察自己的样子。”

“我看到黄老师禅坐之后的差别,也就感受到团员们似乎应该也透过这个过程来了解自己。 自己的内在达到宁静的时候,比较容易回到生命的原点,才能传达出最核心的力量。

1994年,刘若瑀和黄志群合作创作了作品《优人神鼓》,自此“优剧场”也更名为“优人神鼓”,意思是“在自己的宁静中击鼓”。

如今,每天早上九点,优人神鼓的团员们上山开始工作。到了之后先洒扫庭除,之后开始练习打坐或者拳术,下午再进行剧目的排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