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底以来,多个重要会议和重磅文件强调,“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关键产业备份”,继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之后,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产业转移,可以简单理解为某个行业或产业链,集体搬迁到另一个地区。过去,国内的大型产业迁移一共发生过4次,同时期国际上也发生不同的产业转移。
由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一轮中西部产业转移,让“国内大循环”、“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成了重点。在全国层面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就成了重中之重。
“重大生产力”
指的是国民经济与区域经济中起支柱作用、在“强链补链延链”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生产力。
“关键产业备份”
指的是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要求是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
因此,新一轮中西部产业转移不再局限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向高科技产业乃至大国重器等层面扩展。中西部内陆地区,不再是简单的产业承接地,而要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一定引领作用。
战略腹地建设,伴随的是新一轮的产业、政策、资源的重新分配。想担起战略腹地的重任,必须在经济、产业、区位、能源、人口等方面有着关键的一席之地。
这一轮产业转移,一方面是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抬升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全球地缘格局、大国经贸博弈带来的影响,产业链安全成了首要考量因素。中西部地区产业大转移,面临着全球产业大转移的直接竞争。
面对全球竞争,中西部地区具有以下三大优势:
第一,我国推动产业梯度转移遵循“雁型模式”,有利于支持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更有利于实现差异发展、协调互补的产业格局,保持我国完整产业体系优势。承接的产业与当地资源环境相适应,通过发挥区位优势、要素禀赋等优势,可以提升承接产业的适应性和根植性。
第二,劳动力众多、资源丰富、基建发达、超大市场规模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竞争优势,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推进,在航空物流、中欧班列的助力之下,中西部地区一改内陆腹地的传统局面,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窗口。
第三,中西部地区采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合作、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合作这三种主要的对接合作模式,一方面能够加速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另一方面可通过探索构建技术转移体系,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更加高效,技术转移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科技成果的扩散、流动、共享、应用更加顺畅。
当前,西部各城市正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全国生产力布局在一“转”一“接”间逐步优化,蓄“新”成长、产业接力的态势显著。从布局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形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领域,面对我国产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把承接产业转移视作成长新机遇,已然成为不少西部城市的共识。
近年来,CBRE世邦魏理仕以“城市发展合伙人”战略定位伴随、助力西部多座城市发展,在成果转化、产业引入、产业合作等领域,与西部各城市各级部门深入展开合作,已成为助推西部转型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CBRE服务案例:某生物科技
公司
成都市场进入可行性分析
随着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实施,成都正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之一,特别是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成都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要扩大成都生物医药产业“朋友圈”,无外乎“外引内培”两条腿走路。在2024年CBRE所参与的“某生物科技公司成都市场进入可行性分析”项目中,CBRE为该公司提供前期市场进入可行性分析研究,以及后续与在地政府沟通对接的服务,旨在发挥CBRE资源链接优势,协助更多的东部沿海优质企业落户西部市场。
CBRE服务案例:宜威路新能源重卡换电应用场景策划
近年来,宜宾市抢抓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城市发展已经成功由“一黑一白”转变为“一蓝一绿”。今日之宜宾,已从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旁观者”华丽转身,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2022年,宜宾市出台了《全面推进“电动宜宾”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5年)》,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市加快推进重卡、乘用车(物流车)换电示范站建设。在此背景下,CBRE参与了“宜威路新能源重卡换电应用场景策划”项目,提出通过换电标准、电池银行、奖励政策三大核心方向,构建从政策、建设、运营、使用端层层递进闭环的四大应用场景,该项目助力宜宾探索和发展换电重卡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形成大规模换电重卡的宜宾模式,进而推广全国。
CBRE服务案例:秦创原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项目
聚焦西安,在多重政策叠加的显著优势下,以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为代表的硬科技产业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其中位于沣东新城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园内的硬科技代表-机器人产业创新集聚区正蓬勃发展,强势出圈。CBRE作为深受信赖的政府智库,在2024年深度参与了“秦创原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项目”,CBRE以“全流程陪伴式”理念,对机器人产业发展、行业生态、建设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了产业图谱、招商图谱和重点招引企业清单,为沣东新城管委会后续部署机器人产业招商具体工作提供了有力参考。
坚持“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原则,未来中西部各地政府要注重在产业布局引导、优化发展环境、搭建对接平台等方面提供“软硬”支撑。
园区化、链条化、集群化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发力方向
加强区域产业统筹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转移,有利于企业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强化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多层标准厂房、先进通讯设施、稳定能源供应等,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串联产业链上下游,逐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以形成对应产业转移的有力支撑。通过重点地区的引领和带动,强化产业协同创新,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推动产业转移合作发展。
创新、人才、政策支撑、营商环境是产业转移发展的关键保障
推动创新发展,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还要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政府制度创新,从而激发市场活力和竞争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供人才就业生活保障,加强对高素质人才吸引,以人才助力承接产业转移。出台可落地实施的各类政策,如减税降费的财政政策、融资担保的金融政策等,满足企业在产业转移中的资金需求和政策需求,引导产业有序转移。简化行政审批、加强法制环境建设等措施,为产业转移营造公平、透明、有序、稳健的营商环境。
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将会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同时,推动中西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圈和城市群,有力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区域经济的联动效应。在承接产业的过程中,要注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应制定清晰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承接和重点发展的产业,这是做好招商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