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樂無如讀書 至要莫若教子
【译文】
经文:护己所短。
自谓文章莫与俦,一闻议论便为仇。
他年失职悲沦落,官势何能使到头。
注:
所谓“短”就是指在某一件事情上或某一种品行上,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所谓“护”就是掩饰。这比知过不改还糟糕。这是因为“知过不改”是因循旧习、懒惰懈怠而已,还有振作的时候。“护短”则把错误认为是正确的,开始时还只是骗别人,最后则是自己骗自己,这可以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而且“护短”不限于自己一身,有祖、父辈护子孙的短,势宦官僚护奴才的短,官府护吏胥的短。等到小病养成大患,后悔也就晚了。
案:
前朝有个胡某,文章拙劣,却侥幸登第,被任命为东乡知县。人们如有议论他的文章短处,就恨之入骨。当时名士艾南英品评天下诗文优劣,东乡有个姓张的,拿着他儿子的文章让他评审。艾南英一看笑说:“令郎假若遇到胡县令作考评阅卷老师,就一定能发迹。”张某惊问原因,艾南英说:“极其不通的人遇到极其不通的人,自然就会心心相印。”谁料那一科考试张某儿子的卷子正好是分到胡知县房中审阅,果然被推荐而考中了。姓张的带着儿子拜见恩师时,就把艾南英的话全部告诉了胡某。胡某拍案大怒,把艾南英的名字列到一个大盗的供认状中,申报上去,要捉拿严惩。艾南英想了很多办法也无法摆脱。忽有胡某的一个同年赴京路过东乡,艾南英就和他商量解脱的办法,那个人说;“此君一生护短,现在被你嘲笑,虽有苏秦、张仪的舌辩之才,也说不动他。先生你既然掌握着评定文章高下的权力,可快些将他乡试、会试时的文章加上好批语,选到文集中,我自然有办法解开你们的结怨。”于是就去拜访胡某。闲谈中那人说:“此地的艾南英先生与老兄是两贤相遇,定然是莫逆之交吧?”胡某愤怒地说:“这人是个大盗,等到批文下来就要捉拿正法”。那人说:“不要讲了,艾先生决不会行盗。纵然有这样不好的事,老兄也该念其为知己,从中援救,不应该自相践踏呀!”胡某说:“我怎么会和盗贼有知己之交呢?”那人说;“老兄还不知道呀?你乡试、会试的好文章,他都心服口服,刊印在某个集子中了,不是知己是什么呀?”胡某不信,差人到坊中找书来一看,果如所说,不觉大喜道:“我本来就知道艾先生不是盗贼,只是多有得罪了”。于是就和那人一同向艾南英谢罪,那个案也就消释了。后来胡某审理案件,有错大多不肯承认,被上司劾奏削去官职,终身潦倒。可见护短有什么好处呢?
附:
令狐綯任宰相时,曾经因一个旧事典故不明,去拜访温庭筠。庭筠回答说:“此典出于《南华经》,相公你理政之暇应该多读点古书。”令狐綯认为这是讥讽自己不学无术,于是上奏说温庭筠有才无行,不让他科考登第。庭筠因此一生坎坷。有诗道:“固知此憾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明朝徐阶,号存斋,曾往浙中督学,当时年不满三十。有一个士子文章中用了“颜苦孔卓”之语,徐阶批语说“杜撰”,将考卷列为四等。那个学生到领试卷时,拿着卷子请教说:“宗师的教导是应该的,但‘颜苦孔卓’确实是出自扬子《法言》,不是学生杜撰的。”徐阶马上起身站着说:“本道我侥幸取的功名太早,没有好好钻研学问,承你教导,获益非浅。”于是就把那生员改判为一等。当时远近传颂,以为美谈。徐阶后官到大学士,赠太师,谥号为“文贞”。子孙贵盛。
张乖崖在蜀中时,有个录事参军因病误了事,张乖崖让人对他说:“老啦,何不回家去?”第二天,参军就请求离开,还以诗作别,其中有句云:“秋光却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兴浓。”张公惊叹谢罪说:“幕僚有这样的才华而不知道,是我的过错。”当即安慰留下他来。
敬 请 访 问 : 马 来 西 亚 汉 学 院
《太上感应篇图说》- 连载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00:前言
01:得富灵验记
02:得贵灵验记
03:得寿灵验记
04:得子灵验记
05:祈病获痊灵验记
06:遇难成吉灵验记
07:散离复合灵验记
08:合宅同升灵验记
09: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10: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善报)
10: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恶报)
11: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12:算减则贫耗
13:多逢忧患
14:人皆恶之
15:刑祸随之
16:吉庆避之
17:恶星灾之
18:算尽则死
19: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20: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21: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22: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23: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24: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25:不履邪径
26:不欺暗室
27:积德累功
28:慈心于物(甲)
28:慈心于物(02)
28:慈心于物(03)
28:慈心于物(04)
28:慈心于物(05)
28:慈心于物(06)
28:慈心于物(07)
28:慈心于物(08)
28:慈心于物(09)
28:慈心于物(10)
28:慈心于物(11)
28:慈心于物(12)
28:慈心于物(13)
29:忠孝友悌
30:正己化人
31:矜孤恤寡
32:敬老怀幼
33: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34:宜悯人之凶(甲)
34:宜悯人之凶(乙)
35:乐人之善
36:济人之急
37:救人之危
38: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39:不彰人短
40:不炫己长
41:遏恶扬善
42:推多取少
43:受辱不怨
44:受宠若惊
45:施恩不求报
46:与人不追悔
47:所谓善人
48:人皆敬之
49:天道佑之
50:福禄随之
51:众邪远之
52:神灵卫之
53: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54: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56:以恶为能忍作残害
57:阴贼良善
58:暗侮君亲
59:慢其先生
60:叛其所事
61:诳诸无识
62:谤诸同学
63:虚诬诈伪
64:攻讦宗亲
65:刚强不仁狠戾自用
66:是非不当向背乖宜
67:虐下取功
68:谄上希旨
69:受恩不感
70:念怨不休
71:轻蔑天民
72:扰乱国政
73:赏及非义
74:刑及无辜
75:杀人取财
76:倾人取位
77:诛降戮服
78:贬正排贤
79:凌孤逼寡
80: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81:入轻为重,见杀加怒
82:知过不改
83:知善不为
84:自罪引他
85:壅塞方术
86:讪谤圣贤
87:侵凌道德
88: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
89:愿人有失
90:毁人成功
91:危人自安
92:减人自益
93:以恶易好
94:以私废公
95:窃人之能
96:蔽人之善
97:形人之丑
98:讦人之私
99:耗人货财
100:离人骨肉
101:侵人所爱
102:助人为非
103:逞志作威,辱人求胜
104:败人苗稼
105:破人婚姻
106:苟富而骄
107:苟免无耻
108:认恩推过
109:嫁祸卖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