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公务员说公考
部委体制老司机出品,必属精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游那点事  ·  全球手游收入Top20:《王者荣耀》空降第一 ... ·  2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2025春节档最大赢家:超8000万日活之后 ... ·  2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又是腾讯?一款收入超10亿美金的二游出现了 ·  2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越烧越狠,2025游戏公司也开始“没钱”了? ·  5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35岁熬进大厂但Leader比我小10岁,要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公务员说公考

知名211本硕,全职考公3年未果,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到底错在哪里?

公务员说公考  · 公众号  ·  · 2024-07-08 22:26

正文

文/体制老司机
前几天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知名211本硕,硕士毕业后银行工作一段时间后裸辞备考。

19年省考145,排19未进面;20年国考银保监进面未上岸;21年国考没进面;中间还有山东省考145未进面。

21年省考2000人岗进面,但是准备了大半年的面试,临到最后一个月心态崩了主动放弃面试。

最近进了一个高校的面试,但是发现自己完全没办法静下心来看书。脑子里全是“我要考上”“我要考上”“我要考上”这种想法……,存款已经所剩无几,年近30一事无成还要父母为我操心,天天在外面被人问你家孩子最近怎么样?想当年我也是别人家的孩子来着。

考了2年终于意识到自己报的有点高了可能,于是今年报的家乡省会的省考,但是考前一个月复习完全静不下心,5+8的尾数是多少都需要想一会儿…… 到后来基本上没怎么看,等于这是裸考上场的然后发现逻辑填空貌似全对。

高校马上就要面试了,然而我觉得自己好像陷入了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无力感,不知道应该怎么调整状态,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儿。也许我并不应该放弃前段时间家乡硕博人才引进的岗位,终究还是自己不甘心。那个面试因为自己对结果没有期待毫无压力上场结果面试分数将近90,结果今天答题发现居然连最简单的社会现象题都答不出来了。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缺乏规划能力、缺乏良好的心态,想找个工作过渡但是我现在的心态基本上崩了,可能连面试那一关都过不去。

其他都在预料之中, 裸辞备考是不可原谅且致命的错误
裸辞备考,相当于是孤注一掷、破釜沉舟,没有退路的选择。 你以为你是项羽,这种孤注一掷的方式,可以让你有更大的决心去实现目标。但其实你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 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定,只会给你带来巨大的现实和心理压力。
这不:

完全没办法静下心来看书。脑子里全是“我要考上”“我要考上”“我要考上”这种想法……,存款已经所剩无几,年近30一事无成还要父母为我操心,天天在外面被人问你家孩子最近怎么样?我觉得自己好像陷入了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无力感,不知道应该怎么调整状态,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儿。

但凡你有一个工作干着,每个月有三四千块的收入, 把考公当成一个这次能成就成,不能成还有下次的事情来做 ,慢慢来,你的心态反而会从容很多,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
这不:

那个面试因为自己对结果没有期待毫无压力上场结果面试分数将近90。


第二个错误,从题主的描述中,很明确地感觉到, 学习心态还是典型的学生思维,把公考当成初高中的考试一样去准备。
认为只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大量做题,大量重复练习,做笔记,背,记,就一定能考好的分数,一定能上岸。
这只适用于行测。
而申论和面试,其实考的东西, 是以往二十年学习中形成的积累和思维,这些东西不是短期突击可以根本提升的。
比如说,申论的小作文、大作文,对文字的准确性、简洁性要求是很高的。但我们从小学开始学语文,一直学到大学,很多人都写不好一个简单的通知。
怎么会有人认为,短短突击两三个月,大量重复练题,就可以提升这种能力呢?
再比如说,申论有大量的材料,各种类型的都有,有文件政策,有科学类的文献资料,有文学性的文章,要从这些量大、晦涩的材料中,找到有效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解读,这种能力,我们从小学也就开始学了。
为什么有的人相信短期内做很多题就可以提升了呢?
再比如说,申论的作文,往往要求我们结合实际写,那么,思考社会实际,提出让人眼前一亮,又契合题意的观点,论述又严密,事实清楚,逻辑顺畅,这种高超的写作能力,又怎么是短期突击得了的呢?
面试更是如此了。
大多数人的备考,其实就是重复练题,背金句、背范文、背名言名句、背模板,跟三岁小孩背唐诗宋词一样可笑。
这完全和公务员考试的初衷是背离的。
这个国家管理者的考试,就是考谁背得多,背得好,背得溜?那大多数人还真的不如五六岁的小孩呢。
但这并不是说,短期的学习不重要,而是说, 我们短期的备考,是为了把握公考面试的规律和方向,然后把自己过去20来年的学习和积累,融入到其中去。
这个过程,需要的不是大量的练习,傻子一样的背一些自己都不明白的政策精神,名言警句,假大空毫无实质性内容的范文, 而是要思考
老司机此前教过一个学生,是研究德国经济的。我说,你在面试的时候,要尽量用你熟悉的德国文化、经济、历史来答题。
比如说,如果问你,对中国的制造业怎么看,那你可以举德国“专精特新”的企业例子,来思考国内的制造业发展方向。
比如说,如果问你,对中国技术工人缺乏怎么看,你可以用德国的劳工现实作为参考,讲讲如何提升劳工的福利待遇。
很多人是学历史的,学社会学的,有的人有某一方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不思考如何把这些东西用在申论写作和面试中,而是缘木求鱼,去背那些机构里毛没几根,刚从学校毕业出来,自己都考不上公务员的小年轻收集的狗屁范文、金句。
简直是天下最大的笑话。
如果只是考一些很基层、竞争小的岗位,这种初中生水平的备考方式,可能还有戏,毕竟对手大多都是弱鸡。
但题主要考的,都是层级比较高,要求比较高,竞争比较大的岗位。以这种初中生水平的备考方式,就算进了面试,也是打酱油的。
随随便便加试一个写作,面试中听一分钟,就知道你是个没有思考、没有积累,只知道背书的书呆子。
这就引出题主第三个错误了,就是职业规划很幼稚。
题主抱着的是 范进式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心态 ,裸辞全力备考,希望一下子考上部委、省厅这样的牛逼单位,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敬佩不已,从而意气风发,一振雄风。
这还是把人生当成了考试。
题主之所以屡屡落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 总是想一步到位,一下子就考进一个牛逼单位,让所有人刮目相看,瞠目结舌,从而扬眉吐气。
但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是一步一个台阶,一点点往上爬的,而不是坐直升飞机直接上顶楼。
一步一步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走,这才符合基本规律。
能一步就考进部委、省厅等好单位的人,大多都是名校应届毕业生。而其他大多数人,都是一步步挪进去的。
比如说,有的是先到县、乡镇基层工作,然后一步步往上遴选,到了更高层次的平台。
有的是先到事业单位,有一个工作,有一个平台,有一个保底,然后再慢慢备考,两三年考上了不错的单位。
有的人是先去工作相对轻松的企业,慢慢备考,一次不成,两次三次才成功。
职场不是高考,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考定终身,不是一次就能让你从地狱到天堂,而是 一点一点积累,一点一点往上爬的
如果题主不是想一下子就考上一个牛逼单位,报一个普通的岗位,个人觉得应该早就上岸了。
此外,公务员考试和高考不一样,不是绝对标准化的考试, 公务员考试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能不能考上,很多时候运气很重要。
比如说,一个岗位,限定条件比较严格,报考人数少,正好你合适,就算你备考不是很充分,你也能进面。
反之,如果一个岗位,限制条件宽,报考人数很多,就算你笔试分数上天了,可能连面试的边都摸不到。
再比如说,你进了面试,虽然能力很烂,但正好只有你一个男生,那你只要不是表现太差,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反之,就算你面试表现很好,但你是一个女生,单位又不想要女生,你也没戏。
所以, 用备考时间多少,努不努力,能力如何,分数高不高来衡量上岸不上岸,是可笑的。你没考上,不能证明你的能力不行;你考上,也不能证明你真的很行,有时候就是运气好而已。
对于概率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次数,多去参加考试。
但从题主的描述来看,这三年里,他参加的考试寥寥无几,说明很多岗位,他还是瞧不上。
这就引出了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 自视过高
从学校毕业了10多年了,现在还偶尔能看到大学同学动不动就在朋友圈强调自己的北大身份。
一个人如果毕业了好多年,还要时不时拿过去的荣耀来标榜自己,这只能证明他这些年是失败的。 不但事业上是失败的,更重要的是,心理和智慧上,也是失败的。
所谓的知名211本硕,如果你没有与之匹配的成绩,反而是你的一个耻辱。
一个乞丐不断强调他过去是什么什么知名企业的老总,这不会让人们对他肃然起敬,反而会增加别人对他的鄙视。
很显然,题主当前的成绩,匹配不了自己津津乐道的知名211的招牌。
当然,并不是说,题主的能力够不上这个知名211的牌子。
或许题主是有能力的,但他把自己拴在了公考这一棵树上吊死了。就算有其他方面突出的能力,他也没有有意识地去市场上找个能发挥个人所长的工作,来证明自己。
PS: 想要了解面试的本质,提升自身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搞定公考面试的思维方法、表达逻辑、答题框架,可参考老司机最新修订的公考面试真题解析 资料。此次修订,老司机对每一道题的审题、思考框架、每一个答题点的思维方法、论述表达的逻辑等等,都做了详细的注解说明
具体介绍如下:
憋了小半年,老司机新出了一套公考面试资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