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选美
《选·美》栏目致力于深度观察评析美国大选,通过追踪选举动态,触摸真实的美国政治肌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选美

小密圈摘选 | 民主党是否向左走得太远了?

选美  · 公众号  · 美国  · 2018-08-11 16:27

正文

欢迎点击上方“选美”,关注选·美公众号


这是选·美的第 972 篇文章


本期选美特别推送 talich 在在选·美会员订阅小密圈中发布的推文。如果对更多精彩内容感兴趣,欢迎订阅选·美小密圈!



Thomas Edsall 这周在 NYT 上的一篇文章,值得一看。(小编注:可点击「查看原文」链接阅读 Edsall 的原文)


从历史大局上看,民主党很难走得太远,因为它本身太分散,是各种弱势群体的集合体:工会,少数族裔,女性主义者,LGBTQ,etc。


所以很难说民主党会整体上走向极端,一旦走偏它就必然会分裂, 所以,当前民主党的问题在于


  • 精英和普通选民的关心议题上的距离拉开

  • 在多条艰难战线上同时推进

  • 策略上没有留下妥协的余地


这里 Edsall 选择了 2016 年的一个大规模民调 Voter Study Group Survey,其中有 15% 的人属于 Democratic-Independent Liberal Elite 分类。


Edsall 说这些人一般受过高等教育,收入较高,略年轻,更自由派,属于民主党内社会正义派的中坚。


民调显示,这些精英关注的议题相比普通选民为:


  • gay rights, 61.0 to 34.3;

  • gender equality, 68.7 to 35;

  • racial equality, 65.7 to 38.8.

如果这个大约 30 点的差距不太大的话,看普通民众关注的话题和精英关注度的比较:


  • terrorism, 58.2 percent to 11.6 percent;

  • crime, 57.4 to 18.2;

  • taxes, 56.9 to 18.9;

  • budget deficit, 50.7 to 5.3;

  • religious liberty, 48.5 to 21.7;

  • immigration, 46.1 to 16.7.


这里可以看到民主党在社会正义上全力推进,有点把民生问题给放下了。 一个民调员认为,以前民主党强调的是多元化,diversity,2016 年大选的宣传则有点让人感觉把移民的权利看得比美国本土人还重了。


另外两党的极端派的一个常见策略是泛人权化。


比如,哈佛大学的 Mary Ann Glendon 在 Right Talk 书里提到的例子,把堕胎简化为「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权利」vs 「婴儿的生命权」,这样就没有了妥协的余地,保障一个权利就意味着剥夺反对者的权利。


这样的策略的问题,就在于通过泛权利化而把相关政策的社会成本和权利制约给无视了。这种权利过于理想化。


类似的,还有「上大学的权利」,「享受医保的权利」,「拥有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工资的权利」,如果看成是教育政策,福利政策,和劳工政策的问题,有成本也有代价的,就能呈现出其社会资源分配的一面。


如果民主党强调权利的一面,拒绝直面社会成本的一面,就会把要承担这些权利带来的社会成本的人从同盟中给推出去了。


当然,也有可能当民主党真的上台以后就会改弦更张,变得实用,但这是值得怀疑的。


最后是我加的,现在这样激进的立场有可能会帮助民主党赢下中期选举,但是到 2020 年前应要转向更务实的政策一面,否则 Trump 连任机会能增加不少。





什么是选·美小密圈?

2016年11月9日,我们最后一期通讯送抵各位会员的邮箱,结束了四百多天连续不断的“邮件轰炸”。在那之后,不管是微信后台留言、专栏文章评论还是选·美读者群讨论,都有热心朋友希望我们能恢复会员计划,继续分享我们对美国政坛的解读。


选·美小密圈即选美 iAmElection 栏目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后,推出的全新会员收费模式,年费由过往超过400元降为现在的199元(人民币)。


目前已经加入小密圈的嘉宾包括:大家都熟悉的 talich,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博士林垚,财新世界说北美记者庄巧祎,政治风险咨询公司研究员封楚诚,布朗大学政治系博士生张哲,新媒体 NowThis 编辑华思睿,印第安纳大学法学博士生柯振兴,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生焦姣,福特汉姆法律博士生俞浚哲,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司法研究博士生游天龙,选·美脱口秀“说沈马”主播沈辛成,杜克大学医疗政策助理研究员钱静远,Fusion 传媒记者牛牧歌,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刘冉,休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生李海默,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博士生、政见创始人方可成,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刁大明,西北大学新闻学学士、硕士杨伊人......未来还将有更多北美各大高校的青年社科学者和在美国活跃的媒体人加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