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五道口
有用、有趣、有深度。专业团队追踪全球财经热点,精选影响您财富的资讯。优质阅读体验,投资必备神器。Read less, know mor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祝卫东谈高额彩礼问题 ·  10 小时前  
银行螺丝钉  ·  [2月24日]指数估值数据(港股科技股回调; ... ·  13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特朗普突然宣布:换人!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今夜,大涨! ·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刚刚!最高检、证监会,联合发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五道口

热搜上的「人肉开盒」事件,骇人细节流出:从没想过危险离我这么近…

金融五道口  · 公众号  ·  · 2024-06-30 00:00

正文

请大家 点击图片上方 财金新天地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 设为星标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作者 / 知否大叔

来源 / 知否大叔 (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最近在网上学到一个新词:人肉开盒,看完后后背发凉。
何为人肉开盒?
其实就 跟人肉搜索差不多。
只不过,人肉搜索搜的是线下,人肉开盒查的是线上。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账号,但这些账号在某些人群面前,毫无隐私。
就像是一个个盒子,可以随时被打开。
被开盒后,你的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工作地点、家人朋友、社交联系人、生活照等私人信息,全部都会被曝光。
甚至被做成大字报,煽动网民进行攻击谩骂。
而你,连对方姓甚名谁都不知道。




前两天,央视新闻曝光了一桩“人肉开盒”事件。
游戏博主小李(化名),经常在网上发布视频,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
一天,他突然收到陌生网友发来的图片。
图片中包括他的照片和家庭地址,手机号也被作为一个“教育热线”公布在网上。
那天过后,小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短信和电话轰炸。
生活被严重影响,小李只能换号,但骚扰并没有停止。
有人在他经常活动的网络平台,发布了很多侮辱他的视频。
小李从不在视频里露脸,更没在网上透漏过自己的隐私。

他百思不得其解,开盒者究竟跟自己有什么深仇大恨?
后来经过调查发现—— 打游戏时和某个玩家起了争执,发生了几句口角。
就这么点事,值得这么报复他?
对于网线另一端的人来说,值得。
他们享受开盒带来的快感,享受掌控他人命运的感觉。
他们将自己的快乐,残忍地凌驾于他人的痛苦之上。




“我一直在看着你,你回过头却空空如也。”
女主播小张(化名),直播时从不露脸,也未公开过自己的个人信息。
可有段时间,她的身份证照片,手机号、家庭地址、社保记录,都被公开在一个“人肉开盒”群里。
甚至连同事的开房信息,都赤裸裸地被列成表格,在网络上供人观赏。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随后,小张时不时会接到一些陌生电话。
一开始小张以为是快递或者外卖电话,但接通后,对方一句话也不说,几秒钟后挂断电话。
有时,电话会在深夜打来,接通后对方那边会有若隐若现的呼吸声和断断续续的电流声,极其渗人。
到了后面,电话少了,但恐怖升级了。
小张收到了一封通篇充满恐怖气息的邮件:
“一直在看…我什么都做不了,我只是看着你…”
除了这段文字,还配上了8双眼睛表情。
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有个人每天监视着你的一切,你在网络上的一举一动都被他们尽收眼底。
时不时的,还会给你打电话…
无声的威胁,更让人头皮发麻。
小张以为自己得罪了什么人,接下来的生活变得小心翼翼,唯恐某天大难临头。
但她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是,她被“人肉开盒”,其实没有任何原因。
刷到你的ID,觉得不爽,开你;
你的头像不符合我审美,开你;
你居然吃香菜,开你…
甚至还有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在群里随机挑选一个“幸运儿”,开个盒消遣消遣。
有开盒团伙扬言: 几十块,祖上三代姓甚名谁葬在哪里,都能给你查出来。
“没有理由,就是找点乐子。”




主持人杨迪就曾发文说,自己被“开盒”了。
每天都能接到各种各样的骚扰电话,无奈之下已经更换手机号。
你以为换了手机号就高枕无忧了吗?
他们仍不罢手。
看着高高在上的人被自己踩到了脚底下,阴沟的老鼠体会到了快感。
看谁不爽,他们就开谁。
清明节,他们跑到你家楼下烧纸,泼红油漆。
把你的照片P上花圈,挂在网络灵堂。
更没底线的,会趁机勒索。
要钱,甚至线下身体交易。
什么,你不同意?
那就把你在小网站的浏览记录,还有各种上不了台面的黑料公开,群发给你的微信列表。
让你社死,让你在亲朋好友面前抬不起头。
只是想想,都觉得可怕。




还有一些关于手机号码的风险事件,很多人都不知道。
湖北的小张上班途中手机不慎丢失了,因为快要迟到,就没有处理这个事。
等到下班去补了卡、买了新手机之后,他傻眼了。
他的所有社交账号被洗了个遍,支付宝、银行卡能登录的,被登了个遍。
就连微信好友,都被群发了借钱。
此时他才明白,这个时代,有了手机验证码,就有了一切…
湖北的小郑换了新手机号,就把旧号码卖掉了。
结果一个月后,他的朋友陆续收到短信,都是以他的名义,说手头紧,要借钱。
实际上,他根本没有跟朋友发过这样的消息。
他去咨询收购他手机号的平台,对方说号码转卖掉了。
可他想破头也想不明白,买他手机号的下家,到底怎么知道他的通讯录信息的…
还有北京的一位网友,新换了手机号第一次打车,结果打开app显示:
“您有一个230元的订单未支付。”
订单位置显示的是上海。
可他从未去过上海。
原来,这个订单是原号主的…
一句话,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手机号就像是我们的保险箱钥匙,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丢弃。
换号有风险,一定要谨慎。
否则,后患无穷。



2018年,湖北有一位叫邓玉峰的艺术家做了一场名为“私密”的展览。
展览内容刷新了无数人三观:
“34.6万武汉人的私密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码、家庭地址、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网购记录、车主详细信息、公司名称,甚至还有法人等等。”
更炸裂的是,买到这些信息,只需要5000元。
几年前,也有记者做过“人肉开盒”调查。
他只花了700块钱,就买到了同事的所有信息。
甚至这一刻同事在哪个地方,都有定位。
还有博主测试了网上的“人肉开盒查询源”。
输入手机号,对方的快递收件地址跳出来20多个…
人肉开盒,就是让个人的隐私以一种直白的方式展现在公众面前。
一群莫名其妙的人对着你的照片评头论足,对你的黑历史极尽嘲笑贬低。
只是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



毫不客气的说,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你我,如同裸奔。
你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都可能将自己的个人隐私暴露在公众面前。
比如,在外面连接了一下公共WiFi、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张照片、随手扔掉的快递包装…
又比如,你上午买了辆车,下午就有人问你要不要买保险、你上午买了房,下午就有人问你要不要装修…
我们以为无关紧要的信息,落在有心人眼里,是信息库,也是聚宝盆。
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永远有不择手段的人。
更气愤的是,信息收集违法成本很低。
有的操纵者甚至是未成年,就算报警事件水落石出你也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的个人信息少泄露出去。
1、不要随意注册账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基金报  ·  祝卫东谈高额彩礼问题
10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特朗普突然宣布:换人!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今夜,大涨!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刚刚!最高检、证监会,联合发布!
3 天前
奥秘世界  ·  揭秘成吉思汗为何不攻打印度
7 年前
飞碟说  ·  一分钟教你防火防盗防闺蜜
7 年前
胶卷迷俱乐部  ·  器材交易 | 蔡司依康ZM旁轴相机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