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九年,她先是“女侠”,后是“将军”,凭借不凡的勇气和智慧,怀揣着永远的热情与持续的好奇心,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追求自我的成长,致力于为行业做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在职业生涯最初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九年里,她
投身汽车行业,从发动机开发走到新能源非标自动化设备开发
,打造出行业首套全自动配料设备,展现出卓越的工程技术实力。
随后,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她华丽转身,成为
医疗运营的佼佼者
,展现出非凡的运营智慧。这一切的转变,源于她对家人的深沉关爱,同时也源于她渴望开阔眼界,探索高级工程师视角之外更为广阔的世界。
站在高级工程师和医疗运营总监的深厚经验基础之上,她如一位全能的战略家,将过往的专业积累转化为创新的源泉,
巧妙地将电池设备的工程技术逻辑与商业逻辑相结
合
,为新能源汽车电池设备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思考从未停止,脚步依然坚定。现在,她踏上了新的征程,
不断探寻电池设备领域、电驱设备领域的底层逻辑
,以独特的视角引领行业前行。
这位新能源汽车女性是浙江御辰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TO阮丹琳,值此三八佳节,她应NE时代之邀,从设备人的视角,分享她在这场汽车百年来大变革中的职业成长之路与心路历程。
浙江御辰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TO 阮丹琳
2005年一毕业,她就进了比亚迪,最开始的工作是发动机研发。做为一名发动机设计工程师,她参与了后来市面上销量最好的1.5L排量发动机的项目,从事油底壳、曲轴盖板等组件的设计。
尽管设计进展很顺利,但是阮丹琳内心困惑渐升:发动机的设计逻辑是什么?
彼时,在国内,提到发动机,那就是心头的痛。为了缓解痛楚,自主汽车品牌开始走向逆向开发,甚至正向开发。逆向开发,本质是模仿,知其然不知其所为然。而正向开发,则是研发、设计等完全自主开发,本质是穷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者而已。知其所以然,故志不惑。知其所当然,故行不谬。
阮丹琳的困惑,实际上折射出了众多自主汽车人的共同疑虑。
在那个时期,很少有人能够为她提供明确的指引和解答。然而,值得庆幸的是,阮丹琳并未因此气馁,她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对问题的深入探索和质疑精神,坚定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答案。
两年半后,由于项目搬迁到坪山,阮丹琳想留在上海,工作发生调动,从发动机工程师转为新能源非标自动化设计工程师。
在当时,锂电池配料车间与涂布车间的工作环境堪称恶劣,粉尘和黑粉四处弥漫,几乎无法控制。每当工作人员进出这些车间,他们的口罩内部甚至比外部还要脏乱不堪。不仅如此,他们的脸上和身上都会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黑色粉尘,这无疑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
我始终认为,若我生于古代,我必定会成为一名女侠。
这是因为,当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时,我勇敢地站了出来。经过数次的经历,我开始深入思考,如果我是那些员工,我真的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吗?”
“我觉得我需要去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刚好遇到比亚迪对接诺基亚电池高能量产线,我做了深入调研,咨询了不同的厂家,并收集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基于这些反馈,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某些特定的行动,并坚信这些措施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的问题。”
“
在那个项目中,我负责开发了整个行业内的第一
套全自动配料系统。由于没有现成的参考和市场先例,这完全是一次正向开发的尝试
。由于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我只能依赖工艺工程师和比亚迪的产品开发工程师来为我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指导。经过快速而多轮的信息收集、测试、设计、验证,我和伙伴们以惊人的速度构建了一套全自动的配料系统。最终,这套系统得到了诺基亚的验证通过,并在比亚迪稳定服役了近十年之久,直至退役。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因为我做成了一件事情,更重要的是,我的工作为我的企业和现场的员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解决方案。”
“你已在工程设计领域拥有的非常多的经验和过往经历,为什么要去做医疗,尤其你对医疗毫无了解?不少人对我的选择都觉得不可思议。”阮丹琳说道。
她想,初心其实很简单“我想向前多看看、多走走”。她想解决她的问题,长久以来对商业逻辑的好奇,促使她去开阔眼界,拔高自己的上限,而家人的健康状况让她意识到医疗领域的重要性,加深了她转向医疗的决心。
“很幸运,我与上海优秀的生殖专家团队共事,开展的项目是有关生育生殖的医疗项目。这期间,因为有来自各种不容行业的多位优秀导师对于医疗项目的辅导,我第一次深刻体验到了用户画像和客户关系的重要性,并开始深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核心价值。
尽管岗位和工作内容有所不同,但我并没有脱离解决问题的设计岗位,从机械工程师解决产线问题到医疗项目解决生育难题,都是在解决问题,哪里出问题,就去想解决方案。
不过,解决问题的人能力有强有弱,解决方案也就有深有浅。”
回溯以往机械设计的过往经历,可能忽略了什么,以往的做法好像并不是最优解,需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核心价值需要重新考虑。阮丹琳想。
“赢合科技总裁许毅,是一位特别优秀的女性。我们认识的时间很长,但一直没有合作。当我有心思从医疗重回新能源行业时,我在观察和思考下一步的方向。面对我对赢合所涉及的新能源设备机型缺乏了解的担忧,许毅说,你可以先做市场。”
在赢合,阮丹琳先去做了赢合当时业务模式中最大的一个模块——整线项目,协助客户确认方案并完成多个项目,之后管理了雅康销售团队并完成与赢合集团的融合。
图片来源:电池中国
当对市场有足够的了解后,阮丹琳进入赢合科技的工程中心,担任惠州赢合工程中心的负责人。
成为赢合工程负责人后,她就开始动手对赢合的产品进行了改革。
领导者,应从更高的角度审视问题。在赢合的三年半技术研发工作中,她致力于调整和优化整个研发团队,建立了研发中心和博士工作站,明确划分了技术研发和订单开发团队,并与生产技术部门合作推动生产技术的标准化。此外,还定义了涂布机的安装调试标准,以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这些努力最终使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
“我确实遇到过特别困难的时刻,并且困难年年都有。每次在客户现场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我都在思考设备设计的开发逻辑到底是什么。我们真的是一个非标设计公司么?
非标设备设计普遍采取一种拼凑式逻辑
,即将所需功能整合在一起,然后进行程序编写以实现基本运动。然而,我们是有大行业的,是应该有着特有的新能源属性的设备,那这个属性是什么?这个问题伴随了我在赢合的研发工作的整个周期。”
如何利他?从设备开发的底层逻辑出发,为客户节约成本并提供更好的服务。那需要怎么做呢?设备公司到底一个有基础开发的设计公司和还是一家非标设计公司?基础设计工作是不是只有机械和电气部分?带着这些思考,阮丹琳加入了御辰东。
御辰东的董事长吉学文是一位在材料领域有着深厚研究背景和权威地位的专家。他一直致力于才创新型的材料的基础开发。除了众所周知的已上市的材料公司,吉学文还在进行着更多的先进材料的开发,这种基础开发的精神和技术平台搭建方式让阮丹琳突然明白了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浙江御辰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吉学文 图片来源:
御辰东公众号
在吉学文的指导下,阮丹琳及御辰东
组建了具备深厚的硬件开发能力的电气基础研发团队,从底层逻辑出发,避免简单的模块拼接,根据实际生产场景开发了许多自定义模块,重新设计通讯架构,这些创新方案不仅满足了市场无法提供的特定需求,更高效、更经济、更可靠,实现双方的共赢。
“同时,得益与吉总的材料技术研发平台。本来材料体系与机械设计离得很远,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但是因为有着吉总的材料孵化器,我们发现了新材料与新设备的嫁接,这都是新型装备极其有价值的部分。
材料团队将设备厂视为新材料释放的载体,设备厂从材料团队获取材料属性理解以及设备功能需求,从而实现了科研与应用的紧密结合。
”
“我可能终其一生都会去追求高效、价值。一旦某件事情不再让我往前或找到新方法、新体系,我一定再重新思考,再去找到方法,去解开这个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