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学术通讯
学术出版,评论闲聊,读书内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請捉緊年度盛事的尾巴】澳門幻彩耀濠江 ·  9 小时前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請捉緊年度盛事的尾巴】澳門幻彩耀濠江 ·  9 小时前  
AustinDatabases  ·  临时工:数据库人生路,如何救赎自己 -- ... ·  昨天  
爱浪客  ·  速度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学术通讯

毛尖 | 从酱油开始

三联学术通讯  · 公众号  ·  · 2018-12-14 09:23

正文

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银幕上找找,年轻人谈恋爱时,吃酱肉吗?不,年轻人不屑于吃那种看上去干巴巴的没有抒情能力的肉,在西方影像的传销下,红酒牛排才是说“我爱你”的保障,才是国际会谈的布景,才是更高级生活。上世纪70年代,我们的教科书就告诫过,“吃吃喝喝不是小事”,但是,四十多年过去,“吃的政治学”还有多少编导放心头?

··············

毛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著有《非常罪 非常美》《乱来》《例外》《有一只老虎在浴室》《夜短梦长》等。


从酱油开始



毛  尖

(原载于2012年10月11日《联合早报》)



甘阳老师喝到高潮时,突然拍一下桌子,铿锵宣告:中国文明的伟大复兴,要从酱油开始!我们咽下喉咙里的红酒,没敢大笑,心里觉得他是喝高了,但甘阳老师手敲桌子认真道:几年前,新加坡国大的研究团队就发布了,酱油能产生一种防氧化天然成分,专门消灭致癌物质游离基的活动,效果比起红酒高出六至十二倍。一言以蔽之,酱油的抗癌效果比红酒好多多多!


《舌尖上的中国》还在火头上,大家趁兴畅想了“酱油中国”:酱瓜酱菜酱萝卜,酱鸡酱鸭酱猪肉,再来一碗酱香饭……

人生就应该酱紫过啊!作为一个吃酱油长大的宁波人,听到这样的科研消息简直有了脱胎换骨感,因为怎么也没想到从清贫起步的酱油人生会比洋里洋气的红酒人生更健康。乖乖隆地冬,觥筹交错间,绅士美女各界要人举起酒杯,喝的不是红酒,是一小口酱油,欧,我们的层次丰富口感立体的深红色饮料!


可是,这么伟大的科研成果,我们中国人重视了吗?甘阳老师语气转沉痛,我们跟着叹息,这样的既能降低心脏病和神经病概率,又能降低动脉硬化和中风风险的中国调味品,既便宜又环保,既朴素又方便,如果好好地在全世界推广,顺手推动酱鸡酱鸭,顺手推动中国饮食,顺手中国文化,顺手……


顺手可以办好的事情,我们顺手让给红酒,让给牛排,让给西方,让掉了。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银幕上找找,年轻人谈恋爱时,吃酱肉吗?不,年轻人不屑于吃那种看上去干巴巴的没有抒情能力的肉,在西方影像的传销下,红酒牛排才是说“我爱你”的保障,才是国际会谈的布景,才是更高级生活。上世纪70年代,我们的教科书就告诫过,“吃吃喝喝不是小事”,但是,四十多年过去,“吃的政治学”还有多少编导放心头?


就说电视剧《浮沉》吧,说是表现国企改革的,但是,整部电视剧最华彩的乐章是什么,是里面的主人公在那里谈酒!陆帆,剧中的一个年轻外企精英,法国某红酒协会会员,遇到国企代表于志德,骨子里的优越感藏不住。不过,于志德懒洋洋地说,白酒呢,只喝DRC的蒙哈榭;红酒呢,他喜欢喝木桐,“1945年的木桐,一般起拍价就要三万美金,喝到嘴里,没有六位数字是下不来的。”一句话,陆帆软了。

陆帆软了,当然是编导先软了。编导软,当然是我们对红酒牛排这种东西软很久了。所以,重新召唤以酱油为先驱的中国饮食中国文化,实在是太重要了。


酱油酱油,多么能屈能伸的中国制造!一边,我们的想象力可以把它高高地放飞到五湖四海的宴会厅,宴会厅里的酒杯餐盘里,我们想象中国和中国生活被酱油带入抒情新高地,带入文化的崭新地平线;另一边,回到我们的舌尖,酱油,它依然可以和所有的食物搭配在一起,它依然是最合群的配料,或者说,它依然可以和前现代的一块猪肉在一起。而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文明有足够的信心,我们马上可以借酱油,再出发。


这一切,就像甘阳老师大力赞美的《舌尖上的中国》片头,那块水墨画般的猪肉,它可以是水墨画,也可以是猪肉;可以很高贵,也可以很平民;可以是资本图景,也可以是人民伙食;可以是传统,也可以是当下,是现在,是生活。



界世的你当不

只作你的肩膀

相关阅读

··············

文明·国家·大学(增订本)

甘阳 著

579页,精装

89 .00元,2018年5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2635


··············


甘阳  杭州人,知青出身,现任清华大学新雅讲席教授,新雅书院院长,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创院院长,重庆大学博雅学院创院总监。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秘书长。


··············


收录了近十多年来甘阳有关中国道路、当代思想状况和通识教育方面的文章、演讲和访谈近四十篇,比较全面地呈现了其对中华文明复兴和古今中西之争的深入思考,尤其是对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有着翔实明晰的梳理和讨论。


本次再版,在2012年初版的基础上增加了13篇文章,如《康有为与保守主义问题》《以家庭作为道德重建的中心》,以及有关通识和古典教育的若干篇文章,均为第一次结集出版。同时对初版的篇目安排有所调整。


··············


目    录

导论 从“民族-国家”走向“文明-国家”

上编 中国道路

社会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关于中国的软实力

三种传统的融会与中华文明复兴

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

再谈中国道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