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个不一样的微信号:钛媒体 ( ID:taimeiti )
钛媒体【周末深阅读】推荐最有钛度的原创长文
2017年3月29日,英国政府引用《里斯本条约》第50条,正式启动脱欧程序,与欧盟展开为期两年谈判,预计2019年3月结束谈判,脱离欧盟。该事件必将对全球科技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欧盟,可能要迎来春天了。
尽管去年欧洲收到的科技类风投资金(159亿英镑)与2015年(233亿英镑)相比下降了32%,投资人对英国的青睐却逆势上扬。
根据英国数字经济公司Tech City的年度报告,2016年,风投机构在数字科技相关领域(digital tech investment)砸了68亿英镑给英国,金额约是法国的2.8倍,德国的5倍。
从城市级别来看,伦敦收到的投资为22亿英镑,排名第二的巴黎仅收12亿英镑,柏林紧随其后,收到11亿英镑。伦敦市区内,全年一共举办了22000场科技相关的活动,每场活动的平均参与人数接近百人。
去年欧洲收到的科技类风投资金(159亿英镑)与2015年(233亿英镑)相比下降了32%,投资人对英国的青睐却逆势上扬
英国为了成为欧洲科技创投界的领头羊,颇下了一番心血。
近几十年来,英国的生产率落后于美国、法国和德国,这种情况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进一步加剧。而发展科技,是提高生产力,振兴经济的良方。
2004年,英国财政部、科技办公室、教育和技能部联合发布了《英国10年(2004~2014)科学与创新投入框架》,确定到2014年英国的研发占GDP的投入将由原先的1.8%左右上升到2.5%。同年10月,英国政府成立了全球科学与创新论坛(GSIF),也由政府首席科学顾问牵头。
此后,政府多次调整、合并相关创新、科技、教育、国际科技发展、商业与技能等职能部门,力促科技业产学研的协作发展,提供宽松的科创政策,并发起了如企业投资计划(EIS),种子企业家投资计划(SEIS)等项目,向投资人提供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及投资保障,以吸引外资。
学术科研方面,欧洲排名前20的大学中,英国占了8所,位于伦敦的就有4所(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为了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商业化及企业与大学之间的合作,英国计划从2014年至2017年投入1500万英镑,在布拉福德、布里斯托、利物浦和诺丁汉四地各建一个大学企业园区,提升当地院校、企业科研能力,并激发大学和当地企业在科技产业合作方面的积极性。
此外,英国还推出了“八大技术和战略产业”,确定了大数据、机器人、合成生物学、再生医学、农业科学、先进材料和可再生能源八个领域的发展方向。仅大数据方面,英国政府2013年向该领域投资1.89亿英镑,2014年投入7300万英镑用于技术研发。英国政府预测,2017年,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英国提供5.8万个新工作岗位,直接或间接带来2160亿英镑的经济增长。
愈发成熟的创业环境及不断增加的风投资金、加速器和孵化器,吸引了越来越多科技创业者。钛媒体发现,Alphabet旗下的DeepMind人工智能实验室,音乐服务企业Shazam,食品外卖企业Deliveroo都由英国出产,欧洲47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初创企业中,英国就占了18家。
目前,英国科技业的平均生产力是其它行业的两倍,科技行业创造的就业率也是其它行业的两倍,科技从业者的平均工资为每年5.1万英镑,比英国总体平均薪资高44%。
然而,这一切可能随着脱欧而改变
脱欧成功对英国、欧洲甚至世界科技圈的影响是好是坏,尚且无人可断言,但至少在为期两年的退欧谈判期内,欧洲科技从业者不得不忍受模糊不清的政策,及摇摆不定的经济环境。
首先,他们要面对数据跨境流通障碍。
欧美数据共享协议,即“安全港协议”(Safe Harbor),是美国商务部和欧盟于2000年12月签署的一份协议,用于调整美国企业出口以及处理欧洲公民的个人数据,如姓名和住址等,方便企业在欧盟和美国之间数据转移流通。
但欧洲最高法院欧盟法院去年10月宣布,已运行15年的欧美数据共享协议失效。目前,新协议尚未达成,欧美公民个人数据安全受临时协议“Privacy Shield(隐私保护协议)”的保护,而英国脱欧后不在该条令保护范围之内。
对科技产业来说,不论是消费者和用户的数据,或是员工的机密记录,都牵涉数据监管。英国虽然已决定遵守将于2018年5月颁布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法规(EU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但仍需改革其现有的隐私保护法,以符合新法规,避免跨境数据传输遇到障碍。
此外,“脱欧”后英国和欧盟之间的数据共享将不再像从前一样简单。假如英国重建新的数据监管架构,在欧洲大陆经营的英国企业就必须同时符合英国和欧盟的两套标准,这将大大增加企业财政运营成本。
数据自由流通还有利于“数字化单一市场(Digital Single Market)"的建立。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一直努力推动该事宜,而英国脱欧可能使之梦碎。
“数字化单一市场”是2015年欧洲委员会提出的政策战略,旨在开启数位经济,创造开放、公平无缝的网络环境,拆除市场壁垒。欧委员成员曾表示,如果28个成员国在电信服务、版权、IT安全、数据保护等领域各自施行不同的法规,那欧盟就不可能在数字革命中走在前列。
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可以让新商业模式繁荣、初创企业成长、行业受益于物联网的欧洲市场。一旦实现,消费者网上购物时能以相同标准自由选择欧盟国家所提供的线上、线下产品和服务,如Netflix电影,Spotify音乐,还有网购的货品。
据欧洲委员会预测,“单一数字市场”将带动4150亿欧元的经济增长,并创造数十万个新就业岗位。英国脱欧后,必将给多项需要双方共同签订的商业条约增加困难。英国到时是否愿意重新加入该市场,也是个问题。
DeepMind公司联合创始人Demis Hassabis。图片来源/vkandian
人才流失,则是脱欧后英国科技企业,特别是初创公司面对的最大问题。
一旦脱欧,英国身为欧盟会员国享有种种优势将不复存在,比如此前能轻易接触到的欧洲大陆5亿人口消费市场,比如来自欧盟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
去年英国的净移民数为27.3万人,和2015年相比减少了4.9万人,而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承诺,一旦英国脱欧离开欧盟单一市场,这个数字将会低于10万。
据统计,2016年英国的科技从业者共达300万人,其中18%为非英籍,6%来自欧盟国家。科技业最为发达的伦敦和英国东南地区,科技从业者中非英国籍占了几乎三分之一,这其中每10人就有1人来自欧盟国。
虽然现在,欧盟(包括EEA欧洲经济区国家,如挪威、冰岛、瑞士)公民在英国就业不受目前移民政策变化的影响,也无需专门申请工作签证。但还有2年的时间退欧谈判才能尘埃落定,到时政策是否有变还未可知。
将来,科技类企业主雇用欧盟籍员工,很可能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为他们申请签证,并支付每人几千英镑的费用。这对于缺乏资源的初创公司来说尤为麻烦,在短时间内招募足够人才,是他们脱颖而出的关键,而欧盟国之间的免签政策造就的大型人才库,是英国科技产业重要的招募渠道之一。
此外,部分投资机构因将脱欧之后的人才数量、市场规模缩减的风险纳入考虑,停止了对英国初创企业的投资。
英国科技贸易联盟techUK发布的一份报告呼吁政府,就脱欧事宜与欧盟谈判时,要保住有利于本国科技业的人才引进条款,并在未来出台一套更聪明有效的移民政策,确保脱欧之后,英国还能到欧盟挖人,别陷入“科技人才悬崖(tech talent cliff-edge)”的窘境。
这不是杞人忧天,据英国毕业生招募公司Instant Impact统计,仅伦敦目前就有3万个信息科技相关的岗位空缺。一旦脱欧,相当一段时间内英国科技人才短缺的现象将会加剧。
投资不妨试试欧洲大陆
市场研究机构Juniper Research调查结果显示,65%的英国科技产业从业人员认为英国脱欧将对全球科技产业产生负面影响,70%的受访者认为英国脱欧会让英国科技企业更难吸引来自欧盟国家的科技人员。
以金融服务行业为例。欧洲央行执委Sabine Lautenschlaeger上月强硬警告,英国银行业脱欧后将失去欧盟市场准入资格,任何想在欧盟市场运营的银行,都需要符合欧盟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标准。这意味着,英国企业将失去进入欧盟28个成员国金融市场的资格,和一个适用于所有使用国家的共通金融法规系统的使用权。
4月13日,汇丰银行全球商业银行负责人Noel Quinn表示,部分客户因无法承受等到为期两年的退欧谈判结束后再采取行动的风险,已特别要求一些外汇交易路径通过汇丰的巴黎分部进行,而不通过其伦敦总部。
许多客户正计划采用合适的变通办法,以确保无论英国退欧谈判出现何种结果都可继续交易。除汇丰外,摩根大通、高盛和瑞信都已提及这类客户计划。此前汇丰首席执行官表示,当退欧谈判开始时,预计将有1000名员工从伦敦迁移至法国。
据知情人士3月份透露,高盛考虑以法兰克福为欧盟业务中心,可能转移包括交易员和高级经理职位在内的最多1000个工作岗位。而美国银行、渣打银行和英国巴克莱银行也考虑将公司总部搬至爱尔兰首都都柏林。
布鲁塞尔智库Bruegel预测,英国脱欧后,将有1.8万亿欧元(1.9万亿美元)的资产会被转移到英国境外,伦敦可能会随之流失1万个银行业岗位和2万个金融服务岗位。其他机构估测的流失岗位数最高达23.2万个,最低则为4000个。
伦敦初创公司Property Partner创始人&CEO Daniel Gandesha。图片来源/wired.com
汝之砒霜,吾之蜜糖。法国、德国、都柏林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在原本被英国霸占的金融资源里分杯羹,也趁机发展自己的FinTech行业。
这十几年来,他们可不只是坐等天下掉馅饼。
2015年,法国初创公司共融资13.8亿英镑,2016年的CES展上,有256家法国公司参展,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欧洲国家中,柏林创意产业发达,英语普及率高,生活成本与伦敦相比低廉许多,吸引了大量欧洲与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现有超过2500家初创公司,科技创业生态的发展程度仅次于伦敦。
以色列共享办公公司Mindspace目前在柏林市中心设点,拥有近千位会员,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还会在柏林继续扩张,并在慕尼黑、汉堡设点,预计年底在德国的办公空间达1万9千平方米。
自2013年红杉资本向任务管理应用Wunderlist投资了1千9百万美元后,硅谷投资人纷纷来报道。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显示,2015年,柏林收到的风投为24亿欧元(约25.5亿美元)。
欧洲大陆其他国家也在科技领域“默默耕耘”,在政策扶持、技能培训、数字隐私保护、科研领域均有一定发展,吸引了一定投资:Spotify、Mojang、Skype和Klarna均出自斯德哥尔摩。
北欧地区的融资总金额从2014年的8.5亿美元上涨到2015年的18.2亿美元;亚马逊、联想、Ocado在巴塞罗那开设分支,Cisco也准备在那里测试物联网平台;里斯本成为2017年欧洲最大的科技大会Web Summit的主办城市;意大利、捷克正努力赶上;更不用说以色列这个创新国度了。
本月初,隶属硅谷顶尖风头机构Greylock Partner的投资公司83North称,他们完成了一轮2亿美金的投资, 且对象是欧洲大陆和以色列的初创公司,而不是他们向来关注的英国。
或许,投资者是时候把目光从硅谷移开,关心下欧洲大陆了。(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元婕)
微信推送太少,下个钛媒体App更及时
了解这个新奇世界
做你的专业助手,钛媒体Pro(专业版)来了,更丰富的专业信息服务体系,点击“阅读原文”,注册成为钛媒体专业用户。